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烯-政策研究-乙烯政策相关专题研究报告.docx
11页中国C5上游(乙烯)专题研究中国乙烯发展的历程回顾与研究中国能源、化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其发展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计划和设计的特点中国对乙烯产业的规划设计,最初是涵盖在石化工业的产业规划之中2005年末的“十一五”规划制定期间,随着对烯烃工业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国政府在常规的石化工业“十一五”规划之外,专门出台了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于2010年“十二五”期间,专门针对烯烃产业进行独立的规划设计十五”期间的乙烯产业规划和实施虽然专门的产业规划起步于2005年,但中国对乙烯产业高度重视和大范围的设计与调整,在1998年及其之后的“十五”规划期间就已经开始有所体现1998年,中国政府对国务院下属部委进行了重大调整,并组建了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巨型企业,体现了政府对产业的认识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认市场和竞争的价值和重要性在石化领域,中国政府认为世界石化产业进行了三次重大的结构调整,巨型石化集团将在石化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石化产业的这种发展,中国必须有自己的石化巨头,并且在资源、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2000年左右的石化工业“十五”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发展巨型企业和重视资源、技术和市场三要素的产业思路:l 中国政府将中国石化产业与国外石化产业进行对比,特别提出中国石化和乙烯产业的平均规模水平小、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地区分布散、资源利用效果差等特点,强调新建大型石化基地、配套建设、优化资源利用,关停中小装置的发展方向;l 在资源方面,中国政府判断国际油气资源供应充足,但国内油气供应将严重不足,因此强调海外油气资源的开发与进口;l 在技术方面,中国政府提出技术集约化,推动大型石化企业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发展自有技术,提出用技术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l 在市场方面,中国政府认为欧美石化市场已趋于饱和,中东的市场容量小、潜力不足,日韩、南亚、东南亚的石化产业发展迅速,有拓展外部市场的需求,因此中国市场的价值将愈加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乙烯产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快速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刻不容缓十五”规划乙烯相关的内容包括:l 乙烯产能由442万吨增长到900万吨以上l 建立大型乙烯产业基地,鼓励配套建设l 发展乙烯及下游领域的自主技术,力争自有技术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l 利用油气一体化优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乙烯原料结构l 乙烯及下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10-15%,达到60%的水平研究“十五”规划的背景、思路和内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巨型石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力图通过巨型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来实现国内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自我保障,较为强调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集中、保障和改善成为这一阶段产业规划的核心十五”期间的乙烯产能发展:2001年470万吨、2002年541万吨、2003年601万吨、2004年608万吨、2005年788万吨齐鲁石化、燕山石化、上海石化、扬子巴斯夫等一系列乙烯改扩建和新建项目的完成推动中国形成了多个大型乙烯产业聚集区。
而乙烯产业的自主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技术引进从原先的成套设备发展到只引进关键设备和技术,部分关键技术也实现了国产化十五”期间中国乙烯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原料保障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对市场需求的发展预判不足原料保障方面,制定“十五”规划时,中国一年加工的1.76亿吨原油中,只有3773万吨的进口因此当时对原料保障的重视并不充分,只是做出了国内供需矛盾会逐渐加大,但国际供应会较为充足的判断但是“十五”末的2005年,中国原油进口就猛增到1.27亿吨,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原料的成本和难度大大超出预期市场需求方面,原先中国预期的乙烯产业增长水平在年均8.5%,但实际上的增长大大超出预期乙烯需求增长年均20%,聚氯乙烯年均产量增长28%,聚乙烯产量年均增长17%市场需求的过快增长也是导致原料保障出现问题的最关键原因原料问题影响了中国乙烯项目的核批与建设进度,从而导致乙烯产能建设未能达到规划要求中国石化工业“十五”规划的实施,给中国乙烯产业带来两个重大并有深远影响的结果l 中石化、中石油两大企业集团确立起相对于国内其它企业的优势地位中石化和中石油本身就是政府极力扶持培养的巨型石化集团,在“十五”期间,原料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最关键要素,而在这一领域,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优势非常明显。
l 中国对能源保障的忧虑和关注越来越高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战略物资的自给因此“十五”之后,中国政府力求资源种类的多样性和资源来源的多样性而对于乙烯产业而言,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发展重质原料,来补充对轻油资源的需求,同时提出发展煤化工产业,来降低产业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在制定“十五”规划时,中国更重视成品油的供应,乙烯产业的战略地位较低而“十五”末期,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复杂的市场格局使得中国政府认识到,中国在石化领域所面临的竞争,较多来自于乙烯等烯烃产业领域,而不是成品油领域成品油领域由于产品种类较为简单,销售渠道单一,更容易管控而烯烃产业领域的竞争要素更为复杂,中国在技术和原料结构上的劣势更为明显,而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又吸引了众多的国际竞争者关注中国市场乙烯产业的战略地位从“十五”末开始出现明显的提升十一五”期间的乙烯产业规划和实施2005年,中国政府在制定石化工业“十一五”规划时,开始高度重视乙烯产业在石化产业“十一五”规划之外,发改委还针对乙烯产业出台了《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凸显国家对乙烯产业的重视程度石化工业“十一五”规划在乙烯相关的内容以及《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l 强调乙烯供应能力的不足和产能建设的重要性。
