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59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32453668
  • 上传时间:2022-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7.54KB
  • / 5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诗歌鉴赏语文 诗歌鉴赏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苏轼    临水纵横回晚鞚① , 归来转觉情怀动梅笛烟中闻几弄秋重,西山雪淡云凝冻    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鱼②旌旆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注:①鞚,有嚼口的马笼头②金鱼,宋代高级官员的一种佩饰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临水纵横回晚鞋”,词人骑马奔驰于水滨,很晚才踏上归程此句凸显了词人豪迈英武的气势B. “归来转……闻几弄”,骑马归来,耳闻暮霭中传来笛奏的乐曲,词人情绪发生转变,若有所悟C. “秋重……云凝冻”,秋天暗沉重,西山去雾笼罩,天寒雪淡景物反衬出词人内心的郁闷D. “美酒……旌旆拥”,饮酒话别,席前歌舞狂欢;词人腰挎金鱼饰,护卫前呼后拥,场面壮观2)“尊前舞雪狂歌送”一句中,“舞雪”形容舞姿回旋如雪花飞舞这里把人比作物去写,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写人的一项是(    ) A.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B.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C.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D.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江楼感旧》)(3)苏轼常以“梦”感叹人生此词结语“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结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分别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C解析: (1)C(2)D(3)“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这些威严和排场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如梦人生中的一点装饰罢了:“将何用”的反问,表达了词人对权势、名利的轻蔑,“只堪”句则表现了词人“浮生若梦”的思想词人并非消极或颓废,而是不为外物所惑,始终保有的一种人生认识和精神追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只好以一杯清酒祭奠江月表达了词人追慕英雄,想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年岁将老、生命短暂的感伤:词人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寄情于江月,也表现出词人乐观洒脱的旷达情怀 【解析】【分析】(1)C项,“景物反衬出词人内心的郁闷表意错误应该是“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压抑” (2)A项,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这里把十三四岁的女子比作月初待放的花;B项,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这里把面带忧愁的女子比作春天带雨的梨花;C项,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这里把自己比作玉壶。

      D项,把月光比作水 (3)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两首诗的意思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的意思是:这些威严和排场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如梦人生中的一点装饰罢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是:人生如梦,只好以一杯清酒祭奠江月然后再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诗歌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情感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这些威严和排场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如梦人生中的一点装饰罢了:“将何用”的反问,表达了词人对权势、名利的轻蔑,“只堪”句则表现了词人“浮生若梦”的思想词人并非消极或颓废,而是不为外物所惑,始终保有的一种人生认识和精神追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只好以一杯清酒祭奠江月表达了词人追慕英雄,想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年岁将老、生命短暂的感伤:词人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寄情于江月,也表现出词人乐观洒脱的旷达情怀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写作技巧的能力,作答时需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译文: 在临近水的地方随意地骑马迟暮归家,到家反而心情不平静在暮霭中听到几支笛奏的乐曲,秋天的天气暗沉重,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 谁与我共饮一杯美酒呢,席中用妓妾的歌舞下酒腰带佩系着金鱼袋,出外时被仪仗旗帜簇拥鱼袋旌旆的荣华富贵义有什么用呢?只能作为如梦的人生中一个装饰而已 (3)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与手法的对比鉴赏能力解答时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词(诗)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进行对比,找出异同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赏心亭王珪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方樽注释】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句写景是从历史着眼,“此空存”,一“空”字含有无限感慨,与韦庄“六朝如梦鸟空啼”意境类似B. “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江水浩渺C. 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描写诗人举杯遣怀,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

      来”“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的气势D. 第八句中“对芳樽”对应前文“醉眼”诗人面对精致的酒器开怀畅饮,足以见出诗人在怅然之余,仍有乐观豁达的精神2)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 (1)D(2)首联、颔联寓情于景,以赏心亭所见帝都浩大苍凉之景,而寄寓风物虽在,人事不同的历史沧桑之感颈联用典,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导致国家走向衰败 【解析】【分析】(1)D项,“仍有乐观豁达的精神”错误尾联意思是:人物事物都已经不同了但旧识的痕迹仍然在,只能伤怀着往事对着酒杯叹气作者是对着往事叹气伤怀,借酒浇愁,尽显愁苦之意,没有乐观豁达之意选项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2)诗歌前两联,描述登赏心亭所见,侧重在写景建康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朝旧都,遍地古迹名胜,城郭北濒大江,滚滚波涛,东流入海无论从历史地位还是从地理形势角度看,都非同寻常从宏观着眼下笔,使人们仿佛面临城北汹涌奔流的江水,不禁想起在建康这一壮阔的历史舞台上,几百年来曾经演出过多少朝代更迭、风云变幻的戏剧!然而,如今存留的却只有令人怅望的历史陈迹了江山”,“九秋天地”,“来醉眼”,暗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于醉中登高眺远,触景生情,诗的后两联,主要在写情,即抒发登临的感慨。

      五六两句运用典故,感慨史事这亡国的悲歌,可说是晓悟后人莫蹈覆辙的警钟唐人诗句陈述史事较为具体,讽谕性显豁王珪这两句侧重提醒人们重视前车之鉴七八两句,“人事不同”,归结“于今”“当日”;“风物在”,回应首联“遗迹”“空存”;“怅然”将全诗回荡的低徊沉思的情韵一语点破;“对芳樽”,绾合前文的“醉眼”,也表明感慨之深,只得借酒消愁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故答案为:⑴D;⑵首联、颔联寓情于景,以赏心亭所见帝都浩大苍凉之景,而寄寓风物虽在,人事不同的历史沧桑之感颈联用典,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导致国家走向衰败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古  风(其十五)李  白燕昭①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②方赵至,邹衍③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④,千里独徘徊注释】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④黄鹄举,相传春秋时鲁国人田饶因鲁哀公昏庸不明,自比为“一举千里”的黄鹄,用“黄鹄举矣”,表示要离开鲁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四句借用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与下文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鲜明的对比B. “青云士”原指道德高尚之人,本诗指身居高位的当权者,诗人对“青云士”持批判、否定的态度C. 七、八句主要是批判统治者,前句讽刺他们挥霍无度,后句揭露他们不重视贤才D. 全诗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由史实写到现实,由激愤转到忧思,俊逸洒脱,舒徐幽远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整首作品简要概括 答案:D解析: (1)D(2)①对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的赞赏,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②对自身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现实处境的激愤之情;③对统治者挥霍无度、贤愚不分的批判;④诗人不满现实,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 【解析】【分析】(1)D项,“俊逸洒脱,舒徐幽远”错。

      他虽有田饶“黄鹄举”之意,却只能“千里独徘徊”,彷徨于茫茫的前途这末二句,归结到怀才不遇的主题诗歌的最后一句“千里独徘徊”体现了诗人的迷茫徘徊,可见“洒脱”不对 (2)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故答案为:⑴D; ⑵①对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的赞赏,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②对自身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现实处境的激愤之情;③对统治者挥霍无度、贤愚不分的批判;④诗人不满现实,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

      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1)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2) , 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释】①仲览:指李仲览,即作者友人李翔②坐见:空过了再闰: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移是量移,指被贬谪远方的臣子,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B. 首句“归去来兮”,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仅仅表达了作者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C. 社酒:原指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探究与实践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大洲和大洋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地图的阅读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探究与实践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海陆变迁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pptx 【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经纬网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世界的地形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地球的运动——自转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气候(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2025-2026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地理】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pptx 【地理】土地资源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水资源+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交通运输+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多样的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农业第一课时导学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