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1.ppt
29页2019/1/21,1,,,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2019/1/21,2,学习目的,理解审计证据收集和审计证据鉴定的 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特性和分类; 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分类; 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要点 本章计划3学时2019/1/21,3,课程内容:,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种类 审计证据的特性 审计证据的获取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及其内容 审计过程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2019/1/21,4,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内容,(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 形成审计意见、实现审计目标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信息和其他信息 CPA应当通过测试会计记录以获取审计证据2019/1/21,5,,,(二)审计证据内容: 1、会计记录信息:是指会计账簿、记账凭证、各种发票、单据等会计记录中所含有的信息 2、其他信息:(1)CPA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2)CPA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信息;(3)CPA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 在审计实务中,不同程序可提供不同的审计证据,而不同的审计证据可用来证实不同的会计报表认定。
2019/1/21,6,二、审计证据的种类(四种) 审计证据按其外形特征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 1、实物证据 是指通过实际观察、盘点所取得的、用以确定实物是否存在的证据 特性:证明实物资产存在与否;证明力最强最可靠 不能证明资产的价值和所有权归属2019/1/21,7,2、书面证据 是指注册会计师所获取的各种以书面文件为形式的一类证据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 特性:是基本证据,是证据主流具有较强的证明力,但差于实物证据 (1)外部证据 是指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所提供的书面证据包括:,,,2019/1/21,8,1)CPA直接取得的. 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且由其直接递交给CPA,以及由CPA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 证明力最强 2)CPA间接取得的. 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而由被审计单位转手交给CP此类证据有被涂改、伪造的可能性,CPA应予以高度警觉 外部证据特性:具有较强的证明力2019/1/21,9,(2)内部证据 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的机构或人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包括: 会计记录、会计资料;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其他书面文件。
内部证据特性:一般情况下,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但如果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获得其他单位的承认(销售发票、付款支票等),则具有较强的可靠性2019/1/21,10,3、口头证据 是指被审计单位职员或其他有关人员对注册会计师的提问进行口头答复所形成的证据 要求:应做成记录,由被询问者签名 特性:口头证据本身不足以证明事情的真相,一般作为旁证资料 可提供线索,启发思路2019/1/21,11,4、环境证据 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包括: (1)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 (2)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 (3)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 特性:环境证据是综合证据,有助于评价、了解、分析2019/1/21,12,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性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数量上的要求) 1、含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证明CPA的审计意见因此,它是CPA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2、理解: 第一,审计证据数量必须足够,必须达到最低的数量要求 第二,审计证据的数量只需足够,绝不是越多越好三、审计证据的特性,,,3、影响审计证据数量的因素: (1)错报风险的影响。
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审计项目性质;业务经营性质;交易复杂程度;财务状况;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管理当局的诚信程度;等 (2)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3)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 (4)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 (5)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和舞弊; (6)总体规模与特征2019/1/21,14,(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质量上的要求) 1、含义: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它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2、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应与审计目标相关联 3、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应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及时性和客观性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2019/1/21,15,审计证据可靠程度的判断标准: (1)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 (2)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3)CPA直接获取的证据比间接获取的证据可靠; (4)内部控制有效生成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生成的证据可靠; (5)获得第三者确认的内部证据比未获得确认的可靠; (6)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时可靠; (7)客观证据比主观证据可靠; (8)越及时的证据越可靠等。
2019/1/21,16,(三)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并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具有证明力 审计证据质量影响审计证据数量 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可能越少 即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但是,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不会影响审计证据的适当性2019/1/21,17,四、审计证据的获取、鉴定和整理,(一)审计证据的获取 审计证据都是通过执行审计程序获取的其方法: (1)检查记录和文件(审阅) (2)检查有形资产(盘点) (3)观察 (4)询问 (5)函证 (6)重新计算(复核) (7)重新执行 (8)分析程序,,,2019/1/21,18,(二)审计证据的鉴定,目的:鉴定审计证据的证明力 内容:鉴定审计证据的 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及时性 (三)审计证据的整理 目的:对审计证据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以形成审计结论 方法:分类,计算,比较,小结,综合,2019/1/21,19,(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作用(编制目的),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内容,1、含义: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作的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财务报表审计的全过程,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
2019/1/21,20,2、使用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可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或外国文字 3、存在的形式: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 4、意义和作用: 是审计证据的载体, 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CPA专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的依据; 是进行审计质量控制与检查的重要手段2019/1/21,21,(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1)被审计单位名称; (2)审计项目名称; (3)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4)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5)审计时点或期间; (6)审计过程记录; (7)审计标识、索引号及编号; (8)审计结论; 备注,,,2019/1/21,22,(一)被审计单位的未审计情况 (二)审计过程记录 1、记录特定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 2、记录重大事项; 3、记录针对重大事项如何处理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 (三)审计结论 包括:已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及其是否实现既定审计目标相关的结论;审计程序识别出的例外情况和重大事项如何得到解决的结论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结构和内容,,,2019/1/21,23,七、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一)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内容 1、所引用的有关资料是否翔实可靠 2、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3、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 4、审计结论是否恰当 5、业务程序的目标是否实现,,,2019/1/21,24,(二)复核要求 1、做好复核记录; 2、书面表示复核意见; 3、督促编制人员及时修改; 4、复核人签名和日期。
2019/1/21,25,(三)三级复核制度,1、第一级、项目经理复核:称为详细复核 要求对下属审计人员编制的全部工作底稿逐张复核 2、第二级、部门经理复核:称为一般复核 要求对重要账项的审计、重要审计程序的执行以及审计调整事项、异常数字、异常业务交易等进行复核和重点把关2019/1/21,26,3、第三级、主任会计师(合伙人)复核: 又称重点复核是对重大会计审计问题、重大审计调整事项、重要的审计工作底稿等进行的复核 是对整个审计工作的计划、进度和质量的重点把握 以确定审计意见的类型2019/1/21,27,八、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一)审计档案的分类 永久性档案; 当期档案; (二)归档期限 鉴证业务的工作底稿,为业务报告日后60天内 (三)保存期限 业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四)管理要求 1、审计报告日后,对例外事项(期后事项)实施追加 审计程序的要求; 2、变动工作底稿时的记录要求;,,,2019/1/21,28,审计证据的特性 审计证据的获取 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和复核要求,本章重点、难点,,,2019/1/21,29,1、如何理解审计?审计和审计证据的特性? 2、审计证据按外形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 3、简述审计证据获取的方法。
4、简述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5、请说明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的关系 6、简述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要点和三级复核制思考与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