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来宾市兴宾区各乡镇名称的由来.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02420006
  • 上传时间:2023-03-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51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来宾市兴宾区各乡镇名称的由来来宾县——唐天宝二年【743年】,原属于严州治下的怀义县被改名为来宾县县府衙门就设在由武东村向偏东方向不到一里地的地方唐朝笑面虎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下笔道:来宾“在都泥江北,来宾水东,故以为名”,可见来宾县的大名是以其地处来宾水以东而得名的来宾水是哪条河?它就是现在的北之江也,位于今之兴宾区的西北面    来宾镇——来宾县和隔壁的迁江县在1952年曾经哥俩好的进行了行政区划的合并,县府机关于1956年4月由城厢街迁至水落村地新建新城,县城定名来宾镇水落村就在来宾火车站的东面    迁江镇——唐贞观五年【631年】开始设州建镇,迁江镇曾叫古佳镇,先后为羁縻思刚州州治和迁江县治原址曾迁往瓦山村【今名雅山村】后又迁回因为在江边屡屡迁徙,烦死人啦,故在废州立县时索性更名为“迁江”了    凤凰镇——位于县境北部,离今之柳州边界已不是很远了它紧临凤凰岭下凤凰村,凤凰凤凰的叫起来顺嘴和溜口,属性就起名凤凰镇了    北五乡——位于县城北部,凤凰镇的西北面相传元至元十八年【1282年】始居的大老板化了一百五十两银子买地建村,故名“佰五”,佰五佰五,有点二百五神经兮兮不好听,就取谐音“北五”了。

          良塘乡——位于县境中部,今之兴宾区的西北面据传因原村西南莲花山水溢至此积蓄成塘,塘内水草丛生形成沼泽,后经排水改田造地,当地壮人称沼泽为“浪”,故名浪塘,浪塘浪塘,浪得水太多了,就简而化之名曰“良塘”多简洁    七洞乡——七洞乡是明朝广西迁江县北三农民造反起义的策源地,该乡位于县境北部的北三江边,曾名律街,约于清道光10年【1830年】更名“七洞”七洞圩旁的北三江河段有甘朝岩、兄岭、龙桐、牛腊下甫、牛腊村、钟山、那胡、山弄莉等七个岩洞分布,洞中有水溢出汇入北三江中,据此而得七洞之名桥巩乡——位于县境中部的红水河北岸,在今之兴宾区的西边约于清道光10年【1880年】建圩,因圩东有座古石孔桥,壮话叫“桥巩”而得名人体穴位有叫桥弓穴的,手法上也有推桥弓的,桥巩桥弓叫的多么地撞僮壮啊    石陵乡——位于县境西南边缘的柳邕公路上,明洪武14年【1381年】前已有石陵圩,该圩西南有一池塘,塘中块石林立,塘边原有一庙,据说先人到该庙求雨得雨、祈福福至,极为灵验,故名“石灵”后演变为取其谐音“石陵”作地名信命相祈祸福的连锁或传销分子,不妨去领教一下    大里乡——位于县境西南边缘地带,先人约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从山东省迁移至此建村,是时人多姓李,以姓氏而取地名为“大李”,后外人因见“大李”其地地处群山丛中,属于山里,遂取“李”的谐音作地名,故有“大里”此名。

      凡李姓连锁人,“连”得累了,不妨到大里的群山里,寻根问祖逍遥一下     平阳乡——位于县境西部的边缘山区,清代之前即已建圩,因圩地宽阔平坦而取其名    溯社乡——位于县境西北角红水河的石山区中,先人约于清康熙21年【1682年】于今红河渡口处建村并立“社王”,当地壮语称渡口为“溯”,而此“溯”临近社王之下,故名地名为“溯社”    陶邓乡——位于县境南部,约于明崇祯16年【1643年】陶、邓两姓氏人到此建街而得其名    小平阳乡——位于县境南部,因圩场一带地势平坦而取此名    五山乡——位于县境南部,因境内有狮子山、大甲山、龙船山、茫山、牙山等五座大山而得名    三五乡——位于县境中南部,相传该地圩场过去只有春节前三至五天之内成圩而以此得名“三五”    良江乡——位于县境中部,先人因圩场北面有个冬暖夏凉的凌水名叫“凉江”而取圩名为“凉江”,后渐演变为谐音“良江”     城厢乡——位于县境中部,别名老来宾,又名厢里,原为县治,故名城厢    蒙村乡——位于县境东部,因圩场最初为蒙氏创建而名    寺山乡——位于县境东南部,居民多为早年从广东迁移到此定居,圩场紧挨在金峰寺山脚下,因此原先曾名“寺脚”,后称“寺山”。

          石牙乡——位于县境东南角,先人因村旁山石多似牙形而取其名南泗乡——位于县境东部,据传圩场于清代曾由本乡云南村迁到此处,1941年再度迁来原址云南村边有条小河自南向北流过,人们既恋旧址,更恋新居,为寄托对故地的眷恋情思,便将新址名为“南泗”(“南”字取自原村名,“泗”即河水之意)正龙乡——位于县境内东北部,据传当地“龙脉”自扇山经圩场穿越红水河往蒙村,而此圩地于“龙脉”正中故名“正龙”    高安乡——位于县境东部该地旧名“高案村”,原地势较为低洼清道光19年【1839年】5月间红水河暴涨漫没该村,村民迁居地势较高的今址之上始得安宁后据此更名为“高安”    大湾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因大湾圩位于红水河大转弯处河岸边上而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