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22年九年级阶段调研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docx
20页九年级阶段调研二模数学试题一、单选题1.-3的倒数是( ) A.3 B.-3 C. D.2.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A. B.C. D.3.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据测算,赛会期间共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2万吨,竞现了中国“绿色办奥”的承诺.其中的32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B. C. D.4.如图,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 B.C. D.5.如图是一款手推车的平面示意图,其中AB∥CD, , ,则 的大小是() A. B. C. D.6.把多项式x3﹣2x2+x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x(x2﹣2x) B.x2(x﹣2)C.x(x+1)(x﹣1) D.x(x﹣1)27.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恰好都是9.4环,方差分别是 , , , .在本次射击测试中,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已知关于x的方程2x-a=x-1的解是非负数,则a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9.如图,已知 的两条弦 , 相交于点E, , ,连接OE,若E为AC中点,那么 的值为() A. B. C. D.10.如图,抛物线 与x轴交于点 ,顶点坐标为 ,与y轴的交点在(0,2)和(0,3)两点之间(不包含端点).下列结论中:① ;② ;③ ;④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根分别为 , .正确的个数有() A.1 B.2 C.3 D.4二、填空题11.函数y=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12.已知: ,则x= .13.如图,在 正方形网络中,选取一个白色的小正方形并涂黑,使构成的黑色部分的图形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 14.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AD=CD,且 ,连接AC、BD交于点O. ①若AB=BC,则 ;②若AB=AC,则 .三、解答题15.计算 16.已知:当n为自然数时, ,观察下列等式: 第1个: 第2个: =(1+2)+1 2第3个: (1)依此规律,填空: ( )+[ ] + (2)运用以上结论,计算: .17.如图,在4×4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已知AC=2 ,BC= ,画出△ABC,并判断△ABC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8.某校在课后服务中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社团课程.为更好优化课程设置,校学生会对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他们从八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评价,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A为不满意,B为基本满意,C为满意,D为非常满意.将评价结果绘制了如图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样评价的学生人数是 名,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该校八年级共有学生500名,如果全部参加这次评价,估计非常满意的人数是多少?19.某兴趣小组借助无人飞机航拍校园.如图,无人飞机从A处水平飞行至B处需8秒,在地面C处同一方向上分别测得A处的仰角为75°,B处的仰角为30°.已知无人飞机的飞行速度为4米/秒,求这架无人飞机的飞行高度.(结果保留根号)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 、 两点. (1)分别求出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当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x的取值范围.21.如图, 是 的直径,点C在 的延长线上, 与 相切于点D, ,交 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 ; (2)若 , ,求AB的长. 22.已知二次函数 (b,c是常数). (1)当 , 时,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 (2)当 时,函数有最大值为7,求b的值; (3)当 且自变量 时,函数有最大值为10,求此时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3.如图所示, 中, , ,D是 边上一点,O是 的中点,过点C作 的平行线交 的延长线于E, 与 交于点F. (1)若 ,则 ;(直接写出答案)(2)若 , , ,求 . (3)连接 ,若 ,且 ,求 .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解答】-3的倒数为 .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求解.2.【答案】B【解析】【解答】解:A. ,A项不符合题意;B.,B符合题意;C.,C项不符合题意;D.,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利用合并同类项、积的乘方、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及完全平方公式逐项判断即可。
