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郑思肖的爱国诗词《二砺》赏析.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49679607
  • 上传时间:2022-02-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6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郑思肖的爱国诗词《二砺》赏析 《二砺》 愁里高歌梁父吟,如同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解释 ①《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四周;《梁父吟》,乐曲名《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②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③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最终到达目的,洗雪了国耻 ④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讨救兵恳求帮忙击退吴国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国才允许出兵 ⑤昼行句——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⑥神州句——陆沉,沉沦,沦落 扩展阅读:郑思肖的人物简介 郑思肖,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生,元仁宗延佑五年卒,年78岁父亲郑起(初名震),字叔起,号菊山,官南宋平江(今江苏苏州)书院山长。

      郑思肖年少时秉承父学,明忠孝廉义20岁左右,为太学优等生,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 当元军大举南下时,郑思肖到临安(今杭州)叩宫门上疏皇帝,怒斥尸位素餐者之恃权误国,要求革除弊政,重振国威,反抗元军因言辞剧烈,上书被扣压,未予上报 南宋灭亡后,郑思肖学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精神,不臣服蒙元的统治,自称“孤臣”因肖是赵(赵是宋的国姓)的构成局部,所以改名思肖,字号忆翁和所南也都包含有思念赵宋的意思郑思肖把居室题额为“本穴世家”,如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间,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对宋的忠诚 扩展阅读:郑思肖的着述名录 《心史》是郑思肖将一生奇气伟节之作合为一书的汇编,是郑思肖独立特行的证据郑氏自35岁宋亡后便离家出走,从今浪迹于吴中名山、道观、禅院,40年间写下了大量抒发爱国情操的诗文,有《咸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一卷,共收诗250首,杂文4篇,前后自序5篇共命名为《心史》当时形势,无法刊行所以,他在晚年将《心史》重缄封好,藏于苏州承天寺眢井中《心史》中的全部文字都饱含血泪,郑思肖讴歌了南宋的爱国志士,痛斥了*臣佞徒,控诉了元军的暴行,充分表述了自己的爱国与忠诚。

      如在《过徐子方书塾》诗中说:“不知今日月,但梦宋山川”;在《八励》诗中说:“泪如江水流成海,恨似山峰插入天”,大方激越,足征忠肝义胆难怪近代学者梁启超穷日夜之力读《心史》,每尽一篇辄热血“腾跃一度”,梁氏深有感慨地说:“此书一日在天壤,则先生之精神与中国永无尽也” 《心史》在枯井中沉埋达350余年,直至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始被发觉,《心史》被藏在一大铁盒子中,外写“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于是这部光照千古的奇书方见于世而陈福康先生为更深入论证《心史》之奇,于是在《井中奇书考》中复以五章篇幅详论《心史》出井与刊刻经过、明刊本的序跋、《心史》与明清之际爱国文人的关系、“伪书说”的消失以及《心史》的文学和史学的价值等方面,以详尽史料,进一步证明《心史》之确为奇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