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漳河开土城出水心.pdf

1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6126913
  • 上传时间:2018-03-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78M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采访路上——石波, 沁县新闻中心主任 王高强, 沁县宣传部干事, 申留海, 57岁, 肉夹馍摊主 陈风华, 西湖水库管理中心主任 秦跃, 24岁, 沁县公务员 王健, 31岁, 钓鱼爱好者 赵俊林, 80岁, 漳河村村民 李粉娥, 76岁, 景村村民 ……漳河庙内的殿堂内挂出了写有 “西湖风景” 字样的帷幔总第21期沁县, 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北部, 东有太行之险, 西有太岳之 固, 自古就有 “冀州门户、 潞泽咽喉” 之称沁县历史悠久, 公元 前11世纪, 晋灭赤狄部后置铜鞮邑, 秦为铜鞮县, 北魏时属并州 乡郡, 隋初属上党郡, 元初称沁州现在沁县境内有不少历史 遗迹, 县城西南的册村乡乌苏村, 有战国时韩国别都城阙遗址; 县城南部的故县镇村, 是古铜鞮县城遗址; 城南的二郎山上, 建 有国内目前最大的民间北魏石刻陈列馆, 藏有北魏到北宋 500年间的南涅水石刻为主的各类造像塔及碑碣近千件 沁县境内水资源丰沛, 历来是山西有名的 “粮仓” 凭此优 势, 抗战时期曾是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县和抗日模范县, 八路军总部曾驻扎101天, 也是薄一波率领的牺盟会和决死队 发展的一个中心区改革开放以来, 沁县由于矿产资源贫乏,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 以丰富的水系为依托, 正着力打 造 “北方水城” 环境发展工程 漳河村中的漳河庙责编 耿继秋图编 高玮美编 顾乐晓责校 陆爱英D12/D13走读中国2011年9月21日星期三漳河开土 城出水心缺煤县冷看晋煤过境在沁县, 随处可见 “北方 水城, 中国沁州” 的宣传语 出租车顶部的窄条幅, 只能 拆分为两部分一前一后显 示,“北方水城” 四字通常都 是冲着前面, 格外显眼谈 起这座不大的县城, 司机小 赵觉得 “因为有水, 环境还不 错, 就是太穷了, 年轻人呆在 这里没意思” 因为县城小, 当地人很少打出租车, 而外 地来客目前也不多, 小赵的 生意比较冷清最近, 出租 司机联合涨价, 起步价由 3 块调到 4 块, 但生意没见好 转还有好多三轮摩的抢生 意, 价格也跟着由原来的 1 块涨到2块 ” 下车索要发票 时, 小赵笑了起来:“这儿的 出租还没那么正规, 能拿得 出发票可能还得等上两年 ” 主要用于晋煤外运的太 焦铁路穿过沁县县城东边 设了个小站, 售票厅和候车 室是分开的两座平房, 中间 连接一道铁栅门作为出站 口, 每隔两个小时, 有客车进 站, 铁栅门上的大锁才会打 开一次。

      由于客流量小, 售 票厅平时每天五次定点售 票过境的铁路, 再加上新 旧 208 国道和几条省道, 沁 县的交通条件可谓便利不 过, 每次驾车走到颠簸的路 段, 秦跃经常会忍不住报怨 一声:“好好的路面, 都被重 型拉煤车轧坏了! ” 类似的报怨声, 其实也 流露着沁县人对周边产煤大 县的羡慕卖沁县特色小吃 的申留海说:“有时让人觉得 挺纳闷, 周围的几个县, 沁 源、 武乡、 襄垣, 都有许多煤 矿, 可唯独沁县没有, 成了整 个长治地区最穷的县 ” 也有 人说, 沁县不是没煤, 而是埋 得太深了, 一时半会儿挖不 出来由于经济落后, 消费 水平低, 县城里的商业也不 是很发达但申留海说:“沁 县人在吃上却是愿意花钱 的 ” 当地人喜欢在正餐后再 来一个有沁县特色的肉夹 馍申留海经营的小吃摊以 沁县干馍、 猪头肉和大葱为 原料, 一个肉夹馍卖5块, 虽 然每天只在中午和晚上摆几个小时, 也能卖两三百块 钱晚上, 沁县街道开始静 寂下来, 但并不缺少来买肉 夹馍的顾客有天晚上, 天 空刚掉下几个雨点, 申留海 就借此收摊了——剩下没卖 出的, 也不愁第二天没人买富水区热造 “北方水城”沁县缺煤, 但不缺水。

