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论养生.doc
8页古代养生名家真知卓见一、形体养生人身如屋 人之身,仙方以屋子名之今夫屋,或为暴风疾雨之所飘摇,螫虫蠹之所侵蚀,或又为鼠窃狗偷之所损坏茍听其自如,而不知检,则日积月累,东倾西颓,而不可处矣盖身者屋也,心者居屋之主人也主人能常为之主,则所谓窗户栋梁垣壁皆完且固,而地元之寿可得矣 ---元 李鹏飞六宜 面宜常摩﹙去面折,红润); 唾宜常咽﹙谓之“漱玉泉”, 润丹田﹚; 鼻毫常摘﹙谓之“通天路”﹚; 拳宜常握﹙昼夜握固,安神﹚; 身宜常小劳﹙身动如枢不朽,如食坐卧,不运气力,则血脉凝滞﹚; 足宜夜濯﹙足是身之底,一夜一次洗,濯去冷和气﹚ ---明 周履靖六余之养 齿乃骨之余,频叩以益骨气 发乃血之余,一日一梳,活血气 耳乃肾之余,频揉以补肾气 顶乃髓之余,善固以暖髓 爪乃筋之余,勿剪以全筋气 语乃气之余,少语以养气 ---明 周履靖 睡为眼之食 睡是眼之食,七曰不眠眼则枯。
---明 陈继儒损目诸因 生食五辛,极热食饮极目远视,夜读注疏久居烟火,博弈不休 饮酒不已,热食面食抄写多年,雕镂细巧屋室不节,泣泪过多 月下观书,夜视星斗刺头岀血,多日没后读书数卷,日月轮看 驰聘田猎,冒涉风霜迎风追兽,日夜不息丧明之由,慎之慎之 ---元 李鹏飞惜唾 真人曰,“常惜不唾地,有则含以咽之,使人精气常留,面目光彩故曰,远吐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如不唾盖唾津是人身三宝之一养五脏法言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宠辱不惊,肝朩以宁恬然无欲,肾水自足 --- 明 息斋居士用心三忌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明 吕坤养心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枧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明 呂坤闹时炼心,静时养心。
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动时制心 ---清 金缨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清 金缨心不离田导引家云:“心不离田,手不离宅此语极有理又云:“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田,丹田,意守丹田,宅,面部,手常摩面 ---宋 苏轼养精 善蓄者不竭藏精于晦,则明;养神以静,则安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此君子修身治人之术,然性近者得之易也 ---宋 欧阳修二、情志养生七情所伤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人忧愁思虑即伤心,----人饱食劳倦即伤脾,----人久坐湿地,強力入水即伤肾,----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黄帝内经》心平气和,斯为载道之器忧愁则气结,忿怒则气逆,恐惧则气陷,拘迫则气郁,急剧则气耗,是惟心平气和,斯为载道之器 ---清 金缨恼怒三害 忧虑之害,较之酒色伤人更甚恼怒伤人有三害,伤肝则气昏肋痛而成胀滿;伤肺则气逆吐血而成虚损;伤脾则气结减食而成鼓膈 ---清 石成金治怒 人之七情,惟怒难制。
制怒之药,忍为妙剂医之不早,厥躬速戾 滔天之水,生于其微燎原之火,起于其细两石相撞,必有一碎 两虎俱斗,必有一毙怒若攻面,耳热面赤忍则解表,冰销雾释 怒若结胸,霍乱喘急忍则理中,风光月霁怒以动成,忍以静息 怒主乎开,忍主乎闭方忍之初,止医怒气忍之至再,渐无芥蒂 再之至百,即张公艺无所不忍,量如天地有容乃大,必忍有济 ---明 来知德忧思抑郁,最损心脾 心主神志,脾司意志,二经俱病,五内俱违精因神怯以内陷,神因精伤而无依,神忧意乱,竟夕不寐,故多患惊悸怔忡之病 ---淸代名医无忧自寿 养生之道,安身养气,不欲喜怒也人无忧,故自寿也汉 《太平经》无思百优忧 无将大车,只自尘兮; 无思百忧,只自疧兮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无思百忧,不岀于颎﹙炯﹚ 无将大车,维尘壅兮; 无思百忧,只自重兮《诗经 小雅》释上诗道 不要推那沉重的大车, 只会招来一身的灰尘; 不要想那忧心的事情, 只会伤害自己的身心 不要推那沉重的大车, 只会扬起无边的灰尘; 不要想那忧心的事情, 只会掩没自己的光明 不要推那沉重的大车, 只会尘土遮蔽了前程; 不要想那忧心的事情, 只会加深自身的疾病。
勿自累 人心本无思虑,只是将以往未来之事,终日念想故知事未尝累人心,人心自累于事,不肯放耳 ---五代 谭峭忘了烦恼 世间不如意者,动辄烦恼而烦恼徒增其病,于事了无所益达者看破,但有料理,更不添比一重缠缚宋 倪思断十二字 凡人修道,先须依此十二字:断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 ---金 王哲三、性情养生三等资质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明 吕坤尽性与养生 形者,有生之本故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性不足以养生能尽性者,至诚者也;能至诚者,宁心者也;能宁心者,养气者也;能养气者,保形者也;能保形者,养生者也;不养生不足以尽性也生与性之相因循,志之与气相为表里也生浑则蔽性,性浑则蔽生,犹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去也 ---宋 王安石马自然金石诰 大海东头红日轮,青山几度碾为尘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死生多少人! 九转灵丹非五金,若无神授恐难寻 欲知子母真仙诀,炼药先须学炼心 何必炼丹学驻颜,闹非朝市静非山 时人欲觅长生药,对境无心是大还。
