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
13页湖北公安简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刘菊生流动人口是指临时离开户籍所在地,跨越一定行政辖区,前往他 地的人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 条件下,人口大流动是一种必然社会规律流动人口在城市承担大量 急难险重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必然给资源环 境和公共服务管理带来更大压力和挑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既是 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也是公安工作中最基础的业务公安机关如何顺 应形势发展需耍,紧抓“三基”工程建设的契机,建设以动制动的流 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是当前必须着力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武汉流动人口现 状和服务管理工作实际,探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 有效方法一、我市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征武汉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市场优势,随着“两型社 会”综改区建设的获批,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经济大 发展、改革大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日益成为国家 中部地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人口集散地,已形成数量高达百 万的重要群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总量规模上扩大化80年代末, 我市登记流动人口 25万人,90年代末仅34万人。
近五年来,呈现 大幅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40%,年均递增15.6万人,由2002 年的39万猛增到2007年的117.3万,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数量之 比是1: 7,事实已成为本市实有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就业选 择上多样化流动人口进城之初从事脏、苦、累、险等技术含量低、 体力劳动重的行业和T种,但随着就业环境不断改善,流动人I I分布 行业和领域日益广泛,己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 重要力量我市登记在册流动人口中,务工的1007157人,占85.89%; 经商的84428人,占7.2%三)区域分布上集群化随着城市改 造进程加快和区域功能定位逐步明确,中心城区成为流动人口主要聚 集区在汉流动人口中,聚集在中心城区1093328人,占93.23%; 远城区79285人,占6.76% o从落脚点看,由于城郊结合部和城中 村地区出租屋多、价格低,成为流动人口主要落脚点全市流动人口 过万人的39个派出所,全部集中在城郊结合部或城中村地区四) 价值取向上市民化流动人口正在发生四大转变,即由亦工亦农向全 职非农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 变、由暂住向常住转变,移民倾向和市民化特征较为明显。
在汉流动 人口中,来汉1年以上的616471人,占52.6%; 3年以上的157763 人,占13.5%; 5年以上的592人二、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作法和成效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摆在“三基”工 程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 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原则,不断探索“市民化管理、人性化执法、 亲情化服务”的新路子、新办法,逐步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 模式,较好地推进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一)建立齐抓共管格 局,实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管理的转变我们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 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农民工素质进城计划”的契机,积 极争取支持,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上升为党委政府行为,实现同 部署、同规划、同建设,打造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整体格局一是 理顺管理体制,推动齐抓共管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委常委、副市长、 公安局长胡绪鹃任组长,综治、公安、劳动、计生、房产等26个部 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 办公室,常驻市公安局办公,负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督办各区、 街成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领导机构和办公室。
84个流动人口较多的 街道设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政府部门派员联合办公,提供“一 条龙”流动人口服务全市初步建立了 “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 为主、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形成了市、区、街三级服务管 理体系二是做实工作平台,打牢工作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 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每年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与社区 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实行统一部署、综合考 核市、区政府按1: 1比例投资1.17亿元,依托全市1200个社区 警务室,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明确工作职责,改善办公条件, 由社区民警和计生、劳动等居(村)委会专干联手开展服务管理工作, 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的服务管理平台政府出资,按照每人每月不少于580元的工资标准,聘请专职流动人口协管员1808人三是健全 制度规章,保障工作开展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明确各部门职责, 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各区、街综治工作一级目标,实行绩效管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先后开展专项调研,研究修订《武汉 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和房地、计生等部门规章,进一步完善管理体 制、工作机制、税收征管和惠民政策,推动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轨 道发展。
