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字经》注释及故事.doc
10页《三字经》注释及故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认为,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以后的改变是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所造成的 古时候,有一个叫周处的人,从小爹娘都死了,因此无人管教,他凭着一身蛮力到处行凶打人,无恶不作,村里人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 这一天,他正在街上闲逛,看到一群人正在谈论着什么,他连忙走过去看热闹,大伙们都不做声的走开了周处觉得很奇怪,便抓住一个老人问道:“你们在说什么?”老人很害怕,只好如实地说:“我们这里出了三害,其一是南山的山里有一只吃人的老虎;其二是长桥下的河里有一条蛟龙;它们害死了很多人……..”老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周处便大声说道:“老虎,蛟龙有什么可怕的,让我来消灭它们说完,就转身跑了……. 话说周处跑到南山上,寻找那只吃人的老虎这一天,他终于找到了那只老虎,当那只老虎向他扑来时,他就势一闪,骑到老虎的背上,挥起拳头,狠狠的击打老虎的头,把老虎打死了接着他又跑到长桥下,跳进河里去杀蛟龙周处在水里与蛟龙打杀了三天三夜,最后终于杀死了蛟龙 村里的人们见周处还没有回来,以为他被老虎或蛟龙吃掉了,高兴地敲锣打鼓,庆祝了起来没想到周处兴高彩烈地回来了,听到百姓们说除掉了三害,正高兴地庆祝,才明白自己也是三害之一。
周处感到很惭愧,很内疚由于自己平时胡作非为,使得百姓们把自己也当成了一害他下决心改过,重新做人后来,他做了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善事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古时候,有个叫窦禹均的人,他年轻时非常吝啬,邻居们都讨厌他 转眼间,他三十岁了,但还没有儿子,感到很烦恼一天深夜,睡梦中梦见父亲对他说:“你再这样继续下去,不但会没有儿子,而且还会短命的,赶快改过行善吧他醒后,想起父亲在梦中的教训,决心牢记父亲的话从此,做了许多好事,受到大家的赞扬不久,他便有了一个、二个、三个----五个儿子他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训,十分注意对儿子的品行教育,严格教他们孝敬父母的道理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的方法 当时,唐朝衰败后,国家正处于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改朝换代,导致百姓的生活十分贫苦 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窦禹均并没有放弃对子女的教育他对儿子的教育抓得很紧他常说:“虽然,朝代频繁更换,国家动荡不安但孩童的学习不能松懈,要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就必须刻苦学习,掌握文化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长大后才能为国家社稷做贡献孩子们在他的熏陶下,五个儿子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
窦禹均以“五子登科”而扬名于天下养不教,父之过古时候,有这样一个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母亲似他为掌上明珠,倍受溺爱他欺负别人家的孩子,母亲从不责骂他;偷了邻居的东西,母亲也不要他把东西送还给邻居长大以后 ,他变本加厉地到处抢人家的东西,烧人家的房子,他的母亲不但不管教他,还夸他有本事、有能耐最后,他堕落成一个无恶不作的歹徒最终被官府捉住,并判了死刑临刑前,他请求官府:“让我见母亲最后一面吧官府答应了他的要求母亲一见到儿子,就抱住儿子痛哭起来儿子说:“妈妈在我小的时候用乳汁养育了我,现在我想再喝母亲的乳汁母亲流着眼泪撩起了衣襟,突然,儿子却一口把母亲的乳头咬了下来,母亲惨叫一声,“你为什么咬我?”倒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儿子这时才流着眼泪、悲伤地说:“妈妈,我狠你,这都是你的错小时候我做错了事,你不教育我,而是放纵我的行为如今,我连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没有了……”儿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母亲也在悲伤痛苦中死去了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为人之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教导并要以身作则,才能使莘莘学子成为有用之才王安石小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非常贪玩,不用功读书,但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使他懂得了“幼不学,老何为。
的道理从此,王安石刻苦学习,并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有一天,他在一本书中看到,诗人李白夜里梦见笔头长出了鲜花,从此,写出许多好的诗歌来于是,他去请教先生:“世上真的有‘生花妙笔’吗?”老师和蔼的回答:“有啊!”“请老师给学生一支吧 老师微笑着转身走进书房,一会儿拿出了一大捆毛笔,十分严肃认真地对他说:“这捆毛笔,其中一支是生花妙笔你要用每一支笔写文章,写秃一支毛笔再换一支,最后一定能找到生花妙笔的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王安石几乎写秃了老师给他的所有毛笔……. 有一天,当他拿起最后一支毛笔写文章时,字写得工工整整,并一气合成地写出了一篇好文章他兴奋极了,大声地说:“我找到‘生花妙笔’啦!我找到‘生花妙笔’啦!”