速养丹田速养子,为将阴德济斯民 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欲得长生调伏心,莫观往古与来今 但向静中神气合,何愁不到大仙林 ---元 玄全子吕洞宾“三剑” 慈悲者,佛也吾固有三剑: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 ---唐 吕岩养內与养外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外贪快乐,姿情好尚,务外则虚内矣所谓养内者,使五脏安和,三焦守位,饮食得宜,世务不涉,是可长寿 ---明 高濂浓与焂淡 万病之毒, 皆生于浓. 浓于声色, 生虚怯病; 浓于货利, 生含贪饕病; 浓于功业, 生造作病; 浓于名誉, 生矫激病. 噫, 浓之为毒甚矣!吾以一味药解此, 曰:淡 ---明 郑瑄好人歌大地生万物, 惟人最为貴人中有好人,又是人之瑞好人行好事,好人怀好意好人读好书,好人入好队好人敬父母,真如敬天地,好人惜阴骘,胜是惜名誉好人戒好色,好人轻货利好人节服食,好人羞局戏好人不杀生,好人不造罪 好人不匿怨,好人不立异好人必大量,好人必正直好人必小心,好人必远虑好人有理智,好人有仁义好人有信行,好人有廉耻恶人骂好人,好人不答对恶人打好人,好人只躲避恶人求好人,好人也周济。
虽然常吃亏,自有便宜处贫贱做好人,自然衣食给富贵做好人,一发行得去少年做好人,到底决成器老年做好人,福寿增万倍恶人做好人,消尽平生秽好人做好人,传与儿孙继我要学好人,一生学不会但愿好人多,代天扶元气 ---明 陈继儒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乎,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清 曾国藩五个第一法 宁耐,是思事第一法;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 置富贵贫贱、死生常变于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明 吕坤四、饮食养生饮食要言 言语既慎,仍节饮食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毎食宜淡,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肠人之当食,须去烦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人神惊,夜梦飞扬毎食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及菜,勿食生荏菜、生米、陈臭物,勿饮浊酒食毕当潄口令人牙齿不败凡热食汗出勿当风,感之发痉头痛令人目涩多睡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食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人不得夜食,夜勿过醉饱 ---唐 孙思邈细嚼慢咽 九十老翁言服饵之法,吃食须细嚼细咽,以津液送之,然后精味散于脾,华色充肌。
粗快则只为糟粕填塞肠胃耳 ---明 郑瑄晚饭只吃三二分 尹真人曰:三欲者,食欲、睡欲、色欲三欲之中,食欲为根吃得饱则昏睡,多起色心止可吃三二分饭,气候自然顺畅 ---明 龙遵叙古歌 人欲寿长久,夜饭须减口 ---民国 步翼鹏九十老人云 人问老人何以得寿,答曰:好吃的不多吃,不好吃的全不吃 ---清 赵翼饮食配伍禁忌 食猪肉,忌姜、羊肝 猪肝,忌鱼酢 猪心肺,忌饴 羊肉,忌梅子、酢 羊心肝,忌椒、笋犬肉,忌蒜、魚牛肉,忌姜、栗子牛肝、牛乳,忌魚 鸡肉、鸡子,同忌蒜、葱、芥、李 鸭子,忌李 鹌鹑,忌菌、朩耳 鲤鱼,忌鸡、猪肝、葵菜 鲫鱼,忌猪肝、蒜、鸡、糖 黄鱼,忌荞麦 鲈魚,忌乳酪 鲟鱼,忌干笋 蟹,忌柿、桔、枣 枣,忌葱、鱼 韭,忌牛肉、蜜 杨梅,忌葱 ---清 尤乘酒 宜: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却邪,逐秽暖水,能通行一身之表,引药至极高之分,此少饮之益 忌:热饮伤肺,冷饮伤脾,多饮伤胃,戌蛊膈,动火致吐血消渴,积湿生痰气足病,蓄热生痈疽及成痔漏,为害无穷,至丧命不可救药 ---清 徐文弼好酒﹙五不﹚ 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
暴洒切不可饮,饮必伤人此为第一义 酒戒酸,戒浊,戒生,戒狠暴,戒冷;务清,务洁,务中和之气 或谓余论酒太严矣,然则当以何者为至?曰:不苦,不甜,不咸,不酸,不辣,是为真正好酒 ---清 顾仲饮酒三不喜 一不喜大醉大醉不知人事,身如木偶,趣从何来? 二不喜晚酌午后无事时,即饮三五杯,半醉之际,满体皆春,果有乐趣至晚饮酒,醉势必卧,有何知觉,徒令酒毒停聚,伤害脏腑而已 三不喜连饮若惟图快速,予不知趣在何处,且有伤损肺气之虞 ---清 石成金五、起居养生起居有恒 体弱者从“食”、“ 眠” 二字用功,眠所以养阴,食所以养阳眠贵有一定时刻,而戒多思;食有一定时刻,而戒过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