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端装备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研究.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陈雪****2
  • 文档编号:350041217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39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端装备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研究攻克了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在可靠性技术、试验验证技术、基础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有效推动了机械装备及配套零部件的性能、质量水平的提升可靠性及试验验证技术方面:突破大型升船机复杂系统可靠性多元评价方法与长寿命高可靠服役策略、大模数重型齿条制造技术与寿命评价、升船机可靠性评价准则与工程验证技术,有力支撑三峡和向家坝两大世界级升船机安全可靠运行;研制出具备工况环境模拟能力的数控高速冲压设备可靠性试验装置;建立了兆瓦级风电叶片全尺寸结构测试平台,推动了我国大型海上及低风速风电的发展;研制出汽车AMT变速器智能化检测试验设备,有效提升了我国变速器制造水平;国内首创的倒置40吨振动试验系统、振动复合转动三轴系统、可吸收电磁波三综合试验系统等环境试验系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外,机械工业所需的各类工业软件、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的一批重大短板装备等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一是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控制、运维服务等核心工业软件与系统受制于人问题十分突出如,在机床行业,机床工具研发设计所需高性能软件以及高档数控系统多被外资品牌所垄断,存在经济与安全风险;汽车行业的产品设计和仿真软件、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控制软件、工厂生产监控软件等基本依赖进口。

      二是一批服务于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专用生产设备及生产线、专用检测设备及系统等重大短板装备自给能力较差,对产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如,在航空航天装备领域,大型精密钣金成形设备、大型复合材料构件制造设备等加工设备,以及高场强高电平电磁兼容检测设备等专用检测系统均严重依赖进口;在机器人领域,精密减速器成套装备的研制与生产能力不足,致使高精度减速器尚不能实现大批量生产一、 高端装备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已历经百余年的发展,日趋成熟西方国家由于较早地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制造业发展领先,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较早地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诞生了全球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企业,并逐步占领了大部分市场目前世界范围内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厂家主要分为欧美系和日系,其中欧美系典型厂家包括德国Siemens、瑞士ABB、法国施耐德和美国罗克韦尔等,日系代表厂家主要是欧姆龙、安川等在中、大型工程领域的机电设备的电气传动系统领域,欧美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主要包括德国Siemens、瑞士ABB、法国施耐德、美国罗克韦尔和美国艾默生等;而在伺服驱动等单机应用占主导的市场,日系品牌占据优势地位,如欧姆龙、安川、松下等。

      在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市场,本土企业凭借较高的性价比、灵活的业务模式以及良好的服务能力,进行的比例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中低端市场本土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在高端市场,由于国内相关研究滞后,主要厂商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但随着近年技术水平的不断积累,国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厂商已逐步缩小与国外品牌的技术差距二、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相对较快,规模不断壮大,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新能源装备快速发展,2016-2020年,我国风电机组总产量达到11296万千瓦,较十二五时期增长38.9%;光伏设备总产量达到21017万千瓦,比十二五时期翻了两番还多在新能源车领域,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的完整产业链,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也取得明显进步,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由2015年的2.23万台增长到2019年的4.46万台,年均增速达19.0%;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机器人动力学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高精密减速器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三、 产业基础有所增强(一)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取得突破攻克了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在可靠性技术、试验验证技术、基础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有效推动了机械装备及配套零部件的性能、质量水平的提升可靠性及试验验证技术方面:突破大型升船机复杂系统可靠性多元评价方法与长寿命高可靠服役策略、大模数重型齿条制造技术与寿命评价、升船机可靠性评价准则与工程验证技术,有力支撑三峡和向家坝两大世界级升船机安全可靠运行;研制出具备工况环境模拟能力的数控高速冲压设备可靠性试验装置;建立了兆瓦级风电叶片全尺寸结构测试平台,推动了我国大型海上及低风速风电的发展;研制出汽车AMT变速器智能化检测试验设备,有效提升了我国变速器制造水平;国内首创的倒置40吨振动试验系统、振动复合转动三轴系统、可吸收电磁波三综合试验系统等环境试验系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础工艺技术方面:掌握了大型复杂复合材料构件数字化柔性高效精确成形关键技术、复杂铸件无模复合成形制造关键技术、大型风电装备齿轮可控气氛渗碳和精密齿轮真空渗氮技术;掌握了难加工合金构件波动式高质加工技术及装备,实现了新一代飞机、发动机难加工结构加工质量瓶颈问题的突破;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激光焊及激光-电弧复合焊关键应用技术、工程技术与成套装备,解决了国防装备、超级起重机、全新一代轨道车辆等一批重大装备关键部件的焊接难题,并在多个领域首次实现工业应用。

