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正皇帝》读后感.docx
3页《雍正皇帝》读后感《雍正皇帝》 一书共分三卷 150 回 三卷内容从九子夺嫡入笔, 到雍正皇帝被情杀结束,演绎了一代明君传奇的一生其中:第一卷《九子夺嫡》,作者用史笔著文、用文笔立史,酣畅淋漓地描写了阿哥逐鹿、明争暗斗的一段 故事 ,其情节铺设,起伏跌宕,人物塑造,浓淡相宜,谋篇布局别出心裁;以思想为经,艺术为纬,鸟瞰历史,探究人生,非大家而不可为第二卷《雕弓天狼》中,雍正虽然险胜,继承大宝,但树欲静而风未止,八爷党死而未僵,年羹尧倨功自傲,就连托孤重臣隆科多也脚踏两只船,擅派兵丁闯入禁苑面对风急浪险、浮云蔽日的政治环境,雍正依靠方苞等股肱重臣,整肃吏治,擢用新人田文镜、刘墨林等维护地方, 借青海大捷之利, 雕弓轻舒, 粉碎了一次又一次政变阴谋 第三卷 《恨水东逝》 ,承续上述两卷,虽然年羹尧赐死,隆科多圈禁,但八爷党余威未尽王府密议,欲借铁帽子王逼雍正逊位;乾清宫内,唇枪舌战,风浪迭起一边是赫赫天威,雍正严惩骨肉众兄弟;一边是缠绵缝绻,强留酷似旧情人的弟媳是上天报应, 抑或世事偶然,承欢玉阙却是天家骨血情感之煎熬,丹药之蚀毁,亡灵之作祟,刚刚还抖擞精神,指点江山,转瞬却白虎玉兔同赴大真。
鼎丹烛影千古迷案,掩卷深思云遮雾隐作家二月河以红学研究起家, 在传统文化中浸润日久, 不仅对三教九流, 佛道儒谙熟于心,尤对帝王生涯, 清宫史实颇有研究 所以这部恢弘的历史画卷谋篇出神入化, 不仅描写了雍正后期紫禁城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而且展示了各地官吏之间的倾轧和无情争斗, 以及文人命运的莫测和不幸宫闱秘闻,市井风情,科举应试,秦楼酒肆,在作者的笔下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展卷品读,无疑是对雍、乾交替时期历史的一次艺术巡礼在真正的历史记载中, 身为康熙帝第四子的雍正帝, 名胤禛, 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 1678 年 12 月 13 日)寅时,母亲系德妃乌雅氏少年雍正曾被康熙皇帝定以“喜怒不定”的考语, 二月河针对这一考语描写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是真实抑或虚构, 无从考究但“戒急用忍”一直是康熙对雍正的谆谆教诲而“喜怒不定”的个人性格,也成就了雍正一朝独特的施政特色康熙六十一年( 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即位后, 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皇位首先是消除异己, 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 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 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还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其次是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措施, 以此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并限制地方横征暴敛; 紧接着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 决定严格清查, 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有效整顿了吏治环境; 随后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 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 同时削隆科多太保, 后圈禁致死, 维护了宫廷稳定。
除此之外, 他还设立了军机房,选亲信大臣协办军务,使皇帝更加集权于一身雍正十三年( 1735 年)八月驾崩,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关于雍正死亡的原因,稗官野史里传说纷纭,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的一个疑案一般有三种说法: 一是累死说,雍正在位十三年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即四个小时), 批奏折比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所还多,据说仅批示就百万余字他批阅过的奏折部分被辑成了《朱批谕旨》,对臣工的 谕旨,由张廷玉等纪录编成《上谕内阁》、《上谕八旗》,各种体裁的文章被后人辑为《御 制文集》;二是吃丹药而死,这种说法也是比较可信的, 因为乾隆在登基的第一天便将圆明园中的道士驱逐,欲盖弥章,使人纷纷猜测; 第三种说法便是情杀这些说法给雍正的一生增添了不少神秘、浪漫的色彩,也使得后人在描写这段历史时有了更多素材, 更多想象的空间统揽雍正的一生可知, 他为政时间虽然短暂, 但面对的政治环境并不和谐, 一方面兄弟阅墙,时时怀有觊觎之心;一方面康熙晚年怠政, 留下了一个漏洞百出的超级大国;一方面吏治腐败,与他承平清明的梦想还有很大差距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 身为一国之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鞠躬尽瘁而已。
