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寓言故事蕴含的哲学道理.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55701239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寓言典故】杀龙妙技ﻫ  朱泙漫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去拜支离益为师,学习杀龙的技术转瞬三年,学成归来.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等,一一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他这才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教学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但人们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物的客观存在:要杀龙,就首先要有龙的存在.这正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ﻫ 【寓言典故】人和鱼雁 齐国有一户田姓人家,在家大摆筵席客人中有献上鱼和雁作为礼物的主人看了很高兴:“一天对我们真优厚啊!你看,这些鱼儿、雁儿,不都是为我们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吗?”客人们听了随声附和座中有一位鲍家小孩,才十二岁,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强食的情况,但并没有什么上天注定谁为谁生的道理.人类选择可吃的东西做食品,这些东西难道是上天特地为人类创造的?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来给它们做食物的么?”ﻫ [教学内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ﻫ [简要分析]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者总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杰作”,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

      鲍家小孩的话,难道不能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吗?ﻫ  【寓言典故】画鬼最易ﻫ 有一个客人为齐王绘画齐王问他:“画什么东西最难呢?”他说:“画狗画马都是最难的齐王又问:“那么画什么东西最容易呢?”客人说:“画鬼最容易因为狗和马人们天天看得见,天天摆在面前,要画得惟妙惟肖,就很不容易.至于鬼呢,无影无形,谁也没见过,不摆在人们面前,谁也不能证明它不象鬼,所以画起来就最容易了  [教学内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这个寓言说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鬼神之类的东西,鬼神之类的东西,无非是人们主观想象,并非客观实在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的创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ﻫ 【寓言典故】从象箸推去  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来盛小米蔬菜,务必装象尾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了;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锦衣、居大厦这样下去,享受的欲望就会不断的扩大,必然要用天下民脂民膏来填饱一个人的欲望,国家就危在旦夕了.果然,纣王最后就亡了国.因此,所谓圣人就是见微知著,从端倪推测后果。

      ﻫ  [教学内容]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ﻫ  [简要分析]未来事物是将来才出现的,但人们可以想象未来事物的状态,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见,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计划方案这样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吗?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箕子的担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象箸”推出来的,是“从端倪推测后果",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寓言典故】苑囿嫌大ﻫ  齐宣王问孟子说:“我听说周文王的猎苑足足围了七十里,有没有这样的事?"ﻫ  孟子说:“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难道真有这么大吗?”  “当时老百姓还嫌太小呢"  齐宣王叹口气说:“我的猎苑只围了四十里,老百姓都嫌太大了,为什么呢?”  孟子说:“文王的猎苑虽然方圆七十里,可是老百姓可以进去砍柴,文王和人民一同使用这猎苑,因此,人民嫌它太小.而您呢?我初来齐国,问明了禁令才敢入境,听说大王的猎苑不准百姓砍柴拾草,不准随意进出,杀死一头麋鹿,就要判成死罪这不是设下了一个方圆四十里的陷阱了吗?人民嫌它太大,难道不合情理吗?”ﻫ  [教学内容]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ﻫ [简要分析]人们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有正误之分,就主观方面而言,主要是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面对同一个猎苑,齐宣王嫌太小,而老百姓嫌太大,原因何在?阶级立场不同而已ﻫ  【寓言典故】偷鸡贼ﻫ  有个人专门偷邻居的鸡有人劝告他:“快不要偷了,这是不道德的.”他说:“我决心痛改前非,不过我偷瘾很重,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难.这样吧,从今天起我减少到一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明知是不道德的事,就应及早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ﻫ  [教学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ﻫ  [简要分析]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故事中的主人公明明知道是错的,为什么不及时改正、还要等到明年呢?ﻫ  【寓言典故】死错了人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ﻫ [教学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ﻫ  [简要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故事中的主人公却一切以本本为准,照抄照搬,而对眼前的客观实际却根本不看,最终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寓言典故】余桃啖君  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弥子瑕很受国王宠爱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国王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又一次,弥子瑕倍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国王笑着说:“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过了几年,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国王的宠爱,得罪了国王,国王说:“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后来却因此而获罪只在于国王的爱憎改变了.ﻫ  [教学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ﻫ  [简要分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故事中的国王则完全是以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出发,肯定会祸国殃民。

