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选择.docx
12页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选择引言1937年希克斯(Hicks)发表了《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一文[1],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方法,把凯恩斯有关不同部门的思想纳入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综合研究了实物因素和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在文章中,希克斯首先提出了IS—LM模型(也称为IS—LL模型)随后,美国经济学家对这一模型作了解释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对这一模型进行了发展和完善不断发展完善的IS—LM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纳入总供给分析的IS—LM—AS模型,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在进行货币政策讨论时的主要分析框架尽管从产生之日起直至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个模型历60年而不衰,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应用能力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LM模型以及在其基础上衍生而来的IS—LM—AS分析框架,在经过蒙代尔(Mundell)、弗莱明(Fleming)和多恩布什(Dornbusch)的开创性拓展基础上(他们的工作被合称为Munddl-Flcming-Dornbusch模型,或M—F—D模型)[2][3][4][5],演变成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主导性分析框架,成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工作母机(workhorse)o随后,大量的研究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学者将经济中的总供给层面引入到M—F—D模型,从而形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AS模型,并将之用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研究(见图1、图2)。
wnirtAD-AS0室ffi 1赳闭殴济中的IS-LM及IS-LM-AS模型图2开放圾漆中的IS-IM及IS-LM-AS槿型IS-LM-AS本文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1S-LM模型动身,考察该模型及在其基础上融入总供给的IS—LM—AS的进展演变,讨论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选择问题一、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由于商品和劳务的流动以及资本的跨国流动(当然也应该考虑到劳动力的跨国流动,但劳动力的流动并不像资本流动或商品的国际贸易那样频繁而自由),经济的日益开放使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都不得不考虑到经济的开放性所带来的外溢效应的影响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和弗莱明将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引入到封闭经济的1S-LM模型中,建立了一个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模型,即M—F模型[2][3][4]该模型将开放经济体系最核心的变量纳入其中,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多恩布什在此基础上,用黏性价格代替原来的固定价格假设,同时引入预期因素,建立了一个汇率动态模型[5]该模型是对M—F模型的修正和扩展,其构建的新的框架被称为M—F—D分析框架(见图2)。
长期以来,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分析主要是沿用M-F或M—F—D模型但是,这种分析框架有着内在的缺陷,最基本的就是缺乏微观基础1995年奥伯斯特弗尔德(Obstfcld)和罗戈夫(Rogoff)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题为《汇率动态回归》一文,将2()世纪8()年代发展起来的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方法与M-F-D分析框架相结合,建立起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式(newopeneconomymacroeconomics,N()EM)O[6](一)M—F模型到M—F—D分析框架M—F和M—F—D模型是封闭经济条件下IS—LM和IS—LM—AS(或AP-AS)分析框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拓展,又称为IS—LM—BP或1S—LM—EE模型①在20世纪6(一8年代通过众多学者的补充和进展,逐渐从最初静态的肯定性模型(即M—F模型)进展到动态的肯定性模型,最终进展为一种更为成熟、更切近现实的带有随机冲击的随机动态模型虽然动态模型和随机动态模型别离是对以前模型的重大进展,可是这三个模型的大体结论却是一致的M—F—D模型成为20世纪6(190年代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分析范式,其大体原因就在于那个模型及其一系列的后续进展具有明确而丰硕的政策含义,是理解各类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基础。
1.静态模型静态条件下确定性的M—F模型为②:is曲线:丫二h(i.Tty.r.sr/p)Hi<0;0
Oi(I)Tj>0LM曲线:阶二M•=何.(y.i)L,>0:Lj<0(2)bp曲线:i=r(3)黄中,了,分别表示本国产出,利率和价格水平;s为汇率.是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5和"为名义货币需求和名义货币供给带上标*的为相应的国外变良在那个基准的静态模型中,式(1)表示融入常常账户差额的产品市场均衡时本国产出、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其中,本国常常账户差额取决于国内外的产出和本币的实际汇率水平(SF/P)而且,在那个1S模型中,常常账户余额对本国产出的一阶偏导数小于0原因在于,本国产出的提高会引致对国外的出口需求,从而本国净出口下降,常常账户差额趋于恶化而国外产出提高会增加对本国出口品的需求,因此,本国常常账户差额趋于改善,禺>();本币实际汇率提高(本币贬值),将改善本国出口,而降低本国入口,因此常常账户差额改善,取>0式(2)表示一国货币市场的均衡关系式(3)表示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的国际收支平衡曲线在蒙代尔和弗莱明最初的研究中,他们假定资本是完全流动的、预期是静态的,而且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在这些假设条件下,本国的利率与国外利率趋于相等。
