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6单元-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
11页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习目标: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重点: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2.重点:了解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及结果3.难点:探究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教材整理1 虚假“繁荣”的幻灭1.虚假“繁荣”(1)表现①一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②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2)影响:“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3)直接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活动,金融市场不稳3.爆发(1)标志: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2)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81“学思之窗”,思考: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 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了重大隐患。
教材整理2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特点(1)范围广:从美国爆发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持续时间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3)破坏性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2.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教材整理3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1.对策: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2.结果(1)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2)举国上下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迅速克服危机[易错提醒] “自由放任”政策并不是反动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经济思想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是导致大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2.大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3.大危机加剧了社会动荡,也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4.自由放任政策非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危机更加恶化探究点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史 料解 读史料一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不久,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方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个国家以上——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注意关键信息“美国国会通过了……提高征税的方案”“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史料二 在彼此对抗的集团中,德、日、意……显现出其不利地位它们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则宣扬对外扩张的理论……德、日继意大利之后于30年代初公开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从战争中寻求出路——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史料关键信息是“公开建立法西斯专政”史料应用】史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就当时情况而言,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效果会更好些?【提示】 问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并出现了法西斯势力上台时而对外侵略扩张的势头。
措施:政府应该干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尽可能地扩大市场;同时要减少贸易壁垒,避免因争夺市场或殖民地而形成某些政治或经济集团,给世界带来不安与恐怖史论拓展】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和启示(1)对策①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②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2)教训: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保证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3)启示①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要调控社会收入分配问题②要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③繁荣与危机相关,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经济政策④要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⑤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而不是以邻为壑⑥经济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下表是美国总统胡佛任期内采取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 )时间措施1932年1月签署联邦土地银行法,用以扩大对富有农场主的救援1932年7月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1932年8月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1932年12月要求国会通过一项调整耕地面积的法令A.胡佛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坚决反对者B.美国已经大规模对经济进行干预C.美国已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胡佛对美国经济走势有精准预测【解题模板】抓关键关键信息“扩大对富有农场主的救援”“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扩大公共工程项目”“调整耕地面积”排易误表格体现不出“大规模”,故B项错误;胡佛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不是“已放弃”,故C项错误;胡佛对美国经济走势认识错误,故D项错误验结论“扩大对富有农场主的救援”“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扩大公共工程项目”“调整耕地面积”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故A项正确【答案】 A1.(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A.英国 B.日本C.美国 D.德国【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
答案】 C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C.引起了政治危机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解析】 由“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可知,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一些人要求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故选C项答案】 C3.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解析】 调高关税属于贸易保护的表现,是不利于世界经济良性发展的A、D两项表述与题干信息不符,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 C4.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玫瑰花”枯萎的原因是胡佛( ) 【导学号:14330130】A.个人能力不足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实施国家干预的政策D.对克服危机灰心绝望【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玫瑰花”应该要精心地培育才能艳丽多姿,而题干中说“它就会枯萎”,正是说明了胡佛没有对其精心培育,再联想胡佛在危机爆发后一直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可知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4330131】材料一 胡佛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卢文璞《世界现代史》材料三 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饿总统”——《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归纳美国人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基本论点2)材料一、二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有何共同缺陷?(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前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解析】 第(1)问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对他们各自的观点扼要概括第(2)问要说明他们对经济危机的危害有所认识,但都没有找到危机发生的根源,只是看到表面现象第(3)问前两则材料是对危机的错误认识,导致出现材料三中危机加深的局面。
答案】 (1)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的发生;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胡佛认为欧洲的危机影响了美国2)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缺陷:都没有认识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3)正如前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那样,对经济危机缺乏本质的认识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性怎么才能学好高中历史 学习方法很重要怎么学好高中历史1.读历史教材“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2.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历史事件的要素和阅读及记诵技巧1.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於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2.地点有东西南北,你只须认识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