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与发展.docx
17页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与发展 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以增量发展促存量改革,即以推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为突破,带动农业银行、信用社等农村金融存量的改革,是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途径按照《中原经济区规划》“研究设立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点”的要求,探索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促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尽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中原经济区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一 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发展状况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选择湖北等六省(区)开展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农村2007年10月,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河南作为第2批试点省份,启动了新型农村金融试点工作5年来,农村新型金融组织从无到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按银监会规定每省选2~3个县试点的要求,2008年,河南省先期选择了栾川、固始两县进行试点,2008年6月16日栾川县民丰村镇银行成立,2008年8月2日固始县天骄村镇银行成立。
2009年又成立了3家村镇银行和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2010年以来,河南省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发展不断加快,目前,已发展到51家,其中村镇银行48家,覆盖了全省半数以上县(市),数量居全国第四和中部首位,成为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增加数量较多、增速较快的省份之一二)村镇银行较快发展从在银监会正式注册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类型看,目前,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中村镇银行占比94%贷款公司尚未设立,还是空白资金互助社目前主要以自发的和扶贫机构扶持设立为主,有些在工商部门和民政部门进行了注册,有些在农业扶贫机构进行了备案,但在银监部门作为金融组织注册的仅有3家,其余都没有合法的金融机构资格三)发起银行大多为地方商业银行从发起者的身份看,除澳洲联邦村镇银行在河南济源、登封、兰考、伊川、渑池等地设立5家村镇银行,以及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少数大中型商业银行发起设立为数不多的村镇银行外,目前已设立的村镇银行发起行大多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如栾川民丰村镇银行发起行——洛阳银行,固始天骄村镇银行发起行——内蒙古东胜农村商业银行,方城凤裕村镇银行发起行——莱商银行,郏县广天村镇银行发起行——平顶山市商业银行,西平财富村镇银行发起行——驻马店市商业银行,中牟郑银村镇银行发起行——郑州银行,新郑金谷村镇银行发起行——呼和浩特市金谷农村合作银行,武陟射阳村镇银行发起行——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新乡新兴村镇银行发起行——新乡银行,淮滨珠江村镇银行和潢川珠江村镇银行发起行——广州农商行等等。
从发起行属地看,外省银行占比大,表明外省地方性金融呈现出“圈地扩行”的强烈扩张之势四)组织规模较小从注册资金看,村镇银行的资金规模普遍较小,大多在2000万~6000万元如栾川民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固始天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资金3000万元,巩义浦发村镇银行5000万元,方城凤裕村镇银行1000万元,郏县广天村镇银行5000万元,西平财富村镇银行2000万元,中牟郑银村镇银行5000万元,新郑金谷村镇银行3000万元,武陟射阳村镇银行5000万元等,村镇银行的规模普遍小于其他商业银行,机构覆盖面和影响力较小五)运作较为规范目前,河南省已运营的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治理结构较为完善,运作规范,未出现大的经营风险已成立的村镇银行都建立了“三会分设、三权分立”制度,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固始天骄银行组织制定了包括《固始天骄村镇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操作规程》《营业网点优质文明服务规范》《固始天骄村镇银行安全保卫制度》《固始天骄村镇“阳光放贷”管理办法》等12项内部管理及风险控制制度由于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监督制衡机制,其经营管理比较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截至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没有发生不良贷款。
六)创新能力较强全省农村新型金融组织虽然规模较小,支农实力有限,但他们都能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创新信贷产品,较好地满足了“三农”需求如栾川民丰村镇银行围绕县域内小企业,在全省首先推出了“个人投资经营贷款”产品,单个自然人最高借款金额可达100万元;对个体工商户,推出了“农经商个人贷款”产品,着力解决个体工商户融资贷款难的问题固始天骄村镇银行推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农村小企业创业贷款等金融产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各村镇银行还针对农户信贷普遍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物的实际,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积极探索了多种担保方式及有效的抵押品替代机制如民丰村镇银行结合林权改革推出了林权质押担保方式,固始天骄村镇银行推出了农户联保、“公司+农户”“商会+会员”“个体户+担保公司”、商户联保等担保方式,有效突破了“三农”信贷抵押瓶颈,拓宽了支农领域澳洲联邦村镇银行与4000多家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建立了业务合作,向近千家中小微企业、专业农户提供了贷款服务,贷款余额突破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二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结构有待优化1.大型有实力的商业银行进入较少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90%多为村镇银行,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村镇银行应采取发起方式设立,且应有1家以上(含1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
而从目前河南省已设立的村镇银行发起行的结构看,绝大多数发起行都是地方性商业银行,而且外省地方性商业银行占比高地方商业银行特别是引进省外地方商业银行发起成立村镇银行,从目前看,尽管加快了河南省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农村金融的活跃但长远看,尚存在一些值得注意与研究的问题一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发起成立的村镇银行实力有限这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很多是原来的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改造而来的,本身规模小,属于中小型银行机构,竞争力有限随着银行业商业化改革,这些中小型银行机构面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有力竞争,生存压力将越来越大二是外省地方性商业银行进入的“虹吸效应”在区域竞争逐步由重视物资资源转向重视金融资源争夺的今天,利用地方商业金融组织“走出去”,吸纳集聚有限的金融资源,已成为区域竞争的新焦点新手段特别是发达省份的商业银行已经将此作为新的商机,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机遇,在中西部地区省份积极“圈地扩行”,抢占中西部金融市场,对中西部有限的金融资源形成“虹吸效应”因此,如何改善发起行结构,像实体经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一样,引进有竞争实力的大型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以及在加快本省地方商业银行发展基础上鼓励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是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今后设立发展应重视关注的问题。
