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pptx
30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5/10/14,#,第一章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一、古希腊文论产生的文化历史背景,西方古代文化发源于地中海沿岸公元前,86,世纪,当时欧洲绝大部分地区还处于野蛮状态的时候,地处巴尔干半岛的南端,小亚细亚西岸和爱琴海之间的希腊,生产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已经建立起很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早期的奴隶主由原始氏族首领转化而来,掌握着城邦国家的权力;,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新的由自由民形成的工商业奴隶主也发展壮大希腊奴隶主阶层形成了两大政治派别,并进行权利斗争公元,5,世纪,奴隶主民主派在雅典当权随着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活跃,戏剧、绘画、音乐、建筑、雕刻等艺术有了惊人的发展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多芬,二、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年)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基本观点是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1,美是和谐统一,2.,“天体音乐”,3,.,大宇宙和小宇宙,影响:他的理论观点对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普罗提诺以及基督教美学和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家和美学家都有深远影响,三、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的理论,赫拉克利特(公元,530-,前,470,)是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
他把“火”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1,“艺术摹仿自然”,“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2,美是相对,的,“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最,智慧的人和神比起来,无论在智慧、美丽和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四、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是西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哲学上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1,艺术,模仿,自然,“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2,发展了赫拉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诗人为什么要追求和创造美,?“,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它还对“快乐”的内容作了思考,指出作家“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五、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西方早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奴隶主贵族派的代言人他认为,有用的就是美的他判断美的标准就是“功用”1,艺术模仿自然,,着重描绘人,的精神,2,创造“美的形象”,3,实用即美,有用即美,无用即,丑;,符合,人的功利,目的的产品,既是,美的,又是善,的。
第二节 柏拉图,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20,岁就学于苏格拉底的门下弟子众多他把对话作为一种独特的形式运用于学术讨论,是一个创举一、理式,1.,“理式”的含义,柏拉图的文艺理论是他的哲学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理式”论是他的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柏拉图认为:理式不依存于物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这种本体也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善,艺术、道德的理式,数学、几何的理式,具体事物的理式,柏拉图把创造一切的理式称为“最高理式”实际就是创世主,是神有时他叫作“事物原型”“事物本质”“普遍规律”“原则大法”“绝对真理”和“绝对美”等等2.,文艺是对理式模仿的模仿,柏拉图认为,文艺是对自然的模仿,这个自然又是以“理式”为蓝本的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模仿和影子,而文艺是影子的影子,模仿者的模仿柏拉图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艺术依存于现实,现实依存于理式理式是本然的,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3.,理式模仿说的局限与价值,1,)柏拉图的理式模仿说是唯心主义的,;,但它发展、丰富了古希腊早期的模仿说;,2,)它客观上揭示了文艺来源于并反映现实这一事实;,3,)它否定文艺的真实性,但隐约现出了对文艺共性的要求。
二、,理想国,与文艺的功用说,柏拉图对文艺的看法是与他的理式论哲学和社会政治理想联系在一起的理想国,是柏拉图治理国家的政治纲领是按理式世界设计的人间理想的蓝图,有三个等级的公民组成哲学王,理智的化身,立法,具有智慧,武士(城邦保卫者),相当于意志,-,保护,勇敢,百工(农工商),-,相当于情欲,负责生产,节制情欲驱逐诗人,柏拉图将诗人,驱出理想国,并列出文艺的三大罪状,A,、文艺与真理隔了三层,诗人没有真的知识,不曾抓住真理;,B,、模仿的艺术以虚假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C,、诗人为讨好群众,模仿人性中的“感伤癖”哀怜癖”三、灵感说,1.,灵感的源泉是“神灵附体”;,2.,灵感的表现是“迷狂”;,3.,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感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四、评价,1.,他,的文艺理论总的倾向是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但在阐述理式论摹仿说、文艺社会功用说以及灵感说的过程中,又揭示了文艺的一些本质特征和规律,包含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萌芽,2.,柏拉图对,中世纪神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理论和一些现代派理论影响很大第三节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17,岁时求学于柏拉图,他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对待柏拉图的学说。
