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径课教案4篇.docx
13页田径课教案4篇田径课教案第1篇 课的内容 短跑离跑 1、介绍项目 2、途中跑 课的任务 1、学习短跑理论知识 2、初步学习短跑途中跑技术 3、发展学生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快跑能力 4、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开始部分 一、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相互问好 二、宣布本课内容、任务布置见习生课堂要求 三、慢跑800米 四、徒手操、下肢伸展练习 1、正压腿运动 2、大腿前侧拉伸运动 3、体前压运动 4、弓步压腿运动 5、小腿后侧,腱跟腿拉伸运动 五、加速跑40米 六、游戏:报数接力方法:学生站两排,人数相等,依次报数,排尾报完数后跑到排头,继续开展 基本部分 一、学习短跑一般知识 1、短跑的特点短跑是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人体在大量缺氧情况下完成的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 2、短跑的锻炼价值短跑是锻炼身体价值较大的体育手段,经常练习短跑能促进人体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交臂迅速、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改善肌肉物质代谢;提高人体运动器官在缺氧的条件下工作的能力;能发展速度、力量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快速奔跑的能力;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3、短跑的比赛项目正式比赛项目有100m、200m400m,少年和室内比赛还有60m 二、学习直道途中跑技术要求 1、方法和要领 (1)上体正直稍前倾 (2)大小臂屈成约90度,以有关节为轴,以肺用力前后摆动 (3)大腿带动小腿积极向前摆动 (4)大腿积极下压,前脚掌着地,着地时由前向后下积极“扒地” (5)后蹬充分有力 (6)上下肢协调配合 2、学习和初步掌握途中跑技术 (1)中速跑60—80m要领:动作轻松自然,步隔开阔,躯干姿势,腹部,摆背动作正确 (2)加速跑60—80m要领:逐渐和均匀加速,到段落结束前到达较高速度 (3)“同步并列”中速跑60m要领:动作轻快,有节奏、放松、协调、体会动作要领 (4)“同步并列”加速跑60m要领:跑成直线强调摆动腿摆动充分带髋向前 (5)变速跑要领:加速跑—最大速度跑—顺惯性放松跑—加速跑—放松慢跑 结束部分 一、放松慢跑 二、总结本课情况 课后总结与自我分析 田径课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场地,具备基本的田径理论知识。
2、通过结合实例讲解田径比赛通则,让学生初步学会各规则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扩宽知识面 教学内容: 1、简介田径运动场地(基本常识相关知识内容) 2、简介田径竞赛规则 重点: 场地介绍 难点: 田径竞赛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一、田径运动场地的介绍 田径运动场地是开展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组织田径运动竞赛和开展大众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1、田径运动场地是全长400米的半圆式场地其跑道是由两个180°到半圆(弯道或称曲段)和两个对等的直段组成 2、田径运动场地的弯道半径最好的是36.5米 3,运动场地一般有8-10道分道,弯道有8道,分道宽1.22-1.25米,所以分道线宽均为5厘米 4、田径运动场地除竞赛场地外还应在跑道外地空地上,合理安排跳跃和投掷的场地 (推铅球、掷链球和掷铁饼三个项目的落地有效区均为40度角;跳远、三级跳远场地沙坑至少宽2.75米,跳远沙坑远端至起跳线距离至少10米,一般沙坑长在6-9米,坑宽2.75-4.00米;跳高用的沙坑或海绵包至少长5米、宽3米,。
半圆形助跑道德半径至少20米;撑杆跳高场地的助跑道宽至少1.22米,长至少40米 二、田径运动比赛介绍 田径分为田赛、径赛,全能三大类 1、径赛有:短跑、中长跑、长跑、马拉松(42.195)、竞走 其中400米及400米以下的项目,如100米、200米、400米、110米栏、4X100接力为短跑采用蹲踞式起跑,使用全自动电子计时 800米及其以上距离项目为中长跑、长跑 此外,还有2000米障碍,3000米障碍,5000米竞走,10000—20000米竞走等等 2、田赛主要有:跳跃类和投掷类(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链球、标枪、撑杆跳高) 3、全能主要有七项全能和十项全能 三、田径竞赛规则介绍 1、田径比赛的跑进方向一般为逆时针跑向 2、起跑犯规:运动员在做好最后预备姿势后,只能在接收到发令枪或批准的发令装置信号后开始起跑2次犯规是指同一组非同一个人,只要同组已有一人犯规,你再次犯规就判犯规) 3、运动员挤撞或阻挡别人从而阻碍其他运动员走或跑进时,应取消该项目的比赛资格 4、分道跑到比赛中,运动员应自自始至终在自己的分道内跑进。
5、运动员由于受他人推、挤或被迫跑出自己的分道,但未阻挡其他运动员,也未从中获得实际利益,不犯规 6、800米跑起跑时分道跑,在第一个弯道末端一条宽5厘米,横跨跑道的弧形抢道线即可切入里道 7、离开跑道,运动员自愿离开跑道后将不得继续参加该项目比赛 8、接力赛,运动员必须手持棒跑完全程 9、在所有接力赛跑中,都必须在接力区内传递接力棒 10、运动员在接棒之前和传棒之后,应留在各自分道或接力区内,直到跑道畅通,以免组的那个其他运动员 田赛,除跳高和撑杆跳高外,在其他田赛项目中,如参赛人数多于8人,则每名运动员均有3次试跳时机,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跳(掷)3次若参赛者只有8人或少于8人,则每人有6次试跳时机 11、在田赛的某一次试跳(掷)中,由于任何原因使运动员受阻,可以补试跳时机 12、田赛项目比赛时,运动员无故延误试跳时间,将导致不许其参加该次试跳,并记录为该次试跳失败 田径课教案第3篇 一、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动机分析 中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是很高的,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要求,促进了学生体育专长的发展,课余锻炼时间得到了增加,更有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喜好和专长。
