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与感悟.doc
15页《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与感悟作品概览:本书收录了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以通信的方式共写的一个专栏,包含三十六封家书,时间跨度从安德烈十八岁起,历经三年在书中,我不仅看到了东西方思想的碰撞,甚至是大陆与香港、台湾思想的差异第 1 封信:十八岁的那一年在这封信中,龙应台列举了自己十八岁时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谈起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龙应台评价道:“那愚昧无知 ’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同时,我看见自己的残缺十八岁时所不知道的高速公路、下水道、环境保护、政府责任、政治自由等等,都不难补课但是生活的艺术,这其中包括品味和态度,是无法补课的音乐、美术,在我身上仍旧是一种知识范畴,不是一种内在涵养 ”[拐弯有话说]安德烈的困惑我有, 而龙应台提到的残缺我也有 (于我来说,音乐、美术非但不是一种内在涵养, 甚至不是自己的知识范畴) ,更加引我深思的,是我儿时的环境给我带来了什么呢第 2 封信:为谁加油在这封信中,龙应台谈了自己对 “民族 ”这东西感觉这么冷,“因为受过国家 ’太多的欺骗,心里有太多的不信任,太多的不屑,太多的不赞成,对于所谓国家,对于所谓代表国家的人 ”。
第 3 封信:逃避国家在这封信中,安德烈谈了自己从小在学校学习了很多纳粹那段历史,所以从小, “一方面心里关心自己的国家,为德国骄傲,另一方面又要表现得冷漠、很不屑 ”第 4 封信:年轻却不清狂在这封信中,安德烈谈了谈自己的生活内容:踢足球、跟朋友磨混、旅行第 5 封信:对玫瑰花的反抗在这封信中,龙应台回忆了当初和安德烈的父亲初识的时候,发现欧洲青年和台湾青年的世界那么不一样,对 “玩”的态度如此不同,提出这是个人思维和集体思维的差异导致的[拐弯有话说]我认为中国大陆的 80 后,是从集体思维到个人思维过渡的一代第 6 封信:一切都是小小的在这封信中,安德烈提到: “从今天排行榜的多元和分歧你就知道,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啊,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品味,搞自己的游戏,设定自己的对和错的标准一切都是小小的、个人的,因为,我们的时代已经不再有伟大 ’ 的任何特征 ”第 7 封信:有没有时间革命在这封信中,龙应台提到和小儿子菲力普的一段谈话: “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不欣赏你、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属,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做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
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与现实之间,很艰难地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第 8 封信: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在这封信中,安德烈谈到看过电影《好日子过去了》以后的感触: “这个电影却好像提醒了我,世界上那么多不公正存在,怎么可能没有反叛 ’的需要所差的只不过在于你是否愿意看见, 是否愿意站起来,行不行动而已 ”继而对自己看见,有时却不愿意站起来、去行动而感到不安第 9 封信:两种道德在这封信中,龙应台谈到了消极道德和积极道德第 10 封信:烦恼十九在这封信中,安德烈谈了自己的两个心事,一个是由于不欣赏自己的英语老师造成的麻烦,一个是感情问题我喜欢安德烈在里面写到的一句话: “其实,也都不是什么真正严重的事,但是你知道,给生活加料 ’的通常都是些芝麻小事,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有时候,你已经有麻烦了,偏偏还要打破一个玻璃瓶,或者吃早点时把牛奶泼了一身,你只好觉得,太倒霉了 ”第 11 封信:阳光照亮你的路在这封信中,龙应台谈到了反击的策略;谈到感情,龙应台说到: “我只能让你跌倒,看着你跌倒,只能希望你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希望阳光照过来,照亮你藏着忧伤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 ”。
第 12 封信:让豪宅里起战争在这封信中,安德烈谈到了自己学校里一些人的阶级意识、精英思维、势力、傲慢第 13 封信:向左走,向右走在这封信中,龙应台提到了左派与右派第 14 封信:秘密的、私己的美学在这封信中,安德烈谈了自己对 Hip Hop 嘻“哈 ”音乐的喜爱第 15 封信:菩提本非树在这封信中,龙应台谈到了自己小时候的一首启蒙歌 ——《菩提树》第 16 封信:藏在心中的小镇这封信写在安德烈中学毕业,要去香港读大学之前即将离开生活的小镇, 安德烈表达了自己对朋友、 对小镇的惆怅与不舍第 17 封信:你是哪国人在这封信中,龙应台谈到在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你是哪国人这个问题越来越难回答第 18 封信:哪里是香格里拉在这封信中,龙应台谈到了香格里拉的开发与破坏第 19 封信:问题意识在这封信中,安德烈提到了贫富差距,提到了只有每个人都有“问题意识 ”,贫富差距问题才有可能在第三世界国家改善第 20 封信:在一个没有咖啡馆的城市里这封信写在安德烈来到香港后不久在信中,安德烈提到了香港学生在英语聊天上非常吃力, 谈到了在香港缺少咖啡馆文化,大家都匆匆忙忙的第 21 封信:文化,因为逗留在这封信中,龙应台谈到: “香港人的经济成就建立在勤奋 ’ 和搏杀 ’精神上。
