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与外治(烫熨)相结合治疗疾病方法探讨.docx
9页中药内服与外治(烫熨)相结合治疗疾病方法探讨 摘 要:目的:中医中药内服与外治(烫熨)相结合治疗疾病明显提高疗效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未病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运用传统中药内服的基础上增加自制中药包进行烫熨干预方式,对照组单纯运用中药内服治疗研究人员观察两组疗效并统计相关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相同病种结果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均有效,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内服与外治(烫熨)相结合治疗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Keys:中药;内服;外治;烫熨;疗效Discussion on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oral and external medicine (ironing)LI Qing1, CHEN Dong-mei2, ZHAO Qing-yu3, WANG Xin4,MU Song-Ai5(Suining Dayi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629307)Abstract:Objective: Treating diseases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al combined with external treatment (ironing) has improved the curative effect obviousl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2 to June 2023, 100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al and added self-mad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g for iron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n researcher observed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and statisticsed related date. Results: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on same disease are effective, but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P<0.05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external treatment (ironing)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remarkable therapeutic effect on diseases.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oral; external treatment; ironing; curative effects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中,中医就是代表口服汤药,中药汤剂就代表着口感的苦,疗效慢,适合调养。
其实在古代治疗疾病,许多医家就已经在在采用中药内服与外治来治疗疾病 ,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疗效如我们中国的四大医家扁鹊给关公刮骨疗毒,华佗建议曹操行开颅手术等证明我们的医家早已在春秋战国时代或者更早就已经意识到中医的外治疗法还是非常有疗效的此外也有研究人员通过三十余载的临床积累,发现采用综合手段治疗对多种疾病尤其是疼痛,作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能够引起腹痛的疾病非常多[1],采用综合手段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并且能缩短疼痛时间基于各家医家的内外结合治疗疾病的思想,我们在想如果在我们临床内治的基础上加上外治即烫疗法来治疗我们临床由阳虚、寒凝、气滞血瘀、症瘕积聚等所致的疾病能否取得更好的疗效,所有我们设计了中药内服与外治(烫熨)相结合治疗疾病的方法探讨课题中医烫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准确的起源年代已经难于考证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烫熨疗法的记载在2010年程绍鲁就出版《烫熨疗法》一书,在此书中详细阐述关于烫熨疗法的相关知识烫熨疗法起源于中国,与灸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中医的外治方法之一,它是应用发热的容器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烫熨或滚动、摩擦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疗法,其简便安全、清洁环保,是治疗疾病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此法自古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是祖国医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自祖先使用陶瓷钵内装有烧红的木炭,在人体疼痛的部位进行烫熨治疗开始,这种疗法在我国应用至少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从仰韶和半坡出土文物中有烫熨工具的实物)最早的文字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病在骨,淬针药熨"《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素问·血气形志》:"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秦越人用熨法治疗虢太子的尸厥病,司马贞《索隐》:"毒熨,谓毒病之处,以药物熨帖"清代烫熨疗法已有较详尽的论述近几十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民间医药的挖掘、继承、整理和研究工作,以及与现代针灸理论不断渗透,使该疗法更趋完善,由于该法是以烫熨代针灸,所以适用于针法和灸法许多临床病症的治疗[1]课题中中药内服结合中医外治烫熨来治疗各类疼痛、包块、咳嗽、泄泻等,课题研究显示我们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尤其是疼痛疗效及病程上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特别显著,下面谈谈口服中药与外用烫熨治疗疾病,在临床上就收到的疗效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按照计算机表法的方式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治未病科所治疗的疾病中选取以各类疼痛患者以100例均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进行本次研究。