十一五”规划的乙烯产能目标是2010年,乙烯产能达到1400万吨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则将目标进一步提高到1800万吨l 强调原料的重质路线由于对油源的担忧,国家大力推动对重质油、高硫油等原油品种的进口和加工,鼓励企业进口重质原油同时在政府方面,成品油的战略地位仍高于烯烃产业,资源保障还是优先成品油环节因此在乙烯产业领域,国家鼓励重质原料的装置建设和技术发展,鼓励其它原料路线的乙烯发展,尤其提出了煤化工路线的战略思路l 设置较高的进入门槛,保证了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水平规划在原料自给率、单线规模和资金实力方面都设置了较高的进入门槛未来乙烯产能仍控制在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手中产能建设和原料保障是乙烯产业“十一五”规划的核心,这一时期中国乙烯产业的发展情况具体如下:l “十一五” 期间,中国乙烯产能的发展:2006年990万吨、2007年997万吨、2008年988万吨、2009年1263万吨、2010年1527万吨l “十一五”期间,中国基于重质原料的设备和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成功开发出重质原料催化热裂解成套技术同时国家也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对炼厂脱硫工艺的改进在原油进口中,重质脱硫原油的进口比重从2006年的33%增长到2009年的41%。
l “十一五”期间煤制烯烃产业也实现产业化,并有一批规划建设中的相关企业神华集团位于中国内蒙古的30万吨煤制乙烯项目就是在这一期间规划建设的l “十一五”期间,中国乙烯产能有93%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央企巨型石化集团控制中国乙烯产能的格局未有改变l “十一五”期间,中国乙烯当量自给率只有约48%,乙烯下游产品的进口在中国市场发挥了日益重要的贡献回顾中国的“十一五”,保障原油供应仍是石化产业的核心工作随着政府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国原油供应基本充足,最受政府关注的成品油供应充足,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小规模的成品油出口国但是“十一五”期间较为失败的是乙烯产业的发展,虽然规划中大规模的乙烯产能在2009年后开始投入运营,但中国对乙烯产品的消费仍然高度依赖进口2010年中国乙烯当量消费的自给程度基本与2000年左右相当,没有能够实现2000-2010的规划目标中国乙烯下游产品进口依存度高的原因当然是下游需求增长迅速,但是未能实现60%的自给目标,其原因却体现在生产和竞争方面在对中国最主要的石化巨型集团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乙烯主要被国有企业所控制,而其不利于长途运输和进口的性质,使得民营企业对下游的投资望而止步。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大型央企认为在发展乙烯产业链时,中国石脑油路线的乙烯衍生产品在成本上与国外相比具有明显的劣势因此中国企业对发展乙烯下游产品普遍存在信心不足由于成品油领域和乙烯领域越来越明显的差异中国政府将乙烯等烯烃产业从石化工业中单独提出来制定规划和实施管控考虑到乙烯成本上的劣势,中国政府在未来的规划中,应当会强调两方面的调整:一方面是尽量提高乙烯原料结构中的轻烃比重政府希望乙烯原料结构中的轻烃比例提高到20%,以改善乙烯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发展煤化工中国发展煤化工主要是在化工原料结构上避免对石油资源的单一依赖,这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选择另外,煤化工产业在特定的油价煤价条件下,相对于石脑油路线也会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可以改善中国乙烯产业的竞争力十二五”期间的乙烯产业规划和实施中国乙烯产业“十二五”规划,基本延续了“十一五”的一个主要思路:扩充产能、提高技术水平、改善资源利用效率2015年,中国规划乙烯产能将达到2700万吨中国政府认为石脑油、轻烃资源是不可能满足乙烯原料的需求,因此煤化工和重油裂解的产业地位将得到提高十二五”规划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 提出优先发展乙烯下游高端产品。
l 对节能减排等环保问题重视程度明显提高l 对煤化工项目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范十二五”规划目前实施已有3年这一段时间内中国乙烯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一些未来的趋势如下:l 乙烯产能2013年已经突破17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200万吨,仍不能达到规划目标;l 煤化工项目大批出现,预计产能将接近400万吨l 企业类型开始复杂化,除中石化、中石油外,中海油、中国兵器集团,以及很多煤炭企业也进入了乙烯产业研究“十二五”期间中国乙烯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乙烯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由于这段时间中国煤炭价格的走低,煤制烯烃产业相对于传统石脑油路线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而中东等地乙烯下游产品也将中国视为主要的输出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石化企业对乙烯及其下游装置的投资显得更为慎重煤化工在中国的增长不太符合中央政府的预期虽然中央政府希望煤化工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认为煤化工的发展有脱离了中央政府控制的趋势过多的煤化工项目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投入的建设或设计另外,中央政府担心煤化工将进一步加剧中国西部紧张的水资源供应状况,并加剧对环境的污染总体而言,可以认为,虽然顾虑重重,但是传统石化企业仍然会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继续增加自己的乙烯产能。
煤化工快速发展势头将被遏制中国仍将是世界乙烯产能增长的重要地区中国乙烯产业现状中国乙烯的生产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生产负荷除个别年份因为新增产能的调试外,中国乙烯生产企业基本上是满负荷运行的中国乙烯行业产能及产量(万吨)截止2013年初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一共有乙烯生产企业25家中石化有15家,而中石油有6家另外,中海油、北方兵器集团、中国神华和沈阳化工各有一家乙烯生产企业中国乙烯企业列表(万吨)企业隶属产能产量1燕山分公司中石化8075 2上海石化中石化9592 3齐鲁分公司中石化8080 4扬子石化中石化7065 5茂名分公司中石化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