但是没有组织的课余活动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如:安全隐患、活动的效果、器材的管理、场地的分配等等 我校20XX年下半年开始尝试实施体育社团组织活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人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动机,主要有:体验体育乐趣、提高运动水平、扩大交际范围、防止发胖、缓解紧张学习、健美体魄、增强体质等 调查发现诸多动机中以缓解紧张学习、提高运动水平、增强体质为多,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性是很强的,大部分学生是带着较好的目的参与体育活动的 但是以往的以班级为主的课外活动形式,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对体育的多元需求,导致参与性不高或者秩序混乱的局面,学生在运动兴趣的满足和运动技术的提高等方面得不到较好的表达 所以,中学学校体育活动课以社团的形式开展,延续了中学体育与安康新课程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自身体育素质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学校社团的类型分析 学校实施体育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本人调查了 学校各体育社团的参与人数情况,以球类为主,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而参与健身操、武术、田径的人数相对较少。
学校本来设想开设体操社团,但是因为学生报名参与的人数少而没有实施分析原因主要有几方面的限制和影响:一是学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比方学校的篮球场地、足球场地基本符合学生人数的需求,而体操房、健身房基本没有或者设施不齐全;二是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性和娱乐性球类运动项目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和娱乐成分较高,所以参与的人数也最多,例如:田径场各校都有,但以田径运动项目形成的社团人数很少,就是因为田径的普及性和娱乐性不强;三是与社区体育活动的设施条件有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许多新建社区都有一些体育配套设施,如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篮球场等,学生在假期或休息日,都可以在社区的体育场地活动,而有的项目却没有方法开展,如体操等;四是与学生对体育的价值认识程度有关很多中学生只认识到体育活动的娱乐价值,而对其健身价值不是很重视,学生普遍认为田径运动、体操运动是专业的训练,而且单调枯燥,缺乏实际的锻炼价值 三、中学体育社团活动的效应分析 1.运动效应 中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实施,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学生组织到一起,不受体育教学计划和课外体育活动安排的束缚,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采,为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 提供了可能,它反映了中学生的运动价值取向已向娱乐、交往、竞争等综合方位转化。
预防了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为学生安康地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条件同时,提高了学生个人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体育才能的平台 2.社会效应 中学体育社团的成立与发展,积极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了中学生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缓解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体育社团中涌现出许多的专门性人才,为学校业余训练提供了人才根底同时,促进了学生在校外的体育活动,带动了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减少了学生因为无爱好的体育项目而迷失于网吧等场所,推进了社区文明的建设 3.课程效应 中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实施,主要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自我选择运动项目的时机,为学生发展一两项体育特长提供了平台,这恰恰符合中学体育与安康新课标的理念为更好地实施中学体育与安康新课程的选修课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可能,推进了中学体育与安康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4.教学效应 这种模式打破了原有的班级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采用多种体育社团教学就是表达了人性化课堂教学, 做到了体育课的完美补充。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和教师,还可以做好自我评价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弱化竞技成份,突出娱乐性、安康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自身发展,把学生真正吸引到阳光课堂中来,遵循了“安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养成了自觉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四、中学体育社团活动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学校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以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使之安康发展制订社团活动制度和规则,使社团制度化、活动规范化第二,创造必要条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场馆开展活动,进一步促进学校群体活动的蓬勃发展 第三,充分利用培训班、体育课堂等形式给予引导和提高水平,使之向提高整体运动水平和文化素养方向转化 第四,加强课堂教学与体育活动课社团活动的结合 第五,加强社区体育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