      二)若干关键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在国家强基工程的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实现了技术和规模应用的重大突破,部分核心零部件问题有所缓解工程机械、大型锻压机械用高压、数字液压元件和系统,农业机械用静液压驱动系统等一批高端液压产品研发、生产取得重大突破高端核级密封件系列产品实现三峡升船机提升系统、海洋平台齿轮齿条升降传动装置、200km/h级高速客运机车和重载货运机车齿轮传动装置等高端齿轮产品已经基本满足配套需求第三代轿车轮毂轴承单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产业化并出口国外重型燃气轮机不锈钢轮盘锻件、超超临界高中压转子锻件实现国产化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三大件的依赖进口问题正在扭转,部分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三)部分基础制造装备取得进展近年来,国家和全社会逐步加大对基础制造装备的重视程度,通过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改造项目等渠道,不断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科研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十三五期间,以高精高效五轴加工中心、超重型数控机床、大型压力机等为代表的创新成果逐步进入航空航天、电力、汽车、船舶制造等重要领域,自主供给能力提升明显高档数控机床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实现了从500小时到1600小时的跨越,部分达到国际先进的2000小时,精度整体提高20%。

      我国主持修订的S试件国际标准已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并正式发布,实现了我国在高档数控机床检测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28米超重型数控单柱移动立式铣车床研制成功,解决了我国核电、水电领域关键超大型构件制造难题世界首台36000吨超大六向模锻压机投入运行,有效解决船用核电主泵泵壳、低速机曲轴、压力管路元件等大型复杂结构件的制造难题12米级卧式双五轴镜像铣机床、1.5万吨航天构件充液拉深装备等填补国内空白四)质量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我国机械行业已建成249家国家和行业质检机构,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建30家,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各行业质检机构在业务范围、检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服务新兴领域、智能制造、互联网、物联网等能力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60家机械工业企业获得全国质量标杆称号,3个机械工业产业集群获得工信部产业集群品牌培育示范区称号培育机械工业名牌产品和优质品牌135个,机械工业质量诚信企业51家,遴选机械工业质量品牌人物45名,优秀质量品牌工作者25名,优秀工匠108名,授予7个地区机械工业产业集群荣誉称号五)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国机械工业标准供给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顺畅,标准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十三五期间新发布国家标准2635项、机械行业标准2323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120项强制性标准体系初步成形,推荐性标准与强制性标准的协调配套逐步完善,团体标准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补充雏形已渐渐显现随着标准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截止2020年底机械工业国际标准转化率整体达到87%以上,并从单向采用国际标准向逐步主导制定国际标准转变从机械工业标准化队伍发展看,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已经全面扩展到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已组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31个、分技术委员会178个,机械工业专业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16个,专家有近1.2万人次四、 研发能力有所增强十三五时期,我国机械工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业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2016-2020年,共分3批批准建设机械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8家,其中工程研究中心24家,重点实验室23家,创新中心1家截止至2020年底,已挂牌运行和正在筹建的创新平台241家,为加快提升我国机械工业技术研发和工程化试验能力、协同创新水平、促进我国机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切实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至今,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迅速推进。

      截至2020年底,已论证通过和启动建设1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机械行业就有7家,分别为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以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五、 平稳发展面临挑战(一)经济效益水平偏低十三五时期,我国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呈波动下行态势2020年,在减税降费力度明显加大的情况下,虽然行业利润总额增长10.4%,但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4%,并未出现显著增长,同比仅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15年低0.6个百分点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也有所下降,2020年利润总额占比为22.7%,比2015年下降2.5个百分点二)市场需求增长乏力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国内外市场需求、特别是中低端产品市场需求明显放缓,加之国内钢铁、煤炭、电力、石化等机械工业传统用户行业处于产能过剩调整和产业转型期,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呈现下滑趋势2015年,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速高达10.2%,2018年下降至2.6%,2019、2020两年甚至出现0.9%和7.1%的负增长,反映出机械产品需求市场总体疲软的严峻态势,机械企业订货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

      三)经营压力普遍加大十三五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原材料、用工等各项成本费用不断上升,行业营业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指标持续增长,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扩大并已形成相当规模,而机械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低位2020年,我国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应收账款总额达5.38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45.6%截至2020年底,机械工业亏损面达16.4%,比2015年扩大3.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2261亿元,比2015年增加971亿元六、 外贸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超过7800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17.7%其中进口超过3100亿美元、出口超过4600亿美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14.4%、20.1%2020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贸易顺差近1500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34.6%十三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贸易顺差占全国外贸顺差的比重大幅增长,由2015年的18.7%增至2020年的27.9%,上升9.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在机械工业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一般贸易占比持续上升,由2015年的60.5%增至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