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估算教学中的困惑及做法.doc
1页我在估算教学中的困惑及做法 一、我在估算教学中的困惑 困惑1:要不要教写算式 例如:在义务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有这样一个例题:大意是让学生估一估小明的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下列东西够不够,一个热水瓶28元,一个水壶43元,6个杯子24元因为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仅仅对学生实行估计和估算的渗透,而在这个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所以这里的算式该怎么教,如果不教,在试卷中又出现了这样的试题怎么办?教材中只表现了两种估算策略,1、用连减的方法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70,再估算出70-43大约得30,从而判断用剩下的钱买水杯还够,两步计算中都使用了估算2、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约得70,再口算出大约还剩30元,从而得出买水杯还够的结论,第一步计算使用了估算,第二步是精确计算因为每个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不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计算精确的结果,也就是采用28+34+24=98,从而判断出带100元够了困惑2:教材中没有出现约等号,这里可不能够教? 教师用书中说:这个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
如果实行算式教学,不教约等号,就只能写“大约是”几个字,是不是有点麻烦? 二、我在估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一年级开始对学生实行数的估计的培养如:让学生先对10根小棒有一个印象,再让学生猜老师手中大约有多少根,初步的渗透凑整和四舍五入 2、二年级因为出现了估算的教学,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然后是让学生知道与现实联系教密切的情况下一般要估大,例如涉及旅游用车的问题,购物的问题、乘船的问题,等等 3、计算方面的估算,在学生学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后,让学生笔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然后再去实际笔算这样有利于减少计算的错误 三、我对估算教学的几点思考1、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估算教学,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尤其是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提出合适的问题,才能使得学生对估算的意义有深刻的体会 2. 鼓励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过程,让学生实行合理估算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应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能够有不同的方法,促动学生实行比较和优化。
3.、要重视估算,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养成好习惯 学生们有时用有时学生用笔算,结果对不对,特别是积的位数、商的位数,准确不准确,能够先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一下它大致的取值范围,这样能够协助学生来验证计算的结果 4、估算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它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它以熟练的口算为基础,为精确的笔算服务学生的估算能力越强,计算能力也会越高估算可以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意和智慧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引导学生学好估算,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估算策略,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