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概论》02旅游的主体—旅游者课件.pptx
44页灵犀地2022年7月17日 旅游的主体旅游者 The main body of tourism-tourists第二章01旅游者的定义02旅游者的产生条件03旅游者的类型和特点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旅游者的定义SUBTITLE 旅游者的产生条件我想去桂林 我想去桂林是歌手韩晓于1994年演唱的一首歌,当时红遍了大江南北这首歌词作者陈凯塑造了一个渴望游桂林,渴望置身于山水风光之中,但又苦于时间与金钱的矛盾而无法实现愿望的人物形象歌词节选如下:案例导入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1结合这首歌的歌词,说一说旅游者外出旅游需要具备哪些客观条件?2具备了客观条件,就一定能产生旅游者吗?案例思考 根据此定义,在24小时的时间范围内,可以列入旅游者的人员包括以下几种:n 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等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n 为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会议或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n 因工商业务而出国旅行的人。
n 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前来访问的人员,即使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也视为旅游者第一节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一)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 1旅游者 同时,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也规定了以下几种人员不属于旅游者:抵达某国就业任职(不管是否签订合同)或者在该国从事营业活动者,均不能列为旅游者到国外定居者到国外学习,膳宿在校的学生边境地区日常越境工作的居民临时过境而不停留的旅游者,即使在境内时间超过24小时也不算作旅游者第一节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一)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 2非旅游者 过夜的旅游者又称“旅游者”(tourist),是指到一个国家进行短期访问,停留至少24小时的游客其访问的目的可以是消遣(包括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宗教、体育运动等),也可以是工商业务、探亲、公务出差、会议等第一节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二)罗马国际旅行旅游会议的定义 1过夜的旅游者 不过夜的旅游者又称“短程游览者”(excursionist),是指到一个国家进行短期访问,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游客(包括乘船旅游者)1968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和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先后正式通过罗马定义,并建议各国都能采纳这一定义。
第一节10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二)罗马国际旅行旅游会议的定义 2不过夜的旅游者 国际游客包括以下几类:(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务、学习或过境而进入另一国家者2)中途在某国短暂停留的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3)停留时间不足一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游者4)负有不足一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5)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侨民第一节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1国际游客下列人员不属于国际游客:(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职位的人员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到他国进行访问的人,以及他们的随从人员3)流亡者、流浪者或边境的工作人员4)打算在另一国停留一年以上者第一节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2非国际游客 根据旅游者在我国停留时间的不同,海外游客可分为海外旅游者和海外一日游游客1)海外旅游者:又称入境旅游者或过夜旅游者,是指来华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2)海外一日游游客:又称入境一日游游客,是指来华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第一节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四)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 1海外游客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的规定,以下几种人员不属于海外游客:(1)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随行人员。
2)外国驻华使馆官员、外交人员及其随行人员和受赡养者3)在我国驻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4)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机组人员5)边境地区往来的边民6)回大陆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7)已经在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侨民8)已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第一节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四)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 1非海外游客 1984年,世界旅游组织参照国际旅游者的定义,对国内旅游者做出如下定义:任何以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为目的,而在其居住国,无论国籍如何,进行一年以内旅行的人,均视为国内旅游者在此定义下,国内旅游者也被划分为过夜国内旅游者和不过夜国内旅游者,同国际旅游者的界定划分相一致,两者的根本区别就是在旅游地逗留时间是否超过24小时第一节 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一)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一)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1973年,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评审委员会提出的国内旅游者定义为:国内旅游者是为了出差、消遣、个人事务或出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原因离开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单程)的人,不论其是否当日返回。
