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pdf
7页1 / 7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课文的研读,感受伟人鲁迅先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 关爱亲人、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课时:3 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 2、课堂选择有关鲁迅的图片;并设计幻灯片; 授课人:陈生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展示学习目标 2 / 7 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的意义引入; 2、展示学习的目标 学习目标: (1)、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2)、交流互动,学习文法; 二、合作探究,体会文情 1、谈谈你熟悉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2、教师结合课件谈一谈鲁迅的相关资料 3、请你找出本文中比较精彩的生活细节,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设置: (1)、鲁迅先生是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本文那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来?文中有与他的这风格不一样的地方吗?为什么他要这样做? (2)、鲁迅先生对自己的亲人如何? (3)、课文还有那些让你感动的地方? 4、师生交流有感情朗读部分细节; 5、思考: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 三、交流互动,学习文法 1、 细节赏析: 找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细节描写, 然后小组交流,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教师例析课文开篇与结尾; 3 / 7 3、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锁记'是流水帐,你如何?学生试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明确: (1)、文章围绕鲁迅忘我工作等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记述,并非无中心的散漫之作; (2)、 文中采用撷取凡人琐事刻划悼念的对象, 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3)、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4)、提供局外人所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伟人 四、小结 五、作业: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写在笔记本上; 2、完成课后词句品析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 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4 / 7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教学时数: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 、 《藤野先生》 ,小说《社戏》 《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 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 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5 / 7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 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明确:笑声 步伐 品评衣着 真诚待友(四处) 与青年们交往 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 明确:笑声明朗(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 步伐轻捷 “刚”“一”“同时”(行为描写) 品评衣着(细致随和善解人意)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真诚待友体贴而真挚 之一:夜谈:“嘱咐”“一定”“一定嘱咐” 之二:吃韭菜合子: “笑”——冲 6 / 7 第 43 小节“一提议”“必然”“还是”“举着筷子问:‘我再吃几个吗?’以及第 44 小节,流露出鲁迅对对小辈的体恤,还有妻子敬重与依赖 之三:两次来访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不乏幽默 “笑”——一种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之四:冯雪峰来访 与青年人交往:宽容赤子之心 “深恶痛绝”“但”“每封”“不同角落” “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睛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三、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感悟真人鲁迅) 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 有些感动, 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请学生们再细细品读挖掘文字背后的鲁迅, 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 (同学再次研读课文,回答,教师引导深入,适时补充背景) 7 / 7 明确: “心里的欢喜”“仿佛不顾一切”“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的“眼光” “幻想”“安顿”“沉思”“谈得热闹”“校对瞿秋白的 《海上述林》”…… (要点)明朗背后的澄澈,轻捷背后的坚定,细致背后的宽厚,体贴背后的原则,以及不是流露的天真、处逆境而不弃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即真人鲁迅,而“真”恰恰不易做到,尤其在那样的年代难能可贵,实可谓一字千钧,凡人鲁迅因坚持真实而铸就伟大 三、深入探讨,回味悟旨,学习写法 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 2、同学可发表质疑 3、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师总结: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 四、作业: 《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