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内容.doc
30页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内容《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内容《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内容第一章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三、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的定义 (P3)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实行解决方案、评价实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中的系统观 • 教学系统是由一些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的具有某种教学功能的综合体• “教”和“学”是教学系统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和“学”是教学系统的两个基本要素。
• “教”子系统 :教师、学科、内容、媒体、方法等“学”子系统:学习者、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及认知发展程度等• 教学系统的特点:整体性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P8-9):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的人员要素:教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是教学活动中的信息要素• 教学媒体: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性要素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教学设计的共性要素•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教学设计的共性要素(P12)• 对学习者本人及其需要的分析• 分析有关教学内容• 确定、阐述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方法• 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 设计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P13)• 教学设计的 三个层面:(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三、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P15)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条式的讲授知识,也不仅仅是口号式的让大家提升能力,而是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2)学生才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中心3)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彼此沟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4)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考虑相关环境因素,一种是外在的物质环境,另一种是内在的精神环境。
教学设计要强化目标意识(P16)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主体与主导、少数与多数、方式与目的、学习与应用以学定教(P18)将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作为基础,依据科学的学习规律,将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纲要,以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以素质充分发展为目标,以高效的学习思路为设计蓝图,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遵循学生现有的发展基础,遵循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从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能力增强,思维品质良好,达到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第二章 教学目标新时期的教学目标:(P29)“三基一个性”: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P30-31)(1)导向功能(2)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3)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进行指导(4)指导、激励、勉励学生的学习(5)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教学目标设计需要满足的要求(P32-33):系统性要求、科学性要求、层次性要求、具体化要求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在能力培养等问题上的模糊• 在教学目标提出时的用语上存在着概念可操作性差的问题• 教学目标陈述含糊不具体表述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能是教师或教育工作者而必须是学生• 教学目标不能用教育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表述而只能用教育活动的结果来表述• 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不能是模棱两可的而应是确定的• 对于用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检查的具体目标来说,行为化的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不能是抽象的而必须是具体形象的表述教学目标常用的方法(p39)• 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 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法• 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方法ABCD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P39)• 行为主体(Audience)• 行为本身(Behavior)• 行为条件(Condition)• 表现程度(Degree)ABCD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P45-47)• (一)表述对象: 在表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把教学对象(学生)注明。
• (二)表述行为: 在教学目标中对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之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给予一定的说明,这是教学目标中最基本的部分. 可以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对行为进行描述,其中的行为动词是对学习类型的说明,宾语则是对学习内容的说明 例如:“操作”,只要把动作的对象加在它们的后面,就构成了学习目标中对行为的表述: (能)操作计算机• 表述条件: 学习者表现行为时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如:对学习者的要求是“能跑1万米”,条件指 的就可能是“在什么天气下?在什么地区? 在什么道路上?”、再如:“通过做探究实验”、“通过查字典”等• (四)标准的描述• 标准指的是作为学习结果的行为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 如:在一分钟以内把必备的消防器材准备好• (五)基本部分与选择部分 在一个教学目标中,最基本的部分就是对行为的表述,这是必不可少的,相对而言,条件和标准是两个可供选择的部分第三章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P52)• 广义的教学内容指的是课程层面上的教学内容,包括所有科目的设置和编制,学科的结构,课程的形态和类型• 狭义的教学内容指的是课堂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课堂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P53)• 知识教学内容• 智能教学内容• 思想教学内容• 审美教学内容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分类(P72-74)按学生认识活动的不同形态划分教学方法:• 以语言信息为主的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各种美的欣赏•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讨论法、发现法按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不同划分教学方法:• 提示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 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第四章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依据教学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实现教学目标而制订的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试、优化,因此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学实施措施教学策略的要素:• 指导思想• 实施程序• 行为技术• 效用评价教学策略的特征:(P91-93)• 综合性• 指向性• 操作性• 调控性• 灵活性教学策略的分类(P98-100)• 宏观的教学策略(P98-100)• 微观的教学策略• 反思性教学策略宏观的教学策略(P98-100)• 宏观的教学策略:指的是与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直接对应的教学策略,比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及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的概念: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把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或过程它和被动学习相对,强调的是个体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和程序一般可以分为• 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自学• 自学检查• 集体讨论• 教师讲解•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概念: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一般表现为:• 确定课题• 小组设计• 安排课堂• 呈现学习材料• 开展学习活动• 提交学习小组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实施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 界定问题• 选择问题解决策略• 实施策略• 结果评价教学策略的运用•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要树立完整的观点• 要坚持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 要把恰切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情境中去第五章 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历了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而形成的系统化、稳定的可操作的样式。
它以简约的方式,对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的经验进行提炼和概括,并对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有关理论进行解释与说明教学设计的功能:• 教学设计模式可以给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提供直接的指导• 教学设计模式可以给教学设计的理论发展提供研究的资料和素材• 教学设计模式可以给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教学设计模式可以给教学中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指向和依据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环节(P114)• 分析学习者• 设计教学目标• 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选择与运用教学情境媒体• 设计教学评价第六章 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概述(P130)教学媒体:物质性的东西:教科书、黑板、粉笔、计算机、教软件等非物质性的东西:教师的言语、表情、身体姿势等教学媒体的类型:(P131-135)按时间分:传统的教学媒体:教科书、黑板、粉笔等现代教学媒体:幻灯片、广播、计算机等按使用媒体的感觉器官分类:视觉媒体:黑板、模型、实物、幻灯等听觉媒体:教师的语言、录像机、语言实验室等视听觉媒体:电影、电视、多媒体等第七章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概念:• 将评价施用于教育,就是所谓的教育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二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课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P157-159)•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教学评价内容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内容学习者的学业成就评价对学习者的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对信息技术环境的评价教学评价的方法(P175-179)• 观察法• 测验法• 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教学评价划分标准(P180)根据不同的价值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和自我评价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可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第八章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的定义(P186) 教师通过组织协调课堂内的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有效地将预定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过程• 教师、学生、课堂情境这三大要素共同构成了课堂P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