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研讨发言.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图***
  • 文档编号:615415651
  • 上传时间:2025-09-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0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研讨发言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围绕“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这一核心指示要求,结合个人近期的学习思考和工作感悟,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交流探讨一、深刻领会“为什么转”的时代必然,在思想破冰中坚定转型自觉“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却重逾千钧它不仅是县委全会部署的中心任务,更是上级党委、市委反复强调的战略方向转型发展对资源型地区而言,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绕不开、躲不过的“必答题”;不是一时之需的权宜之计,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作为一家以煤炭为根基、因煤炭而兴盛的企业,我们对这一点感受尤为深刻回望过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始终与煤炭市场的“晴雨表”紧密相连市场好的时候,一吨煤利润可观,大家埋头保供增产,转型的声音虽有,但动力不足,容易陷入“煤炭好时不愿转”的舒适区;市场下行时,经营压力陡增,资金链紧张,又会陷入“煤炭差时转不动”的现实困境这种周期性的“怪圈”,不仅消耗着企业的发展动能,更禁锢着干部职工的思想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这种“转型焦虑”其实一直存在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倒逼国家“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环保政策的日益趋严、新能源技术的加速迭代,都在不断压缩传统煤炭产业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是源于企业内生的隐忧我们脚下的煤炭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过度依赖单一产业的风险不言而喻更具体地说,多年前我们下属的*煤业就曾因为采煤导致土地塌陷,出于企业责任和生态修复的考量,我们投资建设了*生态园,这既是被动的生态补偿,也是一次主动的转型探索这个项目虽然后来还被列入了省级转型综改的重大项目序列,但其过程的艰辛,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转型之路绝非坦途因此,今天我们再次探讨“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我认为首要解决的,是思想深处的“总开关”问题必须彻底破除“资源依赖”的路径惯性,不能再有“等一等、看一看”的观望心态,更不能抱有“市场回暖就能一劳永逸”的幻想要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转型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是决定我们未来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一招”只有思想上率先“破冰”,行动上才能真正“突围”这种坚定,不是口号上的,而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战略决心和行动自觉二、准确把握“转向哪里”的实践路径,在靶向施策中明确转型方位想清楚了“为什么转”,接下来的关键就是“转向哪里”县委全会提出的“有序”二字,我认为核心要义在于尊重规律、讲求科学、稳扎稳打,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冒进。

      对于我们这样一家传统的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绝不意味着要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要在巩固根基的前提下,进行优势的再造和动能的转换结合企业实际,我思考有三个主要方向第一,立足主业,向“精”向“绿”延伸煤炭是我们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动摇在当前乃至未来一个时期,扛牢能源保供的政治责任依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但“保供”不等于“傻大黑粗”地挖煤卖煤转型,首先要从煤炭自身的革命开始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存量上做文章,推动产业“升链”一方面是智能化改造要持续加大投入,推进工作面无人化、系统智能化,在减人提效、保障安全的同时,实现资源开采效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是绿色化开采大力推广应用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改变过去“黑色GDP”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和“材料”转变我们过去也曾尝试过构建“采煤—洗煤—炼焦—炼镁”的循环链条,但因种种原因中断历史的教训值得反思今天,在新技术、新工艺的支持下,我们是否可以重新审视煤化工、煤基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潜力,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优势第二,适度多元,向“新”向“融”拓展。

      转型要“有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立后破”在传统主业提供稳定现金流的同时,必须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回顾我们建设*生态园的历程,虽然面临资金、管理、市场等多重挑战,但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现代农业、生态旅游领域的窗户这是一个宝贵的尝试,积累了经验,也锻炼了队伍以此为基础,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地挖掘和发挥企业的非煤资源优势例如,利用我们闲置的土地、厂房等存量资产,能否嫁接高端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等新兴产业?利用我们沉陷区治理形成的生态景观,能否与县里的文旅康养产业规划深度融合,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更开放的视野去谋划同时,要前瞻布局对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即便我们暂时不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也要保持高度关注,积极寻求与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机会,争取在未来的产业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第三,强化管理,向“内”向“优”求效转型不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管理模式、运营效率和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如果内部管理的“软件”跟不上,再好的转型项目也可能“水土不服”当前,我们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成本管控、人才结构等方面,与行业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转型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是巨大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因此,必须眼睛向内,通过管理创新要效益要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和运营体系,破除部门壁垒,优化业务流程要构建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体系,既要大胆引进外部高端人才,更要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和转型,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同时,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激发全员参与转型、支持转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科学谋划“怎么转”的策略方法,在攻坚克难中提升转型效能蓝图绘就,关键在落实怎么转”考验的是我们的智慧、能力和担当转型之路必然充满荆棘,会遇到各种各样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结合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和我们自身的体会,我认为必须在三个关键点上实现突破首先,要全力破解“不敢转”的畏难情绪,核心是强化担当转型意味着要走出舒适区,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必然会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些转型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甚至短期内看不到效益,这很容易让一些干部产生畏难情绪,宁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就需要我们各级管理者,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率先垂范,拿出“跳起来摘桃子”的拼劲,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闯敢试的干部职工卸下思想包袱,让大家明白,为了企业长远发展而探索失败,是可以被理解和宽容的;而无所作为、贻误战机,则是最大的失职。

      其次,要着力破解“不会转”的能力瓶颈,核心是善于学习过去我们习惯于围绕煤炭打转,对新兴产业的行业规律、技术路径、商业模式知之甚少,这是我们转型最大的短板面对“本领恐慌”,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一方面,要“走出去”,主动对标行业内外的转型标杆企业,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要“请进来”,多邀请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来授课指导,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同时,要把干部职工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投资来抓,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提升全员适应新产业、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最后,要合力疏通“不能转”的现实堵点,核心是精准施策转型发展中,“资金难”是绕不开的最大难题项目建设需要钱,技术研发需要钱,人才引进也需要钱对此,我们不能“等、靠、要”,必须主动作为要吃透用好上级关于支持资源型企业转型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债券、基金等支持要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与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合作,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我们的转型项目此外,项目审批、土地指标、环保容量等,都是制约项目落地的现实“堵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成立工作专班,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提前谋划,并联推进,尽最大努力为转型项目扫清障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志们,转型发展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更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前路漫漫,惟有奋斗我坚信,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坚定有序地把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好,就一定能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为企业的基业长青、为地方的繁荣发展,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