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诗学,是西方文论和美学研究的重要文献,是西方“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今至前世纪末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1.,文艺本质论,a.,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亚里斯多德所用的“摹仿的艺术”一词与柏拉图的不同他把职业性的技艺与今日称之为美的艺术加以区别,称史诗、戏剧、音乐、绘画、雕刻等美的艺术是“摹仿”或“摹仿的艺术”柏拉图则将两者都看成技术制作,认为只有来自神的灵感的艺术才与技术有区别他扩大了“摹仿艺术”的范围,把颂歌包括在“摹仿的艺术”之内,就是说,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不承认有来自神的灵感的颂神艺术和模仿艺术的区别,他认为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实体”,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离开具体存在的所谓“理式”,肯定了艺术模仿的对象本身是真实的存在,提出模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b.,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他认为历史所写的是个别的业已发生的事,而诗所写的事可能发生的事,即合乎可然律或必然律带有普遍性的事认为诗比历史更有必然性或普遍性,更能显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有更高的真实性c.,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他认为有三种创作方法:“他必须摹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第一种偏于再现,第二种偏于表现,第三种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他显然主张第三种,把第三种创作方法看成是最理想的创作方法认为“从诗的要求来看,一种合情理的不可能总比不合情合理的可能较好2.,悲剧理论,a.,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诗学,第六章),他认为悲剧与其它种类艺术相比有以下差别:“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即第一,悲剧和其他艺术模仿对象所使用的媒介不同和喜剧一样用演员、歌曲和韵文交替使用来摹仿第二,悲剧和其他艺术摹仿的对象不同,它摹仿的是好人的严肃行动第三,悲剧和其他艺术摹仿的方式不同用“动作摹仿”的方式第四,悲剧“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b.,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他提出悲剧有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认为最重要的是情节,因为他认为,第一,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模仿的对象决定的,在他看来,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
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第二,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的目的决定的他认为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人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达到“惊心动魄”的效果要达到这种效果,关键是组织情节,主要靠“突转”与“发现”来实现他认为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是:,1.,性格必须善良;,2.,性格必须合适;,3.,性格必须与一般人相似;,4.,性格必须一致c.,悲剧的布局,他认为情节安排是“悲剧艺术的第一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如何安排情节?他提出“情节的整一性”原则:“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其目的是要使悲剧达到“结构完美”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所谓突转是指要安排一些行动,是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所谓“发现”是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秘密的原因,这样才能使观众惊奇,形成怜悯与恐惧的心理,达到悲剧的效果d.,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在他看来,悲剧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这就是“过失说”希腊悲剧人物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美狄亚,中的美狄亚,一种是不知误犯,如俄狄浦斯。
他推崇后者的写法在他看来,人性中总有理性与情欲两个部分,放纵情欲会犯错误同时,认为人的认识和实践有时会发生矛盾,以普遍性的知识处理特殊性的事物就可能犯错误悲剧人物的错误,或者是因为缺乏“贤明的判断和敏锐的智慧”,情欲失去了理性的控制,或是以常识处理特殊事物,结果自觉不自觉地违反了道德准则e.,悲剧的社会作用,“,卡塔西斯说”,悲剧通过人物动作“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怜悯界定为一种痛苦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人看见一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落到不应受难的人的头上,并且认为这种灾祸也会在最近期间落到自己或亲友头上恐惧可以界定为一种痛苦或恐慌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想象有某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即将发生这种特殊的感情,被他称为悲剧快感或悲剧效果他认为这种效果是由悲剧的情节安排引起的,为此,他要求诗人在事件安排上要做到三个“不应”: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第三,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为逆境因此,悲剧“完美的布局应是单一的布局”,有缺点或错误的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陶冶”原文,katharsis,(卡塔西斯)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净化”,一种认为是“宣泄”,朱光潜认为:“可知净化的要义在于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因此恢复和保持心理的健康。
罗念生认为其作用就是借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是观众的太强太弱的感情得到锻炼,达到适度不论认为是宣泄、净化,还是陶冶、锻炼,都是使观众的心理,经过悲剧的作用达到一种平静健康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