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百年幼儿园教师文化的演进.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3518419
  • 上传时间:2021-11-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2.96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A Study of 1作者:作者简介:原文出处:内容提要:我国百年幼儿园教师文化的演进i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Kindergarten TeacherCulture索长清索长清(1985-),男,内蒙古赤峰人,沈阳师范大学学前 与初等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基 本原理研究E-mail: suochangqing@126. com (辽宁 沈阳 110034)《教师发展研究》(京)2018年第20181期 第96-102页考察我国百年幼儿园教师文化的演变历史,根据政权背景、 相关学制规范、儿童观的演变、幼儿园教师角色与职能的 发展,以及幼儿园教师在现实实践中所持的教育信念与行 为模式,可将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历史发展分为清末民初、 民国中后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 至今四个时期从其发展进程可以发现,我国幼儿园教师 文化在不断的演进中形成自身专业文化,并从文化自在走 向文化自觉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political power, the rclated norms of school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vicw on children,kindergarten teachers roles and functions, as we11 as kindergarten teachers education belief and behavior pattern in the real practicc,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 cul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the period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the period of the mid and late Republic ofChina,the period from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C to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he perio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t can be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at kindcrgartcn teacher culture in our countr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the professional culture from the culture-in-itself to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期刊名称:《幼儿教育导读(教育科学)》复印期号:2018年07期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师文化/儿童本位/保教并重/历史演变 kindergarten teacher/teacher culture/ch订d- oriented/equal emphasis on ch订clren care and children education/historical development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6年度国家青年基 金课题“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及其培养研究”(CHA160213) o任何形态的社会组织或社会群体者0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

      教师作为社会中一 种特殊的群体,因其承担的多重角色与工作职责,而在思想观念、行为价值取向上 都有着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征,并形成一种教师群体独有的文化形态[1]因幼 儿园教师所秉持的保育教育信念、表现出的行为模式以及所承担的保育教育角色与 职责区别于中小学教师,进而使得幼儿园教师文化成为一种相对独特的文化形式[2]幼儿园教师文化是一种历时态的存在,其历史演进展现的是幼儿园教师在不同 社会历史时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自身发展进程中所呈现的渐进样态[引我国 本土的幼儿园教育自1903年诞生以来的百年间,走过了学习日本、美国、苏联以 及自主探索的学制变迁,幼儿园教师的法定称谓也经由最初的〃保姆〃到后来的〃教员"〃教养员"直至〃教师"的转换与此同时,20世纪至今的儿童观也相应 地发生了阶段性变迁[4]从历史渐进的视角考察和审视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形成与发 展,不仅有利于梳理百年来我国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发展脉络,而且有助于了解和把 握幼儿园教师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的特征一、清末民初的幼儿园教师文化中国本土的幼稚园是随着癸卯学制的公布而产生的在1903-1911年癸卯学制 实施的8年间,日本式的幼稚园缓慢地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仿日"成为这一时 期幼教师资培训与幼教实践的一大特色。

      1901年,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令〃各州、 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5]蒙养院按规定不能单独设立,只能附设于 敬节堂与育婴堂之中两堂中的节妇与乳媪均是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即使让 她们接受训练,也由于其自身文化素质太低,以及培训的非专业化而致其无法形成 专业理念与实践)〃蒙养"〃家教"合一我国幼教机构的滥觞虽可追溯至西周孺子堂的成立,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情 势与经济却未能给幼教机构的形成提供足够的支持,致使我国幼教发展仍旧依附家 族及家庭存在清末时期,尽管蒙养院制度建立,但传统封建的幼儿教育观念与思 想还没有更新,蒙养与家教是合一的在当时"保姆学堂"不能骤设,蒙养院所教 的内容不多的情况下,蒙养急需者仍然要依赖于传统的家庭教育[6]95 ,学前教育并 没有完全从家庭教育中脱离岀来变成独立的教育实体,兼具慈善与教育的二重性, 并显示出学前教育过渡的特点蒙养院的师资培养注重传统的道德教育以及家务技能的训练,要求〃保姆"将 来做〃贤妻良母",扮演"养护者"角色在清末学部所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 与《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课程设置"中,家事、裁缝、手艺等家政类课程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被指为全面推行“贤妻良母主义〃。

      因此,尽管清末对幼教 师资及保育项目有相应规定,也有女留学生赴日学习幼教理论与方法,返国后亦如 实地将日本所学移植国内,然而在中体西用的思想引导下,蒙养院中的保姆更多地 保留着"贤妻良母"的角色定位,承担教师的职能也可看作’女性扮演的母亲功能 的扩大,O(二)严肃主义的教学与管理尽管当时的《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指明师资培养旨在习得蒙养院保 育、家庭教育、小学堂教育的"旨趣法则",但由于保姆的功能定位不明确,也未 突岀蒙养院与小学教法之间的区别,导致保姆所学不但浅薄而且死板,并没有习得 专门针对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加上"取经〃式的师资培养方式虽有助于 弓I进外国经验,但无从评估外国经验对本国幼教发展的影响与适切性,〃仿日"得 到照本宣科式的经验,未得日本幼教精髓;师资培训者本身的专业能力也颇受质疑, 幼教师资培育形式甚至与中国士大夫教育极其相似,传统"书房式的背诵记忆""注入式小学"的教法与管理上的严肃主义就成为教授幼儿简便且有效的方法清末民初蒙养院的教学主要是模仿日本幼儿教育中的注入式教学法当时蒙养 院中保姆的教法仍然依照过去〃书房式"的背诵记述,使用的教材只不过是把传统 的蒙学教材〃三百干"变成歌谣、游戏、手技罢了。

