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比”的一词多意(共3页).doc
3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言文中“比”的一词多意1并列;并排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2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3 比较;考校,核对: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4 及,等到: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5 勾结;偏爱: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6等同: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通“庀”具备: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8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宰严限追比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9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10密(与“稀”、“疏”相对):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 11和谐:声比则应——班固《汉书》12皆,都,同等地: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13连续,频频:比投不释——《礼记投壶》14近来: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15比起: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16为;替: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17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史记陈涉世家》一曰—— 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地从于诚,城从于民,民从于贤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夫地得岂必足行其地、户说其民哉?得其要而已矣 夏太史令终古见桀惑乱,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汤喜而告诸侯曰:“夏王无道,暴虐百姓,穷其父兄,耻其功臣,轻其贤良,弃义听馋,众数咸怨,守法之臣,自归于商 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武王大悦,以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沉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守法之臣,出奔周国 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晋公之娇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周威公见而问焉,曰:“天下之国谁先亡?”对曰:“晋先亡威公问其故对曰:“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示晋公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以不当,曰:‘是何能为?’又示以人事多不义,百姓皆郁怨,曰:‘是何能伤?’又示意邻国不服,贤良不举,曰:‘是何能害?’如果,是不知何以亡也,故臣曰:‘晋先亡也’居三年,晋果亡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对曰:“中山次之威公问其故对曰:“天生民而令有别有别,人之义也,所异于禽兽麋鹿也,君臣上下之所以立也。
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淫混康乐,歌谣好悲其主不知恶此亡国之风也臣故知中山次之居二年,中山国亡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屠黍不对威公固问焉,对曰:“君次之威公乃惧求国之长者,得义莳、田邑而礼之,得史麟、赵骈以为谏臣,去苛令三十九物,以告屠黍对曰:“其尚终君之身呼!”曰:“臣闻之: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威公薨,九月不得葬,周乃分为二故有道者之言也,不可不重也凡国家要灭亡,有道之人先离去(或死去),古今是一样的土地附属于城池,城池从属于百姓,百姓从属贤人所以贤明的君主得到贤人就能得到百姓,得到百姓就能得到城池,得到城池就能得到土地得到土地难道就一定要在上面走过、一定要和那里的百姓交谈吗?只得到关键就可以了夏朝的太史令终古拿出法令图籍,捧着哭泣夏桀王迷惑,更加暴虐太史令终古于是逃到商国商汤非常高兴地告诉诸侯说:“夏王无道,暴虐百姓,让父兄受窘迫,让功臣受屈辱,忽视贤良的人,背弃道义听信谗言,大家都怨恨他了,以至于掌管法令的大臣,也自己投奔到了商国 商潮的内史向挚看到纣王越来越迷惑了,于是带着他的法令图籍,逃奔到周国周武王非常高兴,告诉诸侯说:“商纣王非常迷乱,沉迷于酒,把箕子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亲近妃子和儿子。
妲己执政,赏罚没有制度,不遵循法令,杀了三个无辜的人,百姓不服商朝掌管法令的大臣,逃到了周国晋国的太史屠黍看到晋国动乱,晋公骄纵又无德无义,带着他掌管的法令图籍逃到周国周威公接见了他并问他说:“天下的国家那个先灭亡?”屠黍回答说:“晋国先灭亡周威公问什么原因,屠黍回答说:“我从前在晋国,不敢直言,只是暗示晋公天气反常,日月星辰的运行不符合规律他说:‘什么原因?’我又暗示他现在的人都不义,百姓都有怨言他说:‘什么原因?’我又暗示邻国不臣服我们,贤良的人不愿出来做官,他说:‘什么原因?’因此,他是不知道为什么要亡国了所以我说晋国先灭亡过了三年,晋过果然灭亡了周威公又接见屠黍并问他说:“谁第二个灭亡?”屠黍回答说:“中山国第二个灭亡周威公问为什么,屠黍回答说:“上天造出万民并让他们有阶层上区别,有区别,这是人的根本,这是和禽兽麋鹿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君臣、上下之所以有分别的原因中山国的风气,把白天当作夜晚,把夜晚当作白天,男女亲昵,没有休息,纵欲享乐,歌谣里常有悲声,他们的国君却不知道,这是亡国的征兆所以我说中山过第二个灭亡过了二年,中山国果然灭亡了周威公又接见屠黍并问他说:“谁下一个灭亡?”屠黍没有回答。
周威公一再询问,他回答说:“你是下一个周威公害怕了,寻求国内德行高的贤人,找到了义莳、田邑并礼带他们,得到了史驎、赵骈并任命为谏臣,付出苛政三十九条,又告诉屠黍屠黍回答说:“难道这样就能保全您了吗!”又说:“我听说,国家兴盛,上天会降下贤人和直言不讳的人;国家灭亡,上天会降下乱人和善于奉承的人周威公死后,尸体放了九个月都没有安葬,周国于是分成了两部分所以有道之人的话,不能不重视专心---专注---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