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年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新编修订.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1363****974
  • 文档编号:172861096
  • 上传时间:2021-03-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6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把最好的资料送给最好的自己!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姓名:XXX时间:20XX年X月X日一、金属铸币时期的货币贬值中国历史上出现过铜、银、金、铁、铅等金属铸币,以铜铸币为主中国古代在发行铜铸币时,出现过多次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社会不稳定其中重要的大致有以下几次:(一)自公元7年到14年,王莽三次改革币制第一次,下令除五铢钱(汉隋间铸币以重量命名,主要是五铢钱,古算法以24铢为1两)外,更铸大泉,重12铢,值五铢钱50;又造契刀,值500;错刀,值5000这种虚价大钱出现后,造成民间盗铸,在实际交易中更趋向于使用五铢钱第二次,废除错刀及五铢钱,另发行宝货,计有五物(金、银、龟、贝、铜),六名(钱货、黄金、银货、龟货、贝货、布货)共28品,不仅换算困难,每一品与其它27品之间会产生756种比值,而且比价极不合理如小泉重1铢,每枚值1,大布重24铢,每枚值1000此次改币仅一年就被迫废除第三次,王莽作货布、货泉两种并行货泉重5铢,货布重25铢,但一个货布却值25个货泉,结果又引起盗铸,许多人因犯法而沦为官奴婢王莽从主观出发,随心所欲地改革币制,滥发大钱,结果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自身最后也迅速灭亡。

      二)黄巾起义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公元189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肉好无轮廓,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贷不行(注:《三国志》卷6《魏书·董卓传》董卓铸恶质钱引起物价飞涨,是对人民的一种掠夺至此,五铢钱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三)三国时战争频繁,军费开支浩大,各国为解决其财政困难,都铸造了面额较大的货币刘备入蜀时,因军用不足,听从刘巴建议,铸直百五铢,其重量仅8~9.5克,却当五铢钱100,结果数月之间,府库充实(注:《三国志》卷39《蜀书·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吴国在公元236年铸大泉五百,重7克,238年又铸大泉当千,重14.5克,甚至还有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大钱出笼后,导致物价上涨,后被迫停铸四)公元465年,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铸二铢钱,形式转细官钱每出,民间即模效之,而大小厚薄,皆不及也无轮廓,不磨鑢,如今之剪凿者,谓之耒子景和元年(465年),沈庆之启通私铸,由是钱货乱败,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劣于此者,谓之涎环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斗米一万,商贾不行(注:《宋书》卷75《颜竣传》。

      )结果引起社会经济停滞,不久,刘宋王朝就走向崩溃五)北魏孝明帝即位后,为解决财政困难,517年用崔亮建议,广开铜矿铸钱以收治利此后,民多私铸,钱更薄小,钱价更低时所用钱,人多私铸,销就薄小,乃至风飘水浮,米斗几值一千(注:《魏书》卷58《杨播附侃传》在市铜价,八十一文得铜一斤,私造薄钱,一斤铜可造钱二百既示之以深利,又随之以重刑,罹罪者虽多,奸铸者弥众今钱徒有五铢之文,而无二铢之实,薄甚榆荚,上贯便破,置之水上,殆欲不沉注:《魏书》,卷77《高崇附高恭之传》私铸钱轻薄如榆叶,入水不沉,其流通的后果是物价上涨,货币流通阻滞,犯罪者增多,加剧了社会矛盾六)隋炀帝时期政治腐败,统一的五铢钱制度遭到破坏由私铸引起货币严重贬值大业(605~618年)以后,王纲弛紊,巨奸大猾,遂多私铸,钱转薄恶,初每千犹重二斤,后渐轻至一斤(注:《隋书》卷24《食货志》私铸者除豪门大族,也有为对付日益加重负担的百姓到最后甚至剪铁碟,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注:《新唐书》卷54《食货志》唐初李渊入长安时,民间行线环钱,甚制轻小,凡八九万才满半斛(注:《新唐书》卷54《食货志》在这种状况下,社会经济走向了绝境,不久,隋也走向灭亡。