      ﻫ  【寓言典故】疑人偷斧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他疑心是邻家的儿子偷的,就很注意他,总觉得他走路、说话等动作态度无处不象是一个偷他斧头的人不久,老头儿在他自己上山砍柴的山谷里找到了斧头他再留心邻家儿子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处象是偷斧头的人了  [教学内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ﻫ [简要分析] 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但有的人往往用自己的成见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是要不得的ﻫ  【寓言典故】王顾左右而言他ﻫ 孟子对齐宣王说:“你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玩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办呢?”齐王说:“和他绝交孟子又说:“假如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应该怎么办呢?"“撤掉他假如一个国家里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应该怎么办呢?”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了.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ﻫ  [简要分析]人往往对别人身上的缺点看得很清楚,却往往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认识不清,或文过饰非而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ﻫ  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ﻫ  【寓言典故】围魏救赵  魏国重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急抽齐国求救齐大将田忌准备率军赶去赵国,谋士孙膑劝阻说:“要解开杂乱纠纷,不能握拳不放;要解救相斗之人,不可舞刀弄枪避实就虚,给敌人造成威胁,邯郸之围便可自解.如今魏军全力攻赵,精兵锐卒势必倾巢出动,国内一定只剩老弱兵丁将军不如轻装疾奔魏都大梁,占据险要,攻其虚处.敌人必回自救,这样,我们便能一举解开邯郸之围,又可乘魏军疲惫之际,一鼓歼之.”田忌按照孙膑的布置进行魏军果然慌忙回师,行到桂陵地面,齐军杀出,大败魏军邯郸之围解也ﻫ  [教学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简要分析]为什么齐军攻打魏国首都大梁,而赵国邯郸之围即解呢?因为赵、魏、齐三国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即联系  【寓言典故】莫如杀人ﻫ 有个人喜欢谈轮回报应,逢人就劝说要积德,不要杀生因为佛经上说过,杀什么,来世就会变成什么;杀牛变牛,杀猪变猪,即使杀一只蝼蛄、蚂蚁,也莫不如此有下个姓许的先生说:“那么都不要杀,最好去杀人他不是说杀什么变什么吗?那么今生杀人,来世还变人,不是好得很码?”ﻫ  [教学内容]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ﻫ [简要分析]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

      佛教中的轮回报应,其实是某些人主观想象出来的,在这个寓言中变得如此的不堪一击.ﻫ  【寓言典故】破罐不顾  东汉末年,有个叫孟敏的人,买了一只陶罐,在路上不小心摔破了孟敏连看也不看一眼,径自走了路人觉得奇怪,过去问他:“你的罐子打破了,怎么连看也不看一下呢?”孟敏回答说:“罐子已经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教学内容]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ﻫ  [简要分析]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和自觉性和预见性罐子破了,看看当然不能复原,但可从中吸取教训,分析一下摔破的原因,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寓言典故】治驼背术ﻫ  从前,山东平原城里有位医生,自称善治一切驼背,手术简便、价钱公道有个人背驼得直里六尺,横里八尺,听说有这等神医,连忙准备厚礼前来求治医生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后跳上去就狠命踏将起来驼背叫道:“你要杀死我啊!”这位医生说:“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写着专把驼背弄直,至于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ﻫ  [教学内容]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ﻫ  [简要分析]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要求我们从整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故事中的医生,只管解决眼前的、局部的问题,而根本不管是否会妨碍长远的、全局的方面,是非常可笑的,也是非常有害的ﻫ  【寓言典故】打即不打ﻫ  古时有个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债主来讨债了.欠债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不欠你的债.”债主发了脾气,打了他,两个人撕扭到了法庭.法官问欠债的人为何不还钱,他又把理由说了一遍法官问债主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也说:“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并未打人ﻫ  [教学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ﻫ  [简要分析]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相对静止,否认事物的稳定性,会走到何等荒谬的境地ﻫ  【寓言典故】吓人的名字ﻫ  大街上住着一位老汉,买了一个家僮,取名叫“善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