这是蒙代尔和弗莱明最初的模型模型由Y,M[s],i和S四个内生变量以及Y*,i*,P和P*等外生变量构成(P和P*被视为外生变量的原因是该模型假定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在模型为线性条件下,内生变量的数量超过了方程组数量,因此需要额外的条件才能求解但是,由于经济的开放性,我们应该考虑到一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货币联系,这种联系通常表现在一国所实行的汇率制度安排上在固定汇率制度条件下,汇率是基本不变的,所以S=();而在浮动汇率制度条件下,M[s]又成为一国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因此,模型正好可以用来讨论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安排下,货币政策(M[s])和财政政策的效力模型同样也可以用于货币政策分析的其他主要方面,如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等从研究汇率制度选择角度看,这个模型还能说明,以不同的政策效果作为汇率制度选择标准时,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哪一个更好这个最初模型的基本缺陷在于:(1)价格水平刚性假定;(2)资本完全流动假定;(3)静态预期和投资者风险中性假设这些基本不足逐渐为动态模型和不确定条件下的动态随机模型所弥补,后来的理论发展也基本上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的2.动态随机模型最初的M—F假定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经济行为人是静态预期的。
1976年,多恩布什在该模型中引入了理性预期,并考虑到价格渐进调整的特征,最终形成了M—F—D分析框架,由此发现了汇率超调这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并开创了汇率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汇率动态学[5]20世纪7()年代以后,由于理性预期革命彻底改变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同时,现实经济中,随机因素对经济系统的冲击也日趋重要而最初的M—F模型以及由多恩布什等人所拓展的动态模型都没有考虑到经济系统所面临的随机冲击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使M—F模型或M—F—D模型更贴近现实,奥伯斯特弗尔德和斯道克曼(Stockman)在1985年又发展了融入随机因素和理性预期因素的M—F—D模型[8]动态的带有随机冲击的M—F—D模型的基本构成如下:IS曲线:乂二%+p:-p,)一«:rr+ut(4)LM曲战:-p.=hy.—灯+伞(5)AS曲线;为=-M氨+pi"-p)+h(R-Ei.®)+%(6)犯歇尔方.程;r,=L-%”十八⑺无抛补利率平价:i尸号+记(8)式(4)—式(8)中,y,p和m别离表示本国的产出、价钱和名义货币供给;S是单位外币的本币价钱;i和r别离是名义利率和事前的实际利率;U,少和C表示产品市场冲击、货币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假设服从白噪声进程。
除名义和实际利率之外,所有变量都以对数形式表示另外,E(・)表示期望算子(expectationoperator);且“"pukLi表示按照第t+i_i期所能取得的全数信息对第t+i期的价钱水平所形成的理性预期(是信息集)式(4)一式(8)就分别给出了本国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总供给、表示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以及预期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费歇尔方程及无抛补利率平价的方程这种融入理性预期和价格黏性的动态随机的M-F-P分析框架使得对一国开放经济的描述更符合现实,为20世纪60-90年代的货币政策分析和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提供了描述一国开放经济运行基本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框架因此,单从这个方面看,M—F—D范式巳经基本弥补了最初的M—F模型的重大缺陷尤其是这个动态的M—F—D模型弥补了最初的M—F模型所没有考虑到的现实中的价格黏性和经济行为人的理性预期对一国宏观经济的深远影响但无论是最初的静态模型,还是最终形成的动态随机模型,这个分析范式中各行为方程都是研究者人为规定的,而不是从经济行为人最优化行为中导出的,因此是adhoc模型③,并非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经不起卢卡斯(Lucas)批判[9],因此也难以用于严格的福利分析。
二)NQEM范式的研究经过早期M-F-D传统的发展和20世纪8()年代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法的准备,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有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即1995年由奥伯斯特弗尔德和罗戈夫开创的NOEM研究⑹其开创性主要表现为它在克服了M-F-D范式基本缺陷的同时又保留和吸收了该传统的合理思想M—F—D模型都是adhoc模型,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这使传统的分析框架难以对货币政策进行规范的福利分析因此,使模型具有明确的微观基础,同时又保留价格黏性和理性预期假设,实际上就是综合了M-F-D范式和20世纪8()年代经常账户跨期均衡分析方法的优点,而同时又避免了二者的主要缺陷另外,越来越多的经验证据表明,国际产品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的,而是一种垄断竞争市场,因此,考虑经济中供给层面的定价能力也就成了后来理论发展的重点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就产生了NQEM研究范式NOEM分析范式主要是利用了效用函数中的货币分析方法(moncy-in-thc-utilityapproach,M1U)将实际货币余额引入代表性经济人的效用函数中确定性条件下的基准模型如下(对这个基准模型的求解可以参考瓦什的文献):gMaxU,=Max<£夕一'l-c一力5.t.hg+m+ph+pb=pi(z)yt(z)+Rj_]P.Bli+M-1juilb表示匕观折现因r:c.表示"台消费品:航和B分别表示名义货币存城和实物债券存此心)表示垄断厂商的产:出;P超价格水平;T为税收;*袅示文际毛利率C代表性经济人在跨期预算约束下最大化产生效用的现值之和。
解那个约束条件下的动态最优化问题就可以取得消费的欧拉条件、最优实际货币余额条件和最优的内生产出(固然还包括一个横截条件)这些一阶条件和预算约束及模型的其他设定(视不同模型而定,可能包括购买力平价、费歇尔(Fischer)效应及非抵补利率平价等)就组成了描述一国开放经济运行的非线性系统将由奥伯斯特弗尔德和罗戈夫那个基准模型所取得的非线性系统在稳态周围线性化,从而能够取得一个线性系统,并用来分析货币政策效应问题口()]瓦什做了那个方面的工作[11]他利用那个系统考察了货币政策中性和汇率决定问题,并考察了黏性价钱条件下货币政策通过汇率渠道的传导机制问题和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等问题二、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选择从上文中巳经看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为货币政策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两个竞争性的、但又是一脉相承的分析框架和分析体系通过对两种分析框架的利弊讨论,笔者认为,在研究我国开。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