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活用史料,提升历史课堂的实效性-徐康.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39984228
  • 上传时间:2018-05-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活用史料活用史料, , 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摘要】 用史料教学成为历史教学的常用方式如何发挥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目前史料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一分证据一分结论,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原则老师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择、处理史料,使史料活起来,激起学生兴趣,进入历史情景,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的教学方法,增强历史感,提高领悟能力,养成探究精神,培养情感情操的作用,从而有效地落实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史料 历史教学 实效性 历史是研究人类过去所做,所言及所思的学科历史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教学对象的不可再现性,作为后人,我们难以直接经历当时的事件,而史料则为我们了解过去、掌握历史知识提供了媒介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通过史料教学,即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处理,使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的教学方法,就能对学生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感,提高领悟能力,养成探究精神,培养情感情操的作用,从而有效地落实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史料教学史料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精选史料,培养证据意识史学大师钱穆曾说:“即如历史,材料无穷,若使治史者没有本文系本人所作,如有 抄袭等违规行为,文责 自负先决定一番意义,专一注重在方法上,专用一套方法来驾驭此无穷之材料,将使历史研究漫无止境,而亦更无意义可言史料是繁杂的、取之不尽的,到哪里找材料,找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有助于解决教学问题呢?因此,史料教学中的史料选择要有一双理性的眼睛在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讲到曹操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他是个奸臣我知道他们大都受《三国演义》等的影响初一的学生思维往往表现为直线型,具有简单、盲目、片面的特征他们为自己的“逻辑的胜利”而陶醉他们还不懂得如何验证自己的观点,不懂得全面占有历史资料,综合历史事实得出历史结论是历史认识的特征,这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和点拨因此史料教学第一步必须选好史料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曹选择了相关材料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材料一:曹操和陈宫来到吕不奢的家后,吕不奢亲自出外购买好酒,吕氏家人磨刀杀猪款待曹、陈期间曹操闻的磨刀霍霍,疑为吕氏要加害于己,不问青红皂白,残忍的杀的家人 ——京剧《捉放曹》害了吕氏材料二:曹操没有接受董卓骁骑校尉的官职,想要逃回家乡。

      他带着几个从人骑马路过故人吕不奢的家伯奢不在家,伯奢的儿子和宾客抢劫曹操的马和财物,曹操出手把这几个人给杀掉了译自《魏书》探究一:1、根据材料一,分析戏中曹操具有怎样的性格?2、根据材料二,能得出曹操杀掉对他盛情款待的吕氏一家的结论吗?3、由此你如何看待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与真实历史的关系?(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曹操探究二:材料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材料二:“设使国家无有孤(曹操) ,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三国志注》依据材料回答:1.材料一说的是谁,这样评价曹操的主要理由是什么?你同意吗?2.材料二的观点有道理吗?为什么?3.你眼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依据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了评价历史人物的首要标准——是否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通过探究,学生不仅正确的认识了曹操,还学会了正确的选择史料与历史有关的小说、影视剧等等,都是学生获得历史信息的来源,我们不应该禁止但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证据意识是历史信息和研究的重要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这种意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这个案例培养了学生的证据意识,易于使其养成用事实说话的习惯。

      指明了“论从史出”的治史正道!二、运用史料,激发兴趣,增加学生的投入感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教材中的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历史我在讲授《甲午战争》时就先引导学生观察“时局图”,以文字和图片激起学生兴趣,逐步引导思考:“看一看图片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后回答:“有熊、蟾蜍、鹰、狮子、太阳、清朝官员等我接下来继续问:“除了这些,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什么信息?”学生再次观察他们刚才看到的信息,这次又有了新的发现,“有各国的国旗国旗又代表什么呢?”我接着问这些国旗和你看到的其它信息又都是在哪个国家的地图上看到的?”学生又一次看这幅图,回答“中国再看看这些信息和国旗,它们各自在这幅图中的位置,这又代表什么意思?‘时局图’究竟反映了哪里的、怎样的时局?如何理解‘不言而喻、一目了然’?”学生再次带着问题去看这幅图,经过思考之后,他们把这幅图的实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他们在中国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回答了出来经过师生的问答,这幅图在学生的脑海里已经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图片的信息和内涵也让学生掌握了,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对侵略者和腐败昏庸的清政府的痛恨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不知不觉实现了教学的情感目标。

      三、补充史料、全面把握历史问题由于教材限于篇幅,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和多样的背景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引入一些史料弥补教材的缺憾比如讲“皇权高度膨胀”这一目时,怎样让学生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这一难点呢?我引用了两则材料,一是“军国大计,罔不总揽”二是“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少有簪画与期间”均引自《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表序》)让学生先分析这两句画的含义,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材料一说明军机处对于事关国家军政要事的谋划、安排,没有不全面掌握的,而材料二说明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旨意,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接着,再给学生展示军机处和乾清宫的图片,让学生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一眼就看出乾清宫富丽堂皇和军机处的内部陈设却相当简单,这样,学生就能结合材料和图片,进一步地认识到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底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四、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通常要通过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培养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年龄,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来,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材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在教学《劫难中的抗争》一课,学习到“火烧圆明园”时,我们除了感到悲哀、憎恨侵略者之外,更应该勇敢的面对历史。

      为此选用两幅图片史料:焚烧后的圆明园;兔首和鼠首设问如下:1、兔首和鼠首是在中国近代史上那次战争中被掠走的?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2、她们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她们被中国人民深深挂念,理应回到祖国怀抱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方式让她们回家?请陈述理由通过观察思考,学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可见,教学中根据需要适当补充史料,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认真回答相关问题,这对解决教材重点、难点内容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我们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即对基本史实、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过程的把握;第二层次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实质;第三层次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拓展,要求学生分清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性思考用历史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现实问题,并预测某种社会现象的发展前途五、以史育情,以情载智国学大师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历史便是人生,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 ” 既然历史是我们的生命,那么,我们生命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也一样要呈现在历史舞台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斯的残酷性和野蛮性,我让学生先观看教材上的一些图片。

      接着,又让学生观看一段影像资料,这则史料真实的披露了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大肆屠杀当地居民的这段史料,在观看这段资料的时候,教室里非常安静,有些学生有些学生流下了眼泪学生已经融入了这段历史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生从历史之中“学会思想” ,生成智慧,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看完这段资料后,我让他们谈谈感想一个学生说道“我再一次的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我们应该珍惜生命 ”还有一个学生说道:“你没有剥夺自己生命的特权,更没有剥夺别人生命的权利 ” 可见,在教学中适时穿插一些史料有时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日益重要恰当地运用史料教学,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热爱历史的激情;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更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