      发源于县城西部的漳河水形 成了8条大小径流, 有21座 水库, 另外还发现了几十处 泉眼, 这在普遍缺水的山西 非常突出, 因此沁县有 “晋水 江南” 之称沁县新闻中心 主任石波解释说, 沁县富水, 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它 正好位于太行与太岳山脉交 汇形成的臂膀当中, 四周高 峻, 中间是盆地又伴随着丘 陵 起 伏 ,水 资 源 极 为 丰 富” 从已发现的人类早期 活动, 到抗战时期的革命老 区, 可以说都与这里水源充 足、 粮草丰茂有关石波说: “沁县没有煤矿, 没大的工 业, 经济一直发展上不去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与休闲 旅游的重视, 县里从2008年 开始提出了打造 ‘北方水城’ 的想法, 朝着拥有碧水蓝天 的宜居城市发展 ” 按照县里的总体规划, 水城建设分为三期, 周期达 9 年之久目前, 前期湖区 开拓和河道治理已经完成, 基本实现了水库和河道绕城 ——西南部有连在一起的 “西 湖” 、“南湖” , 西北部有被称为 “瘦西湖” 的铜鞮湖, 北部还有 “北海” , 距离较远的一些水库 也在扩容改造当中 西湖是县城边最大的一 片水域, 今年端午期间为举 办龙舟邀请赛特设的水上舞 台, 依然保留着。

      西湖” 边建 了游船码头, 成立了水上游 乐公司除了普通脚踏船和 水上摩托, 负责管理工作的 陈风华说:“我们今年还从江 苏买了两艘 ‘豪华游船’ , 花 了30万元, 目前在长治地区 属于最豪华的了在船上, 既能游湖看风景, 还可以喝 茶、 听音乐 ” 平日里游客不 多, 一艘停在岸边等着来客, 另一艘停在湖中央, 充当西湖一景的同时也起着招徕生 意的作用陈风华指着湖对 面县城里的几处建筑介绍: 灰色屋顶的是刚修好正在布 展的 “牺盟会决死队纪念 馆” , 高楼是正在建设的五星 级大酒店, 以后还会再建两 个码头现在外地人还不太 知道 ‘北方水城’ , 要是过几 年再来, 这里肯定就热闹起 来了 ” 巡查湖区, 禁止市民打 鱼、 钓鱼是陈风华们的另一 职责一直爱好钓鱼的市 民, 只好转移到更远或较隐 蔽的库区31岁的王健从小 在水边长大, 钓鱼是他一贯 的爱好就近的湖区不让钓 了, 他就带上鱼竿, 顺便拎上 两瓶啤酒, 骑车跑到数里外 的瘦西湖去如果突然不让 钓了, 肯定一时无法适应 ”“金珠不换沁州黄”浊漳河的主要源头就在 沁县, 同时造就了境内发达的 水系顺浊漳河而上, 水面丰 盈的湿地景观十分常见, 时不 时能看到灰鹤、 白鹭、 野鸭等 水鸟的身影。

      秦跃说, 前些日 子有沁源县 (与沁县紧邻) 的 摄影爱好者专程来沁县拍鸟, 开玩笑说沁源的大鸟怎么都 飞到了沁县?当地人回答:“你 们沁源煤多, 把鸟儿熏黑了; 沁县水多, 把天空洗蓝了, 可 以吸引更多鸟来筑巢 ” 用优 美的环境吸引外地游客, 把 沁县打造成适宜养生的宜居 城市, 也是 “北方水城” 工程 的主要用意 除了环境, 沁县的饮食 品牌也在朝着 “养生” 和 “健 康” 发展沁县人的餐桌上, 少不了当地有名的小米—— “沁州黄” 早餐通常有两个 碗, 一碗稀一碗稠, 都与 “沁 州黄” 有关煮面条的时候, 也不忘加上一把小米, 名为 “和子饭” 县委宣传部干事 王高强说, 沁县除了有 “一盆 好水” , 还有 “一圪垯好土” 沁县产的小米颗粒小, 金黄 色, 被称为 “金珠子” , 沁县也 因此被誉为 “沁州黄” 的祖产 地在晋东南一带, 也一直 流传着 “金珠子, 金珠王, 金 珠不换沁州黄” 的谚语在潺潺的流水声中, 漳 河村的人过着近水而居的古 朴生活两股泉眼在村前汇 流, 村里人取水、 洗衣, 孩童 嬉戏, 都与水发生着关联 供奉着张果老的古庙, 与他 在此寻得长生不老药的传说 一起, 传达着人们对漳河源泉 的敬重。

