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要点(案例分析、答辩题、作文范文等).pdf
33页新课程小学语文 案例分析 试题及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题 1 、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 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 的写法, 以校园的早晨 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 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 动手之前, 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 点,明确各自的任务 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该位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了新课标中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从单一的学习方 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既强调合作学习,又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 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 向有差异的众多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中 的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师生的双向 信息和情感沟通, 从而在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使合作者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 各自的优势, 又能形成合力, 促进彼此的发展 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孤军奋战 的学习环境,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很巧妙。
2 、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 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 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 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 2008 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 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 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 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 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 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一下子就来了个高产作家!(笑)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 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 师:掷地有声!(掌声) 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师:诗一般的语言 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 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
生:老师 , 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 ?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 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掌声) 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 掌声) 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 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 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 的旋律唱道) 亲爱的, 你慢慢来, 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 ( 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 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答一:“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理论在这一课堂评价中得到了 很好的落实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 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 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 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但也有个别处引 导得不够巧妙。
答二:从在大熊猫的故乡谈教学评价: 此课例的教学评价充分的体现了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内容过程的合 作者教师也时刻在运用自己的评价激励、唤醒、鼓舞着学生的学习、进步 这位教师已闲熟地掌握了点石成金、由表及里等各种教学评价并融汇贯通教师从 语势上、 表达方法上等多角度给予评价引领如:“哈哈, 当代朱自清! ”看随意的评价、 赞美 实则是在用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声望来激励孩子的进步,指导学习运用名人、名家的表 达方式来表达这样的评价产生了强大的榜样示范效果,这远比“你说得真好,写得真好” 评价的准,更有指向性 3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 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 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答:优点:上述片断中,教师重视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并以 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建立了意义对话的桥梁。
师生对文本的作用是积 极的, 获取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学生反复接触课 文语言,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实现了多元对话的过程 缺点:片断中教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 教师就给予表扬, 甚至是大力赞赏, 容易引起了学生的误解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 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 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 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上片断中,后三位学 生的回答明显已经偏离了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 这些只是乌鸦的几个小缺点, 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 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 我 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4 、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 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
共10 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 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贴在下边好! 生:贴在题目旁边 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 成环行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 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答: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 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 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 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 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因此说, 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 到人本的提升, 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 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在本片断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其 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 摘抢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摘抢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5 、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 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 3)指 名交流 设计二:( 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 3)小 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 级交流;( 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答:设计一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师生间单一的信息交互形式,而设计二是新 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方式,后者较前者无疑是一种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 个个兴趣盎然,通过说、改、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 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交往,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采用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发挥学生之间 的交互作用, 是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语文中的合作学习作为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6 、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 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
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 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 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 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 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 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 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 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
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 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 属于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 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 学中, 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 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 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 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 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 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 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 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 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
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 虽 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 从教学片段中,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 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 有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思考生活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