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专科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docx
7页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专科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采取防跌倒知识宣教比较两组的跌倒发生率结果年龄≥80岁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最高,21:00~8:00为跌倒事件的高发时间段,跌倒的地点多发生在床边,患者体力不支是导致跌倒的主要因素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面动态评估脑卒中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可减少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关键词:脑卒中;跌倒;危险因素;预防策略引言WHO定义年龄超过65岁即进入老年阶段脑卒中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老年脑卒中患者在预防跌倒方面会遇到更多难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及应对,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主要提出一些社区或家庭照护者易忽略的康复专科方面的跌倒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希望能予非专科人员更多的角度去关注及应对跌倒问题,提升预防跌倒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具体内容如下:平衡控制的干预:除患者需要定期的平衡及步态评估外,病房外的便捷式护理站可减少跌倒发生提升护理及照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时间,经常干预患者如提醒辅助使用器具的使用方法等加强体位摆放:髋控制、踝控制及跨步作为运动控制的组成部分,影响患者步行姿态、步幅、步速等早期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及持续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下肢外旋、足内翻、足下垂,为之后的步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早期的Bobath握手训练及桥式运动,可减轻脑卒中上肢的屈曲痉挛及下肢的伸直痉挛,为足踝功能的恢复打下基础其他也可佩戴足踝矫形器保持足踝正确的姿势,为正确步行打下基础及时、合适的宣教 可在患者入院时通过集体学习:视频重演的模式还原跌倒场景,并配以适当的停顿及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讲解相关预防事项,并对家属、患者集体教育;IPAD教学:单位制作的视频教学;对患者或家属进行个性化讲解。
对老年患者不应因其脑功能部分障碍忽略教育,应予同等宣教并使用老年人易理解的方式 鼓励集体言语练习:鼓励患者行元音、加辅音的元音、叠词、短语等的练习,鼓励夫妻、同伴协同练习,做应对回答;照护者应融入其中,了解并指导,及时知晓患者需求,避免患者落单或长时间独处1.3观察指标分析意外跌倒的相关因素统计两组意外跌倒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意外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80岁以上、21:00~8:00、跌倒地点发生于床边、体力不支是发生跌倒的主要因素2.2两组意外跌倒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意外跌倒发生率为6.67%(6/90),低于对照组的26.67%(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3,P<0.05)3讨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脑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躯体功能及运动功能障碍,增加跌倒的风险,引发情绪障碍康复治疗是决定卒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子,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可人为控制的主观影响因子在干预过程中,研究者定期向患者讲解跌倒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参与跌倒危险因素的识别与预防,通过暗示激发患者潜在的心理资源,然后通过想象或者直接进入到令其恐惧的环境中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行为观念,进而逐渐改变其行为,实现认知-情绪-行为的良好循环。
运动干预主要是锻炼患者的下肢肌力及平衡力,同时还能刺激大脑皮质提高大脑运动中枢的兴奋性,加强了运动中枢对躯体协调力以及平衡力的协调控制,增强了自主活动能力,降低了患者对活动安全的警觉性,从而减轻了恐惧、害怕等心理国内外研究也表明运动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跌倒自我效能,预防跌倒发生卒中患者即使早期接受物理康复治疗,但是平衡力受损仍会持续存在于脑卒中的后期康复中长达半年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开展系统性的干预用以改善卒中患者的平衡力和肌力,对卒中患者康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系统性、科学性的干预,患者的平衡力明显提高,对老年社区阿尔兹海默症的干预效果一致,对痴呆老年人实施居家运动干预同样发现平衡力得到显著改善这些研究表明尽管大脑的运动功能被疾病所困扰,但是通过实施运动干预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平衡力恢复产生积极的作用提高患者预防跌倒的依从性,健康信念模式包括个人感知、修正因素、行为的可能,强调信念是人们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基础,人们对健康、疾病持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采取相应的行为,影响个体健康个体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认识共同决定了个体对疾病威胁性的感知,当个体相信有严重后果时才会感到该病对自己的威胁,进而采取健康行为。
个体对疾病和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家人、朋友及医务人员的警示等修正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个体最终是否采纳预防性健康行为,取决于感知到行为的益处是否大于行为的障碍患者版使患者了解每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使患者更好感知改变行为的益处,采纳预防跌倒的健康行为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展卫生部报告显示,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医院的护理人员认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可以规范医疗护理标准,使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简单易行,易与患者沟通,促进护理工作发展健康教育路径规避以往健康教育的随意性、经验性、盲目性,明确护理人员责任,提高工作效率,让护理人员有计划地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同时患者版健康教育路径表可以使患者明确需要接受治疗、护理、配合要点,改善了患者住院体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结束语预防跌倒一直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住院脑卒中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可以增加患者知识,提高其采取预防跌倒行为的依从性,减少或避免患者跌倒,保证患者安全,同时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重复性、低效性等,促进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从经验型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展。
参考文献[1]薛志盈,吴颖华,陈翘楚.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研究进展[A].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C].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2019:1.[2]刘冬福,张雪华.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策略[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147-148+151.[3]张玉娟,施娟,王莹莹,张彩凤.脑卒中康复期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1):197-198.[4]严思.认知干预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跌倒风险影响的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8.[5]田芳.脑卒中患者跌倒地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2):176-17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