3.【答案】C【解析】【解答】解:32万=32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故答案为:C.【分析】利用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及书写要求求解即可4.【答案】A【解析】【解答】解:从正面看,底层是一个矩形,上层的左边是一个矩形.故答案为:A.【分析】主视图:从物体正面所看的平面图形,注意:看到的棱画实线,看不到的棱画虚线,据此判断即可.5.【答案】A【解析】【解答】解:如图∠3的顶点用F表示,∠2的顶点用E表示,∵AB∥CD,∴∠1=∠A=30°,∵∠3+∠AFE=180°,∴∠AFE=180°-∠3=180°-150°=30°,∵∠2是△AEF的外角,∴∠2=∠A+∠AFE=30°+30°=60°.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A=30°,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2=∠A+∠AFE=30°+30°=60°6.【答案】D【解析】【解答】解:x3﹣2x2+x故答案为:D【分析】先提取公因式x,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即可7.【答案】C【解析】【解答】解:∵0.43<0.90<1.22<1.68,∴丙成绩最稳定,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大成绩越不稳定可得答案。
8.【答案】A【解析】【解答】解:原方程可整理为:(2-1)x=a-1,解得:x=a-1,∵方程x的方程2x-a=x-1的解是非负数,∴a-1≥0,解得:a≥1.故答案为:A.【分析】先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x,再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求a的取值范围9.【答案】A【解析】【解答】解:∵ , ∴ ,∵ ,∴ ,∵E为AC中点,∴ ,即 ,∴ ,∴ .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求得,再根据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求解即可10.【答案】D【解析】【解答】解:∵顶点坐标为(1,n),∴其对称轴 ,即 ,∵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1,0),∴ ,即 ,∴ ,∵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0,2)和(0,3)两点之间(不包含端点),∴ ,∵顶点坐标为(1,n),即当 时,有 ,∴ ,又∵ ,∴ ,∴ ,∴ ,故①符合题意;∵ ,又∵ ,即 ,∴ ,故②符合题意;∵ ,∴ ,即 ,∵ ,∴ ,∴ ,故③符合题意;∵一元二次方程 可化为 ,又∵ ,∴可有 ,解方程,得 , ,故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由已知求出 ,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求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0,2)和(0,3)两点之间(不包含端点),可得出 ,由 ,得出n的范围,故①符合题意;由 ,即 ,可得出 ,故②符合题意;由 ,得出 ,故③符合题意;由一元二次方程 可化为 , ,列方程得出x的值,故④符合题意;即可得解。
11.【答案】【解析】【解答】由题意3-x≥0,解得:x≤3,故答案为:x≤3.【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不等于0,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12.【答案】【解析】【解答】解: , 方程两边都乘以 ,得 ,移项得 ,∴ ,解得 .检验:当 时, ,∴ 是分式方程的解.故答案为 .【分析】先去分母,再移项合并同类项,最后系数化为1并检验即可13.【答案】【解析】【解答】解:由示意图可知,我们涂黑一个白色小方块可以使图形为轴对称图形的情况总共为 种,我们可以涂的白色小方块的个数总共为 个,所以图中黑色部分的图形能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概率为 . 故答案为: .【分析】先求出符合要求的轴对称图形的数量,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14.【答案】1;【解析】【解答】解:①若AB=BC,∵AB=AD=CD,∴AB=AD=CD=BC,∴四边形ABCD为菱形,∵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B=OD, ,故答案为1;②过点D作DE⊥AC于E,BF⊥AC于F,若AB=AC,∵AB=AD=CD,∴AB=AD=CD=AC,∴三角形ACD为等边三角形,∴∠DAO=60°,∵DE⊥DE,∴∠ADE=90°-∠DAE=30°∴AE= ,DE= ,∵∠BAD=90°,∴∠BAC=90°-∠CAD=30°,∵BF⊥AC∴BF= ∵∠BFO=∠DEO=90°,∠BOF=∠DOE,∴△BOF∽△DOE,∴ .故答案为: .【分析】①若AB=BC,由菱形的性质得出四边形ABCD为菱形,再证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得出OB=OD,即可得解;②过点D作DE⊥AC于E,BF⊥AC于F,先证出三角形ACD为等边三角形,再利用相似得出△BOF∽△DOE,即可得解。
15.【答案】解: = = =1【解析】【分析】先利用有理数的乘方、负指数幂、绝对值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再计算即可16.【答案】(1);;;;(2)2870【解析】【解答】解:(1) ;故答案为 ; ; ; ; ;(2) .故答案为:2870.【分析】(1)根据题干中的规律求解即可;(2)利用题干中的规律可得17.【答案】解:如图,△ABC即为所求. ∵AC=2 ,BC= ,∴AC2+BC2=20+5=25,∵AB2=42+32=25,∴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解析】【分析】先画出线段,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即可18.【答案】(1)40;(2)解:样本中非常满意的人数有8名,占样本的百分比为:8÷40×100%=20%, ∴该校八年级共有学生500名,非常满意的人数是500×20%=100名.【解析】【解答】解:(1)根据条形图B级人数有12人,由扇形统计图知B级占30%,∴本次抽样评价的学生人数12÷30%=40名,∴C级共有40×35%=14名,故答案为40;【分析】(1)利用“B级”的人数除以对应的百分比可得总人数,再求出“C级”的人数并作出条形统计图即可;(2)先求出“非常满意”的百分比,再乘以500可得答案。
19.【答案】解:如图,作A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