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docx
21页苏州工业区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在第三届中国开发区信息化年会上的发言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 副主任,苏州工业园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常务副局长,很荣幸 能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开发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开发区协会 布置的任务,我向大家汇报苏州工业园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 的做法和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 项目,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园区已成为我国发展速 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竞争能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1994 以来,在中央和省市各级的关心支持下,在中新合作双方共 同努力下,园区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积极探 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之路,开发建设 取得较好业绩,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 各类税收超1027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1亿 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注册内资1306亿元,创 造就业岗位51万个2007年,全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3亿元,进出口总额569亿美 元(其中出口 285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跃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一、园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必然趋势,信息化 建设是各级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中新两国政府的 合作项目,园区管理委员会自1994年园区建立之初,就比 较重视和关注信息化建设,注意发挥“中新合作”优势,在 开发建设的同时,高起点、高水准规划,逐步推进园区信息 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扶持区域电子产品制造业、 软件产业以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10多年来,伴随着园区的 发展壮大,园区的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不 断普及,信息化对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 明显,区域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1、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1994年至2002年,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发展产业、 布局基础设施、开展小范围应用2002年以来,园区的信息 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了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 导、管理协调和建设维护体系,负责推进全区信息资源综合 开发利用以及社会、经济领域信息化建设等,它包括了区域 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职能部门、计算机信息中心、各信 息应用重点单位,信息化建设纳入了园区政府的目标管理体 系2003年,园区管委会下发了《关于园区信息化建设若干 问题的意见》、《苏州工业园区信息化发展纲要草案》、《园区 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作为园区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 指导性文件,从制度上规范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行为。
2006 年,编制了《苏州工业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 规划》,明确了 “十一五”期间全区信息化发展目标,主要 任务和措施2、 政府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成形2002年以来,以园区管委会为汇聚中心的政府网络建设 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网络体系也从单一的局域网逐步发展到 覆盖全区的政务网时至今日,园区已建成覆盖管委会机关、 事业单位、两个社区、三个乡镇、各国有大公司的宽带互联 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内部网结点400多个,园区基层接入 单位已达150家,成为苏州市政府系统内最为复杂严密的网 络体系之一,为园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高速便捷的网络环 境目前,由园区计算机信息中心负责维护的IDC已经成为 管委会各部门统一的硬件资源中心拥有实体服务器68台, 采用虚拟服务器集群系统,逻辑上达到一百多台;数据存储 实现有效备份,建立了较完备的病毒防护、网络安全控制体 系,成为电子政务各项应用的可靠资源保障3、 政府网站功能日趋完善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以政府门户网站 ( )为龙头、各局办有职能网站的主题丰 富的政务网站群sipac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发布政策、 政务动态和区内企业单位展示经营动态的首要网络媒介,对 于外部公众,sipac也成为获取园区信息的首选渠道,以2008 年10月13日(星期一)为例,该网站一天的点击率为18901 次。
4、电子政务建设初显成效园区建设初期,管委会电子政务建设主要包括两条主 线:第一是经发局内的科技电脑处负责的管委会办公自动化 建设;第二是各局办的专业应用系统建设,以规划建设局的 地理信息管理为主要代表目前,园区管委会政府机关的OA 系统平台、Mail系统、内部综合信息网及其他一些公共信息 交换基础平台已成熟运用,并将随着电子政务外网的延伸, 覆盖至园区所有相关单位管委会各局办、直属单位已建成 专业应用系统55个,涉及政府政务各个层面,如规划建设、 土地房产、环保等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招商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服务系统,组织人事系统,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档案管 理系统等2003年开始,园区网上审批业务在管委会一站式服务中 心陆续开展,目前已建成的系统,有内网审批、加工贸易电 子审批等6个,中心70%左右的业务量实现了网络审批或预 审,方便了企业和园工居民系统开通至今,已接件21万 余件,办结率在99%以上园区各派驻单位也不断重视和加强信息化建设,公安、 检察、法院的业务信息系统,海关、国检、国税、地税的电 子报关、电子报检、网上纳税申报等系统,建设水平在全省 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的位置5、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不断推进“十五”期间,按照苏州市的统一部署,园区加快了公 共信息亭的建设。