      80岁高龄的赵俊林, 仍然把去古庙的泉眼中挑水 当成一件锻炼身体的乐事: “虽然家里有水井, 但碱性 大, 茶壶一个礼拜就会被水 碱砌上但是换成泉水, 用上 半年茶壶中也看不到水碱 井水只用来洗衣服、 养猪用,家里吃的全仰仗泉水 ” 赵俊林对这泉水的深厚 感情, 还体现在儿时在河道 大坑中耍水的记忆, 以及对 水质的那份自豪上我们村 里从来没出生过一个傻子, 而且大多数老年人都能活到 80岁以上 ” 近些年来, 随着 村里牛羊增多, 有的年轻人 洗衣服也不大注意, 把肥皂 沫直接带进了河水, 水质有 所污染, 因此, 赵俊林 40 年 前出家门即挑水, 现在变成 了一直要到源头去挑当地 经济欠发达, 不少男人选择 了外出打工种地者也着眼于收入, 以前的小麦不再种, 换成了种玉米, 卖了后再买面 粉, 于是村前的水磨歇了, 老 磨房也因无人光顾行将坍塌 在沁县所打造的 “北方 水城” 工程中, 漳河源头也涵 盖其中作为重要的景区之 一, 现在村里的河道做了硬 化面对长城豁口形状的围 栏, 赵俊林有些不太适应, 但 他觉得这可以使村里繁荣起 来去年来人最多的一次, 总共来了 28 辆小车要是 以后游客多了, 村里人可以 办农家乐, 搞旅游接待, 也许 就不需要再外出打工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马青春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李飞漳河源头的近水生活■ 水边划着船儿去耕田漳河沿线, 水库将村子与 耕种的土地相隔离, 乘船种地 成了当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景村就是这样一个村庄, 村里 有几户人家的地在景村湖对面 的山上, 如果走旱路, 得绕上好 几倍的脚程, 于是穿湖而过成 了最省事的办法20多年前, 李粉娥家里还没人会划船, 要 去湖对面, 只能央求水库里的 船主撑桨送上一程我最初也 怕水, 宁可绕远走, 也不愿意坐 着晃悠的船去 ” 后来, 家里的 子女都学会了划船, 在子女鼓 励下她的胆量慢慢也大了, 坐 船不成问题, 不过她一直也没学会划船 开春, 种子分量轻, 船里 载上种子就可以去耕种了, 比 较省事可到了收秋季节, 玉 米、 谷子等太沉, 船运到岸边 还得用拖拉机拉回家要是 超载, 还会发生危险 ” 在李粉 娥的记忆中, 村里曾发生过两 次沉船事件一次是有人拉 谷子时, 船开始漏水往下沉, 紧急之中跳到岸上, 粮食湿 了, 人没事, 后来找人连船带 粮食拖了上来另外有一次, 船因为超载不停地晃荡, 最后 把人闪进了湖里, 人不幸被淹 死两件事给不会游泳的李粉娥一个教训:“万一碰上了 沉船, 人也要待在船上, 否则 跳进湖中肯定就没命了。

      ” 村里划船去种地的村民, 都没有自家的船, 而是临时借 用水库的船在这方面水库 的人很大方, 但要是谁想去捞 湖里的鱼, 人家就不干了, 一 下子变得小气起来要是馋 鱼了, 只好等着发了大水后, 看有没有从水库里冲出来的, 才能逮 ” 李粉娥说现在, 湖 对面山上属于村里人的地所 剩无几, 水库中的船仅剩了一 条不过, 村里人乘船种地的 传统还在延续离沁县县城最近的湖泊叫做 “西湖” , 傍晚, 常有人们在此散步, 跑步打造 “北方水城” , 建设宜居城市正在成为这个晋东南小县的发展方向漳河沿岸景村一带河水充沛, 林木丰茂■ 水上沁县当地特产小米 “沁州黄” 漳河源头漳河村村民在桥下掏挖淤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