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doc
5页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散文知识点汇总表:~ 形 散~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选材—广泛自由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神(主题) 线索— 人—事物—感情 明确 集中 开拓 深化景物—时间—地点语言(凝练优美) 方法:托物言志 寓情于事 借景抒情联想(丰 富)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抒情散文: 写景 景语 (状物)抒情 情语直抒胸臆 叙述(交待)语叙事散文的阅读: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写景散文的阅读: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③ 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咏物散文的阅读: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 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抒情散文的阅读: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
哲理散文的阅读: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散文阅读三步曲:把握主旨、揣摩语言、赏析技巧如何“把握主旨”?1. 从重点句段上找突破:①抓标题与文体②抓“文眼”(所谓文眼,指作者构思谋篇、布局行文的引发点,即晋代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的意思是说,文眼常常是在文章较重要的位置上出现的联系着内容的某些话其实文眼并不一定都是一句话,它可以是一个字总之,文眼不论是一个字,一句话,还是一段文章,都必须是能领起全篇的“警策”之处在阅读散文时如何找文眼呢?虽然文眼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固定,但也有规律可寻清人刘熙载说:“眼乃神光所聚……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这就为我们说明了找文眼的规律:注意篇首、篇中、篇末 ③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④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①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 “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③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 “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揣摩语言 1.理解有深层含义的句子 :①放到特定的时代中去看 ②联系作者的思想发展去看③放到一定的上下文去看 2. 理解富有感情色彩的句子:①具有讽刺意义的 ②运用反语手法的 ③不便直接说而运用讳饰手法的 3.语言技巧的作用:①叠音词的使用②炼字③引用与化用 ④辞格的运用(比喻、拟人等) 语言技巧的鉴赏具体角度如下: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余光中,用形象表达主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气势磅礴, • 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引人深思•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三、赏析技巧• 构成散文的材料作用如下: 人、事、物、景本身的描写——揭示散文的神(品德、道理、志向、情感) 他 人、他 物 的 描 写——对比或类比,形成反衬或正衬 环 境 描 写——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 表达技巧(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表现手法(如铺垫、对比、象征、烘托、人称、想象、联想、引用、情景交融等)• 重要的谋篇布局的方法(如线索、顺序、过渡、悬念、照应、详略、呼应)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1)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2)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3)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4)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5)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6)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7)想象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有两种,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曾体验过的事物的形象,叫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已有的形象和体验,设想出自己没有直接见过的形象,叫创造想象8)联想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或事理的活动联想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A)相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外事物的一种联想;B)相似联想,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特点(或外形相似,或精神相似)而产生的一种联想;C)相反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的联想;D)因果联想,是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联想。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伏笔: 将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主读者感到妙趣渲染: 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象征: 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的本质铺垫: 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可以限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虚实结合: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 记叙 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议论 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说明 (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画图表 :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
• 描写 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抒情 则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烘托作品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 此外,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通常能起到揭示中心主题的作用 •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在表现情感方面更具有震撼力如“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要求:原则:忠实于原文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步骤:第一步 带着问题 读文章第二步 把握大意 读试题第三步 结合原文 巧作答1. 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 明方向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 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 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间 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明确概念 :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问题 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所谓“表述 ” ,是根据题目要求,对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基本方法 1、主旨辐射法: 根据题目要求,以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为导向,研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将目标信息进行辨别、提取、组合2、词句提取法: 即以有效信息为目标定向搜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