      与此同时,保姆们将识字、谈 话、唱歌、积木等科目”——地规定在课程表中”不会混乱也不允许混乱幼儿日 常使用的各种工具和材料也都由教师准备,倘若老师不给,幼儿自然不能自由使用, 而当游戏的时候一举一动也需教师们担负指挥的责任[7]张雪门先生在考察当时的 幼儿园后写道:〃要形容这一时期的幼稚教育,和现在注入式的小学十分类似〃 [8] 造成这种现象的症结正在于学习国外经验时,未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与系统知识, 对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的了解与技能的训练未得他国精要,只是简单凭借生活常识和 经验对幼儿逬行养护和教育二、民国中后期的幼儿园教师文化民国前期,蒙养院的发展逐渐脱离社会福利而转向学校形式,幼稚园正式被列 入学制系统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社会大众对当时的幼稚园 教育以及幼教师资的素养也表现出愈来愈高的期待与要求,幼稚园教师对幼儿进行 单纯的身体养护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由"保姆"变为“幼稚教师",教师的价值规范与角色要求逐渐被纳入专门幼教工作者的职前培养 体系之中,幼儿园教师承担的职责也由单一的幼儿身体〃照料者"或"看护者"转 变为对幼儿知、情、意进行培养的"教育者〃的角色期待,幼稚园教师的生存具有 了越来越浓厚的制度化生存的色彩。

      )〃儿童本位〃教育理念萌生〃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对以儒学为核心的封建传统文化 发起了猛烈的批判,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体制的演变也逐步向儿童本位方向发展 而在〃五四运动"前后,除清末建立起来的日本式的幼稚园外,又出现了欧美式的 幼稚园和教会办的幼稚园到1922年前后,欧美式的幼稚园已占到压倒性优势了这种幼稚园为中国人自己所办理,它的设备适中,内容完全没有宗教色彩,方法以 福禄贝尔为本位,问或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法教师的来源大半为教会女子师范所设 的保姆班培训出来,其训练的方法也大多采用欧美的方式如当时的苏州景海幼师 的学生注重实习,其方法也都效法美国伴随西方儿童中心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依循幼稚生之禀性而创设独特的幼稚 园课程乃成一时之潮流如在集美幼稚园,幼儿园教师〃深信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 [9]256 ,"深信幼稚教育是要求孩子的解放和幸福"[9]257-258 , “深信教育的基 础是建设在儿童的需要和生活的经验上"[9]307这一切体现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与〃教育即生活"的原理香山慈幼院也按照杜威〃做中学"的原理让孩子们亲身 去实践,"学农的跟着先生选种、栽地、喂牲口、使用各器;学商的跟着先生做学 徒,学买卖,学簿算;学工的跟着先生们天天做工。

      "[9]313尽管在战火纷飞时期, 各根据地都竭力以民主的儿童观指导幼儿教育与保育实⑷然而,即便是认识到教 育要以儿童为中心,但在实践中依旧会有"仍以小学教育相待,而以遣儿童入幼稚 园读书识字为目的〃 [10]的现象存在二)保育与教育的形式并重进入20世纪20年代,保教关系得到调整,保育逐渐得到重视抗战全面爆发 后,原来流行的自由主义思潮由于战时体制对政府权威的要求及全民思想的统一进 而走向消退20年代的"重保"倾向也多窒碍,革命根据地与国统区不约而同地提 出"保教合一""保教并重"的口号在幼儿园课程方面,民国时期仍以故事、儿 歌、游戏等为主,但由于受杜威和其他教育家幼儿教育思想的影响,课程改用幼儿 园的课程大纲,而不再是以单一的课程表来规定,课程内容相较之前更加灵活多样; 教学采用设计教学法,建立在儿童的兴趣上进行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无所谓科目, 要求把游戏、音乐、儿歌、社会常识、故事等各种活动贯通一体,儿童在各种活动 中可以自由选择,使课程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保教活动中,“应用科学方法训练未达学龄之儿童,务本自由主义,以发展 其天然活动力"[11]被一些幼稚园定为教育宗旨在儿童活动中,教师被视为活动 的"把舵者〃与"裁判者",引导和把握着活动的目标与大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 否定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秉持〃儿童的问题应由儿童自己去解决"的理 念,并意识到〃儿童不能解决时,教师才可从旁启发指导"[6]240而且在这一时 期,一些幼稚园开始试行〃随级教学制",教师随幼儿升级幼儿自入学之始到毕 业全归一位教师教育,幼稚园注重幼丿占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尽管在现今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