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读四书五经的顺序.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05426999
  • 上传时间:2024-02-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四书五经的顺序 我们常说“四书五经”,“四书”跟“五经”放在一起,“四 书”就有“经”的地位其实到了宋代后来,号称“十三经”,“论语”也就在“十三经”里面,因此论语本来就要把它当做“经”来看那 么四书五经——所谓的五经或者称为六经,由于乐这部经号称是失传了,或者说乐本来就没有文字记录,因此乐的经是虚的,因此称六经也可 以,称五经就少了乐——所谓易、诗、书、礼、春秋 如果是六经呢就再加个“乐”,在“礼”背面加个“乐”,由于礼跟乐往往是相配合的 ,因此礼乐可以放在一起五经的顺序可以这样说,易、书、诗、礼、春秋,尚有此外一种顺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其实你随便称 也无所谓,但是如果比较严格规定的话,它必须有个顺序,就有这两种顺序第一种顺序是什么顺序?——历史的顺序 就是按照这些书成就的历史的早晚,因此《易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书,号称是从伏 羲八卦开始的那么《尚书》呢?尚书的第一篇叫做“尧典”,从尧舜开始诗就是《诗经》,诗经最古老的是所谓的“商颂”,商就是商朝,那么又比尚书再晚了 这个礼,礼乐,大体上可以上归到周公制礼作乐,因此说是周朝的作品 至于《春秋》,是春秋时代孔子的作品, 孔子去读历史,她有做某些笔记,她的历史笔记,从鲁隐公元年,大体上是从周平王东迁,就是从东周初期开始写的,始终写到她这一代。

      那这一部书,这部书叫做“春秋”其实“春秋”就是代表春夏秋冬的意思,以春秋代表四季,四季就是一年,那么年复一年,都是春夏 秋冬,这样就是形成历史,因此历史的书在鲁国叫做春秋,孔子的这个春秋笔记也叫春秋那么孔子所记载的这段时间,从东周初年,始终到孔子这个时代,也由于这部书叫做春秋,因此这部书所记录的时代,我们也称之为春秋时代因此孔子是了不起的,她着一部书叫春秋,就把 那个时代叫春秋因此春秋是最晚出的这里边又有一种意思,这几部书都是古代流传的书,孔子对于这几部书,是通过整顿的例如《易经》她整顿过,“书”“诗”也都通过 整顿,多种书都通过整顿,而整顿的手法却不同样古时候的书或许不只是这五部,但是孔子选某些书来做她的教材,教给她的弟子,而在选 书的同步也加以整顿司马迁做史记,称孔子整顿这五部书,各用不同的手法,叫做“删诗书、订礼乐、系易、作春秋”,这四种手法来整顿 这些古代的重要文献诗书”是用删的,为什么?由于诗太多了,从朝廷、皇宫、贵族到民间的多种歌谣,古代所流传的诗非常多,号称有三千篇,但是孔子 删掉某些,或许是不优美的,没有什么意义的,没有教化作用的,于是删剩余目前我们看到的诗经就305篇,号称“诗三百”,因此诗是要删的 。

      不一定所有的这些歌谣以及典礼时候所唱的歌词,不一定所有都要留下来,因此要删 “书”是历史的记载,或许是记言或者是记事,记载 历史的事件,或者是记载历史中重要人物的言论历史那么长期,孔子之前从尧舜算起,也两千近年了,那么从尧舜夏商周以来的文献,一定 是诸多的因此这些文献,有的或许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局限性以流传,局限性以警惕人心,因此孔子就把它删了,删剩余的,目前所流传的叫做尚书,孔子所删掉的都已经泯灭了,孔子所保存的都继续保存下来,因此我们可以从诗书来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再说订礼乐周公曾制礼作乐,但是到了孔子这个时候,所谓礼坏乐崩,因此孔子必须重新修订因此礼乐不是删,礼乐是订,修订因 此论语上有记载,“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环游列国,最后一站是卫国,从卫国回到鲁国,“吾自卫反鲁,然 后乐正”,朝廷所演奏的音乐,才恢复正规然后“雅、颂各得其所”,该奏雅乐的时候奏雅乐,该奏颂乐的时候奏颂乐,为什么?由于孔子 对礼乐有精深的研究,因此连鲁国的国家音乐团的团长,就是所谓的太师,还要接受孔子的教导 因此《论语》上有一章叫做“子语鲁太师乐”,孔子告诉鲁国的国家首席音乐领导,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