后来,王安石成了著名的大文学家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宋朝时,有一位抗金名将岳飞,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年幼时,家境贫寒日子虽然艰苦难过,但岳母并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教育没有纸和笔,岳母做了一个沙盘,让儿子在上面用树枝写字为了让儿子学到真功夫,岳母把儿子送到著名的武术家周桐那里学武艺更为了让岳飞忠于祖国,她毅然地在岳飞的后背,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让他效忠于国家 一转眼,岳飞的五个儿子也长大了,做为一个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虽然很疼爱孩子,但他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他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平时,只让他们穿麻布衣,不穿丝绸,只吃麦面蔬菜,禁酒肉还让他们在军营里接受训练,掌握本领,并教育他们 “精忠爱国” 长子叫岳云,他十二岁就是一名小军士了,岳飞要求他刻苦训练,做一个好榜样岳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成为一名武功高强、英勇善战的小将 有一次,金兵围困了岳家军,岳飞命令岳云率领骑兵冲进金兵的包围圈,并严厉地说:“不胜,先斩你!”岳云不负父望,以少击众,苦战了数十个回合,最后杀退了金兵,赢得了胜利由于岳云打仗时冲锋在前,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个个士气高涨,以一当十金兵只要听见有岳家兵杀来,便心惊胆战,仓皇逃窜 岳飞治军历来赏罚分明,但对儿子却有功不赏,有过必罚在这种严以律子的精神中,包含着多少深厚的慈父之爱啊!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黄昏时分,张良站在大石桥 这时,一位白发老人大步流星地走来.他走过张良身边,不知怎的,鞋子却掉到桥下去了.老人回过头来对张良说:“你能帮我把鞋子拾上来吗” 张良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一向尊重老人还没等老人说完,他已跑到桥下,把鞋子拾了起来,还跑步上来给老人穿上老人微笑着点了点头说:“五天后的黎明,你到桥上等我。
话一说完,老人一转身便走的无影无踪了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来到桥上,看见老人已经坐在那里了老人不高兴了,要他五天后再来,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老人生气地责备了他,要他五天后再来 这一回,张良半夜就起身,虽然天正下着绵绵细雨,他也不敢怠慢,来到了桥上,等了一会儿,老人才出现当看见张良时,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小子,这次总算没迟到!这是一本兵本,你拿去好好地读说罢,就不见了踪影 从此,张良苦读兵书,学会了带兵打仗的方法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仁义礼智信是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行为规范,简称"五常"对人宽厚有爱心,是仁;为人正派,爱憎分明,是义;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是礼;处事果断周密,是智;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是信按照这"五常"去做,就可以成为正人君子;反之,则可能成为遭人唾骂的坏人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神农播五谷》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奠基者,他生活的年代,人们还处于原始狩猎时期。
他当了部落首领以后,担心时间长了野兽被捕尽,人们无法生活,就一直想找一种替代食物一次,他用一种野草作燃料烤肉时,忽然从火里蹦出几粒白花花的东西来,他一尝香脆可口,原来是那植物的种子受此启发,他把不少植物的种子拿来做实验,最后从中选出一些味道好的品种加以种植,五谷就这样被发现了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伏羲驯六畜》五千多年前,伏羲氏做部落首领的时候,人们以狩猎为生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捕不到野兽,人们就会挨饿于是,伏羲氏就想了一个办法:天气好时,多捕一些野兽,吃不完的就养起来后来经过挑选,固定了一些品种,也就是六畜他们除了供人们食用外,还有多种用途,比如马能拉车,牛能耕田,羊能供皮裘,鸡能报时,狗能看家,猪能供肉吃它们既是人类的主要副食,又是人类的好朋友在中国民间,有个关于嗅觉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乡下人,成天好吃懒做,他最大的嗜好,就是吃甜食,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是甜的,他都喜欢吃他有一个很灵敏的鼻子,专门用来嗅甜味的,就算是掉了一小颗的糖,他也能用鼻子把它找到他的妻子见他田也不耕,工也不做,生活就成问题了,便要他出去学些技能回来这个爱吃甜食的人,听了妻子的话,之后乖乖出门去了在路上,他看见一只白鹅掉进泥巴坑里,不久有一群人急急忙忙跑来要找白鹅,他对那群人说:“我用鼻子帮你们找找看。
于是,他东嗅西嗅的,带领他们来到泥巴坑,大家发现白鹅额果然就在里面,感激之余,便称他为“好鼻师”据说,当好鼻师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无数的蚂蚁,这些蚂蚁慢慢演变到现在,变成了东嗅西嗅的昆虫,正和好鼻师生前的习性一模一样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春秋时代,有个名叫俞伯牙的人,他虽弹的一手好琴,却苦于找不到能与他分享的知音有一天,他的琴声吸引了一位樵夫前来聆听,这位樵夫名叫钟子期,他被余伯牙的琴声深深感动了余伯牙遇到了这位知音,心里好高兴,便和钟子期结为异性兄弟两人约订明年的今日,伯牙要到钟家村拜访子期,顺便让子期欣赏他的琴艺,时间过的很快,他们约定的时间到了,余伯牙如期去拜访钟子期没想到,钟子期竟然已经过世了,余伯牙悲伤的来到子期坟前,对着子期的坟,将琴摔个粉碎,并发誓从此在也不弹琴了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我国古人非常注重十义,认为是每个人都要遵从,不可疏忽的事什么是十义呢?就是夫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另外,对丧礼也应该遵从五服的礼节,什么是五服:就是当父母去世时必须穿斩衰的丧服;祖父母去世时应该穿齐哀的丧服;自己的兄弟去世时,必须穿大功的丧服;伯、叔父去世时必须穿小功的丧服;表兄弟去世时,必须穿丝麻的丧服。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