2.农村资金互助社“转正”矛盾突出河南省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活跃目前,仅信阳市就有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300多家,但按照《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由银监局颁发金融许可证,拥有合法金融机构资格的全省仅有3家这一方面使众多已设立运行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缺乏合法的金融市场主体地位,并缺乏有效监管,面临着随时可能被取缔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无法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取得银行的融资支持,陷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但目前看,正式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存在着门槛较高,组建过程复杂,组建成本和操作成本太高的问题,影响了已经存在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转正”二)基础服务有待加强1.缺乏前期研究和咨询服务大多地方没有综合评估服务中心等机构,对设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进行前期研究、科学论证和系统评估,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特点、发展规律、发展要求不了解,对其发展作用和影响心中无数,对长远的发展没有谋划,只是凭政治热情,出于政府推动和政绩需要“积极”推动还有很多地方性银行,对设立地情况不甚了解,缺乏全面评估,对未来的盈利模式并没有成熟的思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加大了经营的风险2.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农村信用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十分薄弱,农村信用档案尚未建立起来,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亟待加强二是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起步较晚,相应的基础服务体系建设没有跟上,金融机构业务经营所需的基本金融工具如:账户管理系统、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身份证核查系统、同城票据清算系统、汇票和结算专用章等急需配套解决3.职能部门指导和监管不够村镇银行中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县域,而从目前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分支机构情况来看,县域机构是最为薄弱的,大多人手不足,监管资源缺乏如何做好对新成立的村镇银行的监管工作,既防控风险,又促进其稳步发展,是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给银行业监管机构带来的一道难题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1.村镇银行吸储能力不强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社会认知度不够,加上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导致其从农村吸收存款很不容易河南省很多村镇银行,特别是新设立的村镇银行存款近一半是发起行的存款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从覆盖成本的角度需要保证收入与支出的平衡,需要一定的存、贷款规模实践证明,大约实现存款5000万元,完成贷款3000万元,才能达到基本盈亏平衡点目前,河南省不少村镇银行存款尚未达到这一规模,资金来源渠道亟待拓宽。
另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来源,按规定只能是社员,由于农户经济能力较弱,资金规模小,互助能力极为有限2.运营成本较高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住在乡(镇)、村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民,运营成本较高,地处山区的栾川,信贷员考察农户项目的车旅费远高于贷款的利息收入3.风险控制困难目前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可借助和参考的现成风险防控体系几乎没有,比如征信体系,农村企业、个人信用信息还没有纳入征信管理体系,农村企业信息分散在人行、工商、税务、经贸等多个部门,且各自为政,封闭运行,缺乏必要的信用资源整合,村镇银行的融资项目普遍缺乏信用评级加上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体系还很不健全,农村贷款业务大多缺乏有效的担保方和可变现的抵押物,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四)政策扶持有待于强化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服务的对象是“三农”,“三农”的弱质和弱势,要求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扶持但是,从中央层面看,目前除了2009年3月10日财政部出台的对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外(凡达到监管要求并实现上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的,其中村镇银行存贷比还需大于50%,2009~2011年,由中央财政按照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给予补贴,纳入机构当年收入核算,以增强机构经营发展和风险拨备能力),国家尚未进一步出台相应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性贷款利差补贴、申请央行再贷款、提供征信服务等优惠政策,政府对农村金融创新的配套扶持政策还很不够。
从地方政府层面上看,河南省虽出台了对村镇银行相关的扶持政策,但力度较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运营成本较高,税负较重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影响了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三 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功能定位与制度需求农村金融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难题二战之后,农村金融问题被提了出来,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各国对农村金融主要采取了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式,之后,人们发现政策扶持具有不可持续性,对弱质农业的高额补贴不仅可能导致财政赤字性,还带来了道德风险,很多政策难以在农村真正落实由此,怎么办农村金融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课题,各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都在探索和寻求成本较低、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双赢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