      可见孔子音乐素养是很高的,因此礼也要订,乐也要订,叫做“订礼乐” 对于“易”,古代的易大体上用在卜筮上,孔子看到这个“易”,她有很深的感受,由于所谓的卜筮,是人来问神明,请神明来告诉人生 的命运,在这里就有一种很深的意义在里面孔子发现这个深的意义——就是这个龟甲跟蓍草的卦,它是可以沟通人与神的人与神就是人与天,人与神透过龟甲跟蓍草的沟通,这里是不是也可以说人心可以通于天心? 因此孔子读《易经》是读出这个意思——人德可以合乎天德所 以《易经》是人德而合乎天德的一部书《易经》最重要的意涵,或者说最重要的一种意义,就是“穷神知化”——让我们追究神明之德,而 体会天地造化之理像这样子深化易经的内涵,是从孔子开始的,而孔子或是孔子之后的孔门,对于易经的道理记录下来,放在易经的背面, 就仿佛把两者绑在一起,这个绑在一起的绑就是“系”,因此“系易”就是对于古代所流传的易这部书,而有此外的义理的开发,附带在它的 背面就叫“系易”,于是就开了易经哲学的老式,这是孔子的奉献,这是用“系”的 春秋呢?春秋是“作”孔子不是说“述而不作”吗?但是春秋是以述为作因此孟子曾引用孔子说:“知我者其为春秋乎?罪我者其为 春秋乎?”为什么呢?由于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孔子以历史的记载方式,来体现她对于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评判,这种评判叫做“ 道德的判断”,孔子是以道德的眼光来看历史,这件事件不合道德,孔子是要贬她的,这个人不合道德,孔子是要贬她的而孔子的文章做得 非常简洁,因此叫做“一字褒贬”好的赞赏她,用一种字来表达,孔子觉得不合理的,贬低她,用一种字表达,叫“一字褒贬”而被孔子 所褒的称之荣誉华贵,仿佛就是升官进爵同样的光荣,而但凡被孔子所贬过的,千秋万世你就抬不了头了,叫做言语斧钺,就仿佛斧头大刀架 在脖子上,这样样的严苛,这样样的严酷,令人恐惊因此孟子才说,孔子作春秋,而那些乱臣贼子都胆怯了,这叫历史的惩罚因此春秋是 “作” 这样子孔子对于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对这六经通过一番的解决,然后流传给我们后世孔子把她此前两千近年中华民族智慧的成果, 浓缩为这五本书、六本书,流传下来给我们后裔,请问我们要不要去好好爱惜,我们要不要去读经啊!没有这些典型,我们孔子两千近年的智慧就泯灭了,从孔子后来,为什么中国人都要去读典型呢?为什么都要去尊重孔子呢?这就是一种民族智慧之源!没有源头活水,这个民族怎么活下去啊!因此这个是天经地义的 发展两千近年的一种民族,一种号称有文化的民族,有智慧的人物、有历史的文献,通过一种这样样的所谓的天纵资质,孔子的资质是不错的,至少不比我们差,但是孔子是努力的、用功的、诚恳的、一心一意地想要追求真理,想要维护这个社会的安定,想要协助这个国君来爱国爱民,到最后她没有政治的机会,不得位、不得势,因此最后来教化子弟,她要把人生的抱负流传下来。

      果然中国读书人不负孔子所望,代代相承,源远流长,始终到目前纵使在历史上,有许多的时候是不信圣人的,不信典型、 毁坏老式,但是它被毁坏了,又不久的再兴起,被忘掉了,又不久地再被迎接回来,因此这是人性所在,这是一种民族的但愿所在,乃至于这是人类的但愿所在! 我们讲到五经或者六经,顺便讲一下这五经六经的来源,讲了这个来源,我们就稍微理解它的意义那么刚刚我们还说有此外一种顺序, 这个顺序是我们去接近五经的顺序,就是我们去体会典型的顺序,就是说我们从哪里开始,进入典型世界比较容易呢,所谓难易的顺序 “诗”是最先可以读的,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什么叫“兴”?兴是做诗的一种文体,就是“兴起”,看到一 个什么样的景色了,于是我就兴起跟这个景色或有关或无关,若有若无的一种心境看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们就兴起了一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心境或是一种向往之 情,这个叫做“兴” “兴”如果用在我们文学上,就是兴发你的志气,兴发你对于人生抱负的追求,至少是兴发你的情感,让你的情感可以 深刻,可以优雅,这个叫做“兴”,因此诗可以兴每一种人去读诗,均有她自己的体会,这个体会往往都会倾向于,广大幽深而高远,不是 你读诗了后来会变成暴躁肤浅,甚至是愤怒,应当不会产生这样的效应。