搏杀 ’精神就是分秒必争,效率至上,赚钱第一 ”“这是香港的现实 ”第 22 封信:谁说香港没文化 ——菲力普给安德烈的信在这封信中,菲力普给他的哥哥,安德烈,讲述了自己眼中的香港文化 “香港是一个二十四小时有生命的城市, 永远有事在发生而且,在香港真的比较容易交朋友, 香港人比德国人开朗 ”当然,香港也有菲力普不喜欢的地方,譬如 “社会非常分化 ”第 23 封信:缺席的大学生这封信,写在 2005 年 12 月 4 日那次香港普选游行后不久在信中,安德烈谈了这次游行留给他的印象:一“小”撮人上街去争取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利;一大堆人根本不在乎他们生活在什么制度下(只要有钱就行);大学生对政治 ——众人之事 ——毫无关切;大学只管知识的灌输,但是不管人格的培养和思想的建立第 24 封信:下午茶式的教养在这封信中,龙应台谈到,香港人的理性温和是混杂着英国人喝下午茶的 “教养 ”训练和面对坎坷又暴虐的专制所培养出来的一种 “无可奈何 ”第 25 封信:装马铃薯的麻布袋在这封信中,安德烈谈到了自己的穿衣哲学,并问了妈妈两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 “品味 ”如此不同为什么不去了解我的时代或者文化或者 “阶级 ”的品味世界呢第 26 封信:孩子,你喝哪瓶奶在这封信中,龙应台谈到母亲非常愿意进入孩子的世界;品位的差异既是时代之差,也是文化之差,甚至是阶级的分野。
第 27 封信:二十一岁的世界观在这封信中,安德烈回答了母亲提出的几个问题,包括:你最尊敬的世界人物是谁为何尊敬他“无法评比 ”你自认为是一个 “自由派 ”、“保守派 ”,还是一个 “什么都无所谓”的公民“在经济上我赞成自由市场机制, 在政治上我支持小政府、 大民间、公民权利至上但是,我又强烈不认同自由党派对很多社会议题的态度,譬如妇女的堕胎权、死刑,甚至于环保政策 —— 这些议题在自由主义者的清单上没什么重量, 我却觉得很重要 ”你是否经验过什么叫 “背叛 ”如果有,什么时候不曾 ”你将来想做什么安德烈胡诌了一通你最同情什么“无法表达自己的人 ——无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 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 我最同情你 最近一次真正伤心的哭,是什么时候“长大的男孩不哭 ”第 28 封信:给河马刷牙在这封信中,龙应台谈到,对于母亲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他给你意义;第二,他给你时间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Kitsch 排名前十大的清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第 29 封信:第二颗眼泪在这封信中,龙应台谈到莫斯塔的李小龙雕像,谈到音乐剧《仙乐飘飘处处闻》,谈到昆德拉对 Kitsch 的解读:“ Kitsch让两颗眼泪快速出场第一颗眼泪说:孩子在草地上跑,太感动了!第二颗眼泪说,孩子在草地上跑,被感动的感觉实在太棒了,跟全世界一起被感动,尤其棒!使 Kitsch 成为 Kitsch 的,是那第二颗眼泪 ” 第 30 封信: KITSCH在这封信中,安德烈列举了自己眼中单第 31 封信: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在这封信中,龙应台聊了自己的 “失败启蒙 ”她谈到: “有意思的是,这次的失败启蒙 ’教给我的,不是你以后一定要做那城市里的人 ’,而是,你以后一定不能忍受城乡差距、贫富不均所带来的不公平 ’也就是说,失败启蒙 ’给我的教训,不是打入成功者 ’ 的行列,而是,你要去挑战、去质疑成功者 ’的定义 ”第 32 封信: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长在这封信中,安德烈通过二零零七年一月一日香港开始在公共场所禁烟这个事情,讨论了香港媒体缺乏批判精神公共场所应不应该禁烟,在德国媒体上起码辩论了三四年,学者、专家、评论家翻来覆去全民大辩论香港媒体上也有一些讨论,但是很少,很零星 ——而且,你知道吗香港的讨论说来说去都停留在禁烟的执行 ’层面。
”“很少看见有什么认真的讨论是冲着公民权 ’来谈的 ”第 33 封信:人生诘问在这封信中,龙应台回答了儿子提出的几个问题:你怎么面对自己的 “老”我是说,作为一个有名的作家,渐渐接近六十岁 ——你不可能不想:人生的前面还有什么“老 ’,其实就是一个败坏的过程 ”你是个经常在镁光灯下的人死了以后,你会希望人们怎么记得你呢尤其是被下列人怎么记得:一,你的读者;二,你的国人;三,我怎么被读者记得不在乎怎么被国人记得不在乎怎么被你,和菲力普,记得安德烈,想象一场冰雪中的登高跋涉,你和菲力普到了一个小木屋里,屋里突然升起熊熊柴火,照亮了整个室内,温暖了你们的胸膛第二天,你们天亮时继续上路, 充满了勇气和力量 [读书笔记 ] 柴火其实已经灭了,你们带着走、永不磨灭的,是心中的热度和光,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