也正因如此,使得他短暂执政的十三年成为了康乾盛世的一个 重要纽带因此,也可以说,雍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值得肯定的明君简要言之,其执政大 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人取其耿直忠心比如, 《清史》记载雍正还是皇子时,曾嘱托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替自己办点私事, 被拒绝胤稹即位后非但没有打击他,还赞扬说:“你担任郎官,拒绝皇子的要求,执法严明,我很高兴后来鄂尔泰青云直上二是察人看其 言行细节三是待人刚柔并济易中天评价雍正有一个较为经典的句子, 即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可以说比较中肯比如,二月河《雍正皇帝》中描写 大学士俞鸿图主持官员考试,泄露考题被腰斩,在刑场之上蘸血连写七个“惨”字的故事, 这是说明雍正的铁面;描写尹继善是尹泰庶出,母亲无身份, 经常受气,雍正便下令封尹继善母为一品诰命,并随尹继善在官邸颐养天年,这是说明他的柔肠体贴因了这些原因,也 就难怪后世学者如文学大师伏尔泰等对雍正总是给予极高的评价了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不是翻故纸堆,不能仅仅满足于看热闹读书的目的在于有所感悟,尤其作为公职人员,读书更需要从中掌握历史发展的脉搏,找到修养身心、勤 政为民的借鉴意义、指导价值。
读罢《雍正皇帝》,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其一,为政不易,时刻心系百姓,方能修齐治平古人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雍正 皇帝生在清朝立国之处,康熙万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处理政事,致使国家财货亏空, 官员耽于嬉玩当此之时,如果没有一个魄力超群之辈治理, 清朝可能很难维持此后数百年的基业而雍正的性格、魄力恰恰符合此时的形势,他心系百姓,大力整顿吏治,为康乾盛 世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其二,为官不易,需要慎独慎微慎初治国理政,无明君不可;有明君无名臣亦不可雍正一朝,亦是一个名臣辈出的时代简单来说,大约有爱新觉罗・胤祥、西林觉罗・鄂尔 泰、张廷玉、李卫、年羹尧等人历览这些名臣名将,每一个人都曾经干出一番事业但并 非所有人善始善终骄傲自大的年羹尧赐死,误上贼船的隆科多抄家,才华横溢的俞鸿图腰 斩,等等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昭示着一个道理,那就是“善始者夥,而克终者盖寡”作 为干部,不可不慎其三,治国理政,非制度无以见长效作为一代封建帝王,雍正最大的政绩,一是从严治吏,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 另一个则是创设了很多符合历史发展实际的 规章制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治思维,比如设立军机处提高了处事效率、 火耗归公降低了官员对民众的克剥、继承制度防止了国家动荡等,为大清王朝的顺利延续铺砌了一条好路。
比之当下,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以法治国”,更是一项约束官员从政行为、规范国家治理行为的重要措施, 只要我们认真加以落实、鼎力予以支持,必将创造一个更加富强的中国其四,推动发展,非改革无以成未来雍正的各项改革对于清王朝的影响力之大, 是后世皇帝无法比拟的 比较著名的有改土归流稳定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 摊丁入亩减轻了农民压力、废除贱籍破除了身份限制,等等为提高当时百姓生活质量,拓宽选贤任能路径、维 护国家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无破则无立,破旧才能生新与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全面深化改革相对照,我们的改革也旨在破除一些固化利益的藩篱, 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改革的过程会有阵痛,会有羁绊,甚至会有大量反对的声音和肆意的阻挠但我们应该 增强信心,相信改革之后,中国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