      七)唐玄宗后期,生活奢侈,军费开支浩大他死后,乾元元年(758年)在第五琦的建议下,唐肃宗实行通货贬值政策,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最早称重宝的钱,重5.97克,一文当开元通宝钱十文肃宗诏书说:冀实三官(汉代主管铸钱机构)元资,用收十倍之利俨然说明铸钱目的在于增加财政收入次年又铸重轮乾元重宝,重11.94克,重量为开元钱的三倍,却当开元钱五十大钱发行后引起的后果不外有三:一是物价飞涨,人民遭难谷价腾贵,米斗至七千,饿死者相枕于道(注:《旧唐书》卷48《食货志》);二是盗铸严重,长安城中,竞为盗铸(注:《旧唐书》卷48《食货志》),以致寺庙的钟、铜佛都被熔化;三是货币流通出现混乱,有实钱和虚钱双重价格总之,如上元元年(760年)诏书所说:私铸颇多,吞并小钱(开元钱)物价益起,人心不安不久,宣布重棱钱由当开元钱50文改为30文,即开元钱则一当十文用,乾元当十钱依前行用不变当时人称此虚抬作价的钱为虚钱,未抬价的钱为实钱,由此而产生两种物价八)五代十国时期货币形式五花八门、十分紊乱,各国政权用铅、铁、泥等铸钱,以此掠夺人民,维持其财政和军费开支,并用恶钱削弱敌国南唐后主李煜铸铁钱,民间纷纷藏匿铜钱,商人们用十枚铢钱换一铜钱,出现劣币驱逐好币。

      楚曾铸铅钱,又铸乾封泉宝大铁钱闽铸大铁钱有永隆通宝、天德通宝等名,都当铅钱百,南汉铸有乾亨通宝铅钱,十个当铜钱一盘踞幽州的刘仁恭父子用墐泥作钱,以此强迫收兑铜钱,又发行大额货币,有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的大钱总之,当时货币混乱,给经济造成很大破坏九)清咸丰三年(1853年),在发行纸币的同时,京局开始铸造大钱,共分五等: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当十称咸丰重宝,其余称咸丰元宝当百钱直径7厘米,重199克,为诸钱之冠大钱一出笼,立即引起物价飞涨,同时私铸也纷纷出笼旧钱每千重120两,熔化可铸当千大钱三十大利所在,使私铸数很快超过官铸于是一年左右政府不得不停造当千、当五百的大钱,并用宝钞收回此后又停铸并回收当百、当五十的大钱当十大钱仍流通,但其价从当五、当三,直跌至当二咸丰还铸有当十铁钱和铅钱咸丰时的钱钞制,币值级别多,币材种类多,份量变动多,钱文字种类多,其复杂繁琐超过了王莽时代的宝货制二、古代纸币的通货膨胀(一)北宋的交子(后改为钱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约产生于太宗淳化年间(990~995年),开始由成都十六家富商联合建立交子铺,发行交子天圣元年(1023年)成立益州交子务,翌年发行官办交子。

      交子发行以三年为一界,界满以新交子收回旧交子每界发行控制在125万余缗(贯),以铁钱为钞本,币值较稳定,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年),因对西北用兵,益州交子务在陕西发行无钞本交子60万贯,以充军费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8年),规定两界交子同时使用,引起贬值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8年),因对付西夏,增加发行额达到188万余贯,由于两界发行,实际数加倍,于是通货膨胀加剧到北宋末徽宗在位时,政府滥发交子,交子信用下降,遂于大观元年(1107年)把交子务改为钱引务,改称交子为钱引不久,河、湟的军费全仰发行纸币来解决发行额达2655余万贯,由于两界发行,其数相当于神宗以前的42倍,一般贬值3/4,有些地区贬值90%,引起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北宋政权在内外交困中终于走向了灭亡二)南宋纸币有多种,主要是会子,绍兴三十年(1160年)开始由官府发行在孝宗(1163年即位)以前发行额还有所控制,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开始两界并行,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又曾三界并行到宁宗开禧年间(1205~1208年)韩侂胄之流靠大量发行纸币作为军费,从此发行额扶摇直上。

