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楷书的起源.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395824933
  • 上传时间:2024-0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6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历史:楷书的起源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因字体端正规范,堪称楷模,故得此名提起它,人门很自然地会想到唐代欧阳询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的《玄秘塔》和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以为这些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楷书其实不然那么,楷书最初产生于何时呢?  一些人认为可以上推至汉初,甚至有人提出秦始皇时代例如宋代著名的书法理论着作《宣和书谱》在《正书叙论》篇中叙:“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汉初建初(汉章帝年号,公元76—83年)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是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而或者乃谓秦羽人(羽人一说为职官名,掌征集羽翮作旌旗车饰之用;又一说是道士的别称——笔者注)王次仲作此书献始皇以赴急疾之用  不过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楷书始于东汉,也有的说是三国时代的魏时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正、行二体始见于钟书钟,指三国时魏人钟繇而今人钟明善在《中国书法简史》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说:“从汉字书法发展上来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  书法从小篆转向隶书,这是第一次重大的决定性变革,从此汉字由圆变方,一直至今都沿袭了这种方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

      真书、行书、草书这三种汉字书法的重要书体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魏甘露元年《譬喻经》墨迹、西晋元康六年写的《诸佛要集经》墨迹等,左弯的笔画为楷书的撇代替,斜钩代替了(隶书的)磔此时真行草三体具备”当时“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卓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钟繇在这种崭新书体(楷体)的完善、推广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按照这种说法,楷书经钟繇的'完善并推广得到了大发展,那么其先声当然还得在此以前了  近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一书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汉未波、磔(左撇为波,右捺曰磔)纵肆极矣久而厌之,又稍参篆分之圆,变为真书康氏又说:“汉隶中有极近今真楷者,如《高君阙》‘故益州举廉丞贯’等字,‘阴’‘都’字之‘邑’旁,直是今真书,尤似颜真卿考《高颐碑》为建安十四年(公元209 年),此阙虽无年月,当同时也《张迁表颂)其笔画直可置今真楷中《杨震碑》似褚遂良笔,盖中平三年(公元186 年)《子斿残石》、《正直残石》、《孔彪碑》亦与真书近者至吴《葛府君碑》则纯为真书矣  赞成三国时期说法的还不乏名家,例如《中国书法简史》的撰者包备五说过,“汉隶的形体美再进一步发展,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字画上又有了‘侧(点)’‘掠(长撇)’‘趯(直钩)’‘啄(短撇)’结体上更趋于遒丽、严整,这就形成了真书。

      有关真书,清代书学家钱泳曾有一个颇给人启迪的说明,按其《书学隶学》上讲:“篆用圆笔,隶用方笔,破圆为方而为隶书,故两汉金石器物俱用秦隶,至东汉建安以后,渐有戈法波磔,各立面目,陈遵、蔡邕,自成一体,又谓之汉隶其中有减篆者,有添篆者,有篆隶同之者,有全违篆体者,鲁鱼之惑,泾渭难分,真书祖源实基于此  循着今存的一些历代碑碣墓志上的书法窥察,我们可以在隋朝《龙藏寺碑》中看见唐代《九成宫》的先声而隋则是融合北(朝)碑南(朝)帖的时代北碑中的《张玄墓志》、《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都是采用规范的楷体书写的而北朝的书法,又可以在汉碑中发现其痕迹如《经石峪大字》、《郑文公碑》、《刁惠公志》,则出于汉《乙瑛碑》;《贾使君碑》、《魏灵藏》、《杨大眼造像》各碑,则出于汉《孔羡碑》  那么,楷书之根究竟在何处呢?3 / 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