市公安局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市局一级目标,进行 整体部署,促进了工作落实二)创新服务管理措施,实现由登记 型向多样型管理的转变坚持因地制宜,试点推广了流动人口服务管 理“三四工作法”(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管理体系和信息共享、考 核评比、表彰激励、法制宣传四项工作制度),全市涌现出“以屋管 人”、“委托租赁管理”、高危人群“三查两控”、“公寓式管理”、“出 租屋门禁系统管理”、“行业自治管理”、“管家式服务”等切合实际、 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模式,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品 牌一是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提高遵纪守法意识重点宣传流动人口 生活知识、法律知识、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内容,依靠流动人口搞好自 我管理、自身防范建立流动人口党团组织,物色思想端正的党团青 年作为流动人口协管员和治安耳目,发挥其积极作用二是以落脚点责,谁容留谁负责,谁雇用谁负责”原则,明确相关人员治安责任, 与出租屋业主和用工单位负责人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在出租屋 集中地不断发展委托式、公寓式、旅业式和小区院落式等多种管理模 式在商贾云集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各大贸易市场等用工集中地, 实行行业协会自治管理在网吧、废品收购、二手市场、机动车修理 等流动人口易涉足行业加强阵地控制。
三是以高危人群为核心,预防 减少违法犯罪结合日常登记,对流动人口中形迹可疑、收支不符、 有作案嫌疑的人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纳入高危人群,由社区民警组 织治保骨干、协管员每月逐人上门见面,实行跟踪掌控2007年全 市摸排高危人员2069人结合中心工作,突出对高危人员的清查, 大力推行重点案件涉案流动人口倒查制度,及时发现打击藏匿其中违 法犯罪人员2007年查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894名,破获刑事案 件3707起,刑拘1897人三)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实现由传统化 向智能化管理的转变传统的“档案登记”、“薄本式”等管理方式已 很难适应流动人口动态多变的现实要求,我们大力推行信息化管理手 段,提高科技含量,实现以动制动一是构建全覆盖信息网络实施 光纤到所工程,建立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公安城域网以流动人 口经常落脚的出租屋、旅店为重点,开发建设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 旅店住宿管理信息系统二是建立规范化登记制度工作中做到“五 个坚持”:坚持流动人口 “落地即登记”的工作机制,实行逐户上门 登记,对来汉3日以上的流动人口实现“应登尽登”;坚持“谁用工 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申报机制,落实业主和用工单位的管理责 任;坚持户籍室、警务室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开门接待制度,提高登记 办证效率;坚持信息录入微机管理机制,在社区全面推广信息脱机录 入,数码照相等技术,实行登记办证上网核查和函调制度,实现信息的“完整、准确、鲜活”;坚持常态化集中排查,组织“百日登记” 集中行动,提高登记办证数量和质量。
三是推动信息共享应用开发 实有人口分析决策系统,实现流动人口登记办证.报表统计、变动轨 迹等动态情况和数据网上通报整合常住、暂住、出租房屋、旅店住宿、涉毒和出入境等人口信息,实现与案件、在逃人员、车辆等信息的关联互访、碰撞比对、分析研判2007年,通过碰撞比对,破获 刑事案件2040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18人、网上逃犯96名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由管理控制型向维权服务型的转变我们 抓住流动人口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大力开展同轨制 行政改革,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社会服务,促其和谐共融一是政 策上倾斜,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关注长期在汉承包土地、鱼塘、 山林的外来务农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入户政策推行在汉兴办企业纳 税达到一定额度的外来经商人员,享受解决企业业主、家属和技术骨 干户口政策推行购买商品房达到一定条件的外地来汉人员准予落户 制度积极实施农民工“素质进城”计划,每年评选1000名“优秀农民工”,并为其解决户口问题近两年全市迁入在汉居住一定年限的流动人口 2.1万余人二是权益上保护,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利用社区警务室,开办法制课堂,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在全市228个派出所实行首席人民调解员驻所办公,及时化解流动人 口之间、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配合计生部门做好流 动人口的婚育证明查验、催办配合民政部门,在中心城区设立“农民工救助点”,在火车站、汽车站设立“农民工援助点”,做好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整治非法用工专项 行动、流动人口 “平安返乡”活动,在90%以上的建筑企业实行工 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及时发现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并涉嫌逃匿的案 件,共处理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94起,涉及农民工3291人 三是价值上引导,根植流动人口市民意识由市综治委、公安局牵头,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坚持每年为流动人口 办理实事,内容涉及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法律援助、改善工作生 活条件、帮助指导就业、解决子女就学、提供医疗服务等多个方面 联合房地、劳动等部门,开展以万名优秀出租户、千名优秀流动人口、 百家优秀服务站、十个优秀街道为主体的“万千百十”工程创建活动, 评定为优秀的,享受政府政策待遇联合团市委,每年评选100名“杰 出务工青年”实行凭暂住证免收借读费制度,全市302所公办中小 学共招收14.9万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完善农民工基本技能培训体系,每年培训农民工4.5万人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一方面,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在给城市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是资源环境与公共服务的压力日益加大据统计,平均每名城市人口的资源消耗约为农村人口的3.5倍持续增加的流动人口,给城市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 战为满足日益庞大的流动人口各方面的服务管理需要,政府在人财 物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不断加大,许多市政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负 担日趋沉重二是社会管理与治安控制的难度日益加大在汉流动人 口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0%以上,谋生能 力较弱,多从事零散务工、小商贩经营等待遇回报小的工种,还有 10%左右属于无业和“三无”人员为谋求生路,有的走上卖淫、制 假贩假、非法传销、贩卖毒品、“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道路,有的 甚至形成了以籍贯为纽带的帮派团伙,区域性、职业性、团伙性犯罪 特征明显近年來,我市抓获刑事作案成员中流动人口占35%以上, 刑拘人员中流动人口占40%以上,远高于流动人口占实有人口比例另一方面,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相适应的 问题一是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当前,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 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