其中,患者年龄最小4岁,最大的年龄91岁,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区间为5-81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腰痛23例,膝关节病12例,腹痛5例,胃痛10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期间为6-80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腰痛22例,膝关节病12例,腹痛5例,胃痛11例将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差异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行2、方法在治未病科门诊中我们将符合以下情况:1、按照凡属于阳虚、寒凝、气滞血瘀、症瘕积聚等所致的疾病尤其是疼痛患者;2、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患者,有独立行为能力,并愿意配合治疗及填写问卷调查者;若患者未成年,则应取得患者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同意3、年龄在4-91岁之间作为纳入标准将以下情况作为排除标准:1、不能接受长期随访者;不愿意接受中医治疗者;2、皮肤容易过敏者;3、凡不属于阳虚、寒凝、气滞血瘀、症瘕积聚等所致的疾病通过以上方法的筛选,对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符合该诊疗的患者进行筛选入组对符合以上要求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中年龄、性别和诊断证型无特异性差别,治疗均为两周,6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根据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常规口服,两日一剂,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服150-200毫升,饭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仍按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中药单方或复方配制中药包中药包的自制也必须遵照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病型选药、选方配制,每配制药量供两天用量如腰痛根据其寒、热、虚、实选择独活、寄生、秦艽、细辛、熟地黄、狗脊、芥子、鹿銜草等;膝关节病选用牛膝、土茯苓、忍冬藤、薏苡仁;胃痛选用柴胡、枳壳、白芍、元胡索、白及、瓦楞子木香等药粉用200目过筛后,首次烫熨加入8%的自来水,再放入蒸锅内蒸煮15分钟,使药物充分湿润并成半熟状态,再装入消毒后的布袋内或将药物研末后加鸡蛋白或白酒或白醋呈糊状在烫熨皮肤处涂上凡士林,再将药袋放在患者病变部位,护理人员用力均匀用药袋在病变部位进行顺时针烫熨[2]开始速度稍快,但要较轻的力度,随着药袋温度不断降低就增加力度,再用TDP治疗仪保持温度,同时速度减慢,保持20 min/次,一次/日,6天为一疗程,其中休息1天,后再连续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患者相关症状评分,疼痛症状评分、焦虑症状评分,分别在治疗前、后,3月后随访的评分来观察患者疗效差别。
3、治疗时注意事项:(1)治疗时保持患者舒适的体位,治疗中保护患者隐私2)保持药袋温度在70-75摄氏度,但可根据不同年龄及耐受度可将温度进行调整,避免造成不必要烫伤3)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烫熨处皮肤颜色,时刻询问患者4)当药袋温度较低时,及时更换TDP照射,当患者感到疼痛或有水泡等现象当及时停止并对患者进行医学处理5)治疗完成后对患者治疗部位进行消毒[3],将布袋消毒后备用6)患者病变部位皮肤有损伤,禁止对其中药烫熨治疗7)对局部无知觉或迟钝患者禁止进行本治疗二、观察指标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对其症状、体征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为完全缓解;若患者偶感不适,但不明显者为明显缓解;若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但不能明显感受得到为轻度缓解;若患者症状体征没有任何改变或更加严重为无效具体的治疗评分我们以制作了症状评分量表、疼痛vas评分量表、焦虑量表经过治疗前、后、随访3月后3个阶段评分来观察指标、反应治疗效果三、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研究数据进行专业处理,以(率)的形式对患者症状体征程度对比进行表达,并进行X2检验P<0.05 符合统计学意义。
四、结果我们排除了年龄、性别的差异,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88%(44/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62%(31/50)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程度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2倍以上,本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表1对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缓解程度的对比组别 例数 完全 明显 轻度 无效 总有效率 (n) (n/%) (n/%) (n/%) (n/%) (n/%)治疗组 50 22/44 13/26 9/18 6/12 44/88对照组 50 11/22 11/22 9/18 19/38 31/62X2 10.59P 0.014五、讨论平时我们在临床中常见中医治病自古以来主要采用口服,但是我们古代医家已经非常有远见的实行中药内服与外治相结合治疗疾病。
实际上我们经过我们古代医家的实践下传承下许多的外治法,如扁桃体灼烙治疗、白内障针拨治疗等,经过改进现在在我们临床中演变为灼烙治疗扁桃体肥大,白内障超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