截至目前,全区共规划建设公共信息亭50 个,并逐步开始为广大居民提供各类信息查询,提供水、电、 气、通信等多种缴费服务,以及汽车票、飞机票等购票服务社会保障信息化方面,以园区公积金中心为主,积极建 设和实施推行了有园区特色的公积金会员IC卡服务体系, 目前会员IC卡已实现了公积金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障的 社会化发放,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定点零售药店购 药,医疗费用的刷卡结算,存取款、消费及银行转帐结算等 功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和保障支持体系的稳步健 康发展目前,园区公积金中心已实现与苏州附一医院等18 家市定点医院实时与断线自适应方式联网、45家社区卫 生服务站和诊所以及39家药店实时联网;建成与园区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联动平台,成为国家金保工程在省、市 和园区的延伸,实现了劳动合同和参保数据联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方面,以园区国际科技园为主,组建 了包括SaaS、动漫服务、软件评测、嵌入式软件开发、人才 培训等6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引 进和整合分散的产业资源,构建了一个集渠道、人才、技术 服务以一体的共享平台,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软件企业利用 社会资源解决技术难题、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和提 高创新效率,成为改善园区的创新创业环境,增强自主创新 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育信息化方面,园区教育系统形成了以园区教育网站 ()为核心、以园区教育信息中心为 中心节点的虚拟教育城域网,充分实现了教育信息和资源的 共享,实现了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网络化和智能化目前,园 区计算机配备生机比达到8: 1,100%的学校实现光纤接入, 并建成了较高水平的校园网络,每所学校均已建立校园网 站,并通过网站管理平台,实现一部分校务、教务管理6、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应用逐步拓宽园区大型的外资和民资企业,其内部的OA、MIS、ERP 等各种信息系统已经普遍应用,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建设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 产生日益增大的积极作用目前园区各国有大公司都基本拥 有自己的网站、OA、HR、财务等系统,去年以来,园区国控 公司实现了与所投资控股的24家企业的财务联网,走在全 国前列苏州工业园区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于2005年开始建 设,通过数据共享和统一存储,推进单证的无纸化,逐步实 现货物通关数据电子交换;成为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 企业之间交换信息的中间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完成一期运 作,拥有物流企业、代理报关公司、代理报检公司、场站100 多家企业,共计400多个用户。
口岸物流日业务量在1500 票左右,保税物流日业务量在1200票左右园区的“69111”公共事业服务热线、园区企业配套网、 人才新干线、物流综合保税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工程,代表了 园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如园区“企业配套网”自 2005年初投入运营以来,帮助园区企业近千家建立了自己的 信息主页,发布各类供求信息1600多条,初步形成了对外 宣传价格、企业产品发布、供求信息交流、会员专业服务和 特定信息服务等五大特色服务功能,目前,已有1500多家 企业申请加入网站,涉及行业已达30多类,其中园区会员 企业已达500家又如:园区人才新干线网站是国内首批、 苏州第一家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网站运营10年来,共发 布各类职位65.3万个次,招聘人数214万人次,并且以每 年130%的幅度在增长目前,网站注册个人会员累计155万, 拥有超过100万的有效简历,为各招聘单位储备了急需的各 类专业人才高质量的人才库,大流量的浏览人数,高效的 不断创新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招聘企业目前,人才新干线为80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招聘服务,长期合作单位 达到5100多家,成为苏州地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网络招聘 运营商。
二、园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园区自开发建设至今,一直高举中新合作的大旗,积极 借鉴新加坡经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 诸多优势:1、基础设施的领先优势1994年以来,通过引进新加坡先进的理念和相关系统, 园区逐步形成了以地理信息数据为核心的工作模式,搭建了 成熟、稳定的GIS基础软件平台,10多年来,一面开发建设, 一面收集和积累丰富的空间地理信息资料,在完成农村向城 市转化的过程中,园区生成了一个强大的地理信息库,在此 基础上衍生出规划、测绘、建设、环保、国土、房地产交易 中心等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多部门共享多年来,这个地理 信息库为提升园区亲民、亲商、亲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服务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今后高起点实施信息化战略尊定了 基础目前,以电信城域网和广电网等为骨干的宽带信息网络 已经覆盖全区,独墅湖高教创新区等部分区域则实现了户内 外无线网络覆盖园区互联网出口带宽40G,移动公司在园 区建设基站500多个,GSM/EDGE网络已实现苏州全区100% 覆盖全区固定(含小灵通)用户22.3万个,移动用 户(在园区活动)超过90万户,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户户 通,并在向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国际科技园等信息产业密集区, 网络基础设施领先而完备,如:科教创新区完成户外20公 里骨干光缆网络建设,Internet出口 6条无线网络覆盖室 内布设AP 500多个,室外WIFI点位60个再如:国际科 技园同时拥有电信、网通、联通、有线等多线路骨干网接入, 国内DDN上网专线带宽达2M,Internet上网专线带宽达20M, 为入园企业提供了一个畅通的数字化信息通信渠道2、信息产业的集聚优势园区是先进的制造业集聚区,近年来,园区电子信息产 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产值超过1200亿,集聚了三 星、和舰、奇梦达、友达、日立等一大批旗舰型企业,形成 了集成电路、光电显示TFT-LCD、软件及服务外包、计算机 及外设、通信、动漫及游戏等优势产业集群,并获得了“国 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 称号其中:(1)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了和舰、晶方半导体、中科 半导体、盛科网络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企业,形 成了从IC设计、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2007 年,共实现销售收入224亿元,占苏州市比重达93%,占全国 比重达到18%2)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区集聚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