      因此诗人的心是,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 人以无邪的心来写作,我们透过这些写作,也兴发我们无邪的心,这是一种人的入道之门,一种人要走人生的正路,必须先有开阔、优雅的心 情,因此诗是我们第一步要接近的典型,因此排在最前面 “书”是历史,历史也可以兴发人,我们看到历史的多种朝代的兴衰,我们看到人物的忠奸,会兴发我们的志气,由于人均有内在的善的 心灵、善的期待,我们都但愿世界往好的方面走,因此我们读届时代衰的时候,我们心中也会跟着忧伤,我们看到奸臣弄权,我们心中兴起的愤怒,看到又有忠臣孝子浮现,我们满心的欢喜,看到这个历史的时代又昌盛了,百姓安和乐立,我们有一种向往之心,像这样的历史就可以 兴发人因此诗书都是兴发的 至于“礼乐”呢,礼乐是让你的人格可以很笃定,让你懂得如何去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如何去尽自己的责任并且尽自己责任的时候,还 要非常平和、非常宽敞,以这种平和宽敞的心来与人相处、与事物相处,因此礼中就有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这个和就是乐,先王 之道是斯为美,小大都由之,因此在小处在大处,均有礼乐的精神含藏在其中因此讲周公制礼的礼,最重要的不是一般生活的礼节,周公制礼最重要的是制作国家的制度,因此典章制度也算做礼。

      现代化的国家,最高的礼就是宪法,宪法可以规定整个国家大的架构骨干,这样就把一种国家,它的为政之道做了一种规范,这个规范就是礼而这个规范当中,又有许多的分工,分工就是“礼”,分工是为了合伙,合伙就是 “乐”,因此典章制度有礼乐乃至于我们平常一般的生活,所谓冠婚丧祭,冠礼、婚礼、丧礼、祭礼,这些礼有很严密的仪节的规定,这个仪节的规定就是礼而这仪节规定做什么呢,是要让人心可以好好地尽她的情,可以“尽其情”,尽其情而使人心感到安定和平,而人与人之间有礼,由于礼的来往也可以各自体现她的情感而情感与情感可以互相的融汇,互相的沟通,起到一种和谐的相处的境况,这样礼中就具有乐何况在行礼的时候,有时候还要奏乐,那更是礼乐很明显的互相的贴合,再来就是要礼乐相配因此诗书是兴发你内在的志气,礼乐是贯彻在生活中,从上到下,从国家始终到民间,都可以有一定 的轨道可循,让人人都可以安居乐业,让每个人都安身立命,这叫礼乐的奉献 再来是“易”易就更深远了,刚刚说过易是“穷神知化”之书,因此易不只是人间的安定和平,易还要让我们人心上通于天德,用现代 话来讲,一方面诗书是自己与自己的和谐,礼乐呢是自己与社会的和谐,易经是自己与宇宙的和谐,因此由人道而上通天道,《易经》就是讲这 样的道理,因此易经是比较深远的学问,放在背面。

      “春秋”最背面,春秋放在最后,为什么?由于春秋是要把道德的抱负实目前人间,这是圣人最后的愿望,最大的愿望,所谓大同世界 如果人人均有德,人人都是君子,那么这一定是一种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个安定的世界,因此春秋是期待人人都成为君子,并且人人在社会上 做事的时候,都以君子之德来做事,这样子就再也没有所谓的犯上作乱,就再也不会有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因此春秋的精神是“兴灭国、继绝世”,是所谓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个是人类永恒的愿望,因此春秋是一部难读的书而古人说“易”跟“春秋”,是两部大书, 也是两部艰难的书,如果你读书可以读到易,读到春秋了,那你的功力,你的境界,也就相称了不起了我是说真的读懂了,不是随便读读就 对了,是你读懂易了,读懂春秋了,对易与春秋可以心领神会了,那学问就相称高了 六经的顺序有这两种排法:我们是从论语把它当典型来看,就讲到四书五经,顺便讲讲五经的意义,目前如果我们回头再来看四书四书 就是所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实这不是四本书,只有《论语》《孟子》各是一本书,“大学”“中庸”其实不是一本书, 它是《礼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