      开禧年间发行14000万贯,嘉定年间(1208~1224年)23000万贯,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22900万贯,绍定六年32000万贯,嘉熙四年(1240年)50000万贯,淳祐六年(1246年)65000万贯与此同时,会子币值也直线下降:乾道四年(1168年)一贯合铜钱770文,咸淳三、四年(1267~1268年)为75文,已跌到不足1/10在此情况下,市井视之,粪土不如,朝廷宝货,自轻太甚(注:《可斋续稿》(后)卷三《救蜀褚密奏》),民愈不售,郡县科配,民皆闭门牢避,行旅持券终日有不获一钱一物者(注:《宋史》卷145《黄畴若传》到后来,一贯会子已不值一文钱嘉熙三年(1259年)李韶概括说:楮券日轻,民生流离,物价踊贵,遂至事无可为注:《宋史》同上,卷423《李韶传》)南宋政府到了崩溃的边缘三)金代发行的纸币叫交钞贞元二年(1154年)开始发行,以七年为一界,期满兑现或换新钞从章宗即位时(1189年)开始取消七年为界,成为长期流通纸币,于是开始通货膨胀明昌四年(1193年),官俸全发交钞,通货膨胀日趋严重政府用种种办法限制铜币,强使纸币流通,结果铜币被纸币排斥,退出流通领域而贮藏起来。

      金朝最后二十年,经济凋敝,军费开支浩大,各种纸币轮番登场,通货膨胀更为严重交钞发行时最高面额为10贯,贞祐二年(1214年)发行20贯至100贯大钞,不久又发行200贯、1000贯大钞结果每贯交钞值不到一文钱,民间交易多用现钱贞祐三年,改交钞为贞祐宝券,这时军费开支庞大,钞值猛跌,政府实行限价,造成商人罢市贞祐五年,发行贞祐通宝,一贯当贞祐宝券一千贯,政府公认币值下跌至1/1000元光元年(1222年),发行兴定宝泉,一贯折贞祐通宝400贯翌年,改发绫印制的元光珍货和元光重宝行之未久,银价日贵,民间多以银论价政府规定买卖在银三两以下只许用钞,不准用银;三两以上,1/3用银,其余用纸币此令一下,市肆昼闭,商旅不行(注:《金史》卷48《食货志》金后期,以万贯唯易一饼(注:《元史》卷146《耶律楚材传》),经济走向崩溃,金代也就很快灭亡了四)元代货币以纸币为主,其纸币制度称为钞法元代钞法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阶段中统钞于中统元年(1260年)发行,以金银为本,钞本不许亏欠挪用,发行量严格控制到忽必烈末年,信用有所降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又发行至元宝钞,与中统钞并行,一贯当中统钞五贯,即承认中统钞贬值4/5。

      至元十年(1350年)又发行至正交钞,一贯合至元宝钞二贯,二钞并行流通至元十七年(1280年)起,佞臣阿合马当权,为应付财政困难大量印钞,又动用钞本,便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行之未久,物价腾跃,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昏软者不复行用,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注:《元史》,卷97《食货志》元政府自坏钞法,也加速了自身的灭亡五)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设立宝钞提举司翌年,诏命中书省主持造大明宝钞,同时禁止民间金银买卖,只许向政府换纸钞大明宝钞不分界,不限时间,不定发行限额,也无准备金这样发行后不久,由于投放太多,导致纸币贬值如洪武十八年(1385年)2月至12月10个月中,发行宝钞6949599锭,每锭5贯,共34747995贯,合银3000多万两,而当时政府每年收入仅几万两,发行额相当于银的收入1000倍左右从钞钱比值看,洪武八年(1375年)钞1贯值钱1000文,以后不断贬值,到宣德七年(1432年)值钱5文;弘治元年(1488年)值钱1文;而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仅值钱0.1文。

      实际上弘治以后,人民只用银和铜钱,不再用钞票了明政府虽然多次下令禁金银交易,但用处不大最后,政府不得不放弃禁用铜钱和金银的法令六)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军费激增,国库枯竭,为济国用之不足,决定发行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两种纸币:一是户部官票,简称官票,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