在美国进行国内旅游者统计时,这一定义被广为使用第一节 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二)北美和欧洲国家的定义(二)北美和欧 洲国家的定义1北美国家的定义 英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为: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并至少过夜一次的人法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为:基于上下班以外的原因,离开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未超过4个月的人第一节 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二)北美和欧洲国家的定义(二)北美和欧 洲国家的定义2欧洲国家的定义 国内(过夜)旅游者是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第一节 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三)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三)中国国家 统计局的定义1国内(过夜)旅游者 国内一日游游客是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千米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内游客第一节 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三)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三)中国国家 统计局的定义2国内一日游游客2 旅游者的产生条件第二节一、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支付能力u 可支配收入:即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u 可自由支配收入:又称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即社会规定由个人所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预支)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一)支付能力第二节一、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二)闲暇时间 1闲暇时间的定义 闲暇时间并非通常所说的“8小时以外的时间”,而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其他必需的时间之外,可以用来自由支配、从事消遣娱乐活动或其他任何活动的时间,也称自由时间或可随意支配时间二)闲暇时间第二节23 一、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二)闲暇时间 n 平日的闲暇时间(daily leisure)n 周末的闲暇时间(weekend leisure)n 公共假日(public holiday)n 带薪假期(paid holiday)(二)闲暇时间2闲暇时间的类型第二节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闲暇时间的类型 有关需求的学说,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1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闲暇时间的类型 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如图2-2所示。
图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图2-3 五类需求的关系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求的5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低一级的需求获得满足后,高一级的需求就成为个人追求的目标在某些时刻,可能会同时存在好几类需求,但每一类需求的强度不是均等的五类需求的关系如图2-3所示第二节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闲暇时间的类型 1)尊重感的需求 如去往多数人难以前往的异国名胜旅游,常常会受到其他人的羡慕和崇敬,从而有助于满足个体受尊重的需求因此,对于部分人来说,这种尊重感的需求可以成为驱使其外出旅游的内在动因2需求层次理论对旅游的影响第二节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自我实现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自我实现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旅游是一种极富象征性的活动,对于某些旅游者来说,外出旅游有助于体现自我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然而,这种需求只对少数的旅游者起激励作用,而不适合用来解释大众旅游活动的动机2需求层次理论对旅游的影响第二节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二)麦金托什的旅游动机论美国旅游学教授罗伯特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可以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即身体健康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交际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的动机。
第二节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三)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帕洛格通过对美国各地5 000多人的个性心理特点及其与旅游目的地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把人的心理状态划分为5种类型,即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和多中心型不同旅游心理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旅游动机和心理特点,如图2-4所示图2-4 斯坦利帕洛格心理类型模式第二节30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三)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自我中心型的人,特点是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爱冒险在旅游的行为表现上,这类型的人喜好安逸和轻松,活动量小,喜欢熟悉的气氛和活动自我中心型1第二节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三)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多中心型的人,特点是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在旅游的行为表现上,这类型的人喜新奇、好冒险,活动量大,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喜欢到不为人知的旅游地体验全新的经历多中心型2第二节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三)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中间型介于两个极端类型之间,是一种特点不明显的混合型,他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常不苛刻,但一般会避免选择传统的旅游热点或风险较大的旅游景点。
中间型3第二节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三)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这两个类型分别属于两个极端类型和中间型之间的过渡类型近自我中心型和近多中心型4第二节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四)田中喜一的旅游动机论日本学者田中喜一认为,旅游动机是由心情动机、身体动机、精神动机和经济动机4种基本类型构成的表2-4略)3旅游者的类型和特点第二节 一、观光型旅游者 观光型旅游者是指以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活动内容的旅游者,是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旅游者类型1)出游的季节性强2)观光型旅游者通常喜欢去知名度高的景点旅游3)在旅游过程中花费不大观光型旅游 (4)重游率低第二节 二、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是指以娱乐、消遣为活动内容,以放松心情、消除紧张、释放压力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1)在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及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等方面,娱乐消遣型旅游者与观光型旅游者基本相同2)娱乐消遣型旅游者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且通常追求物有所值3)重游率较高第二节 三、文化型旅游者 文化型旅游者是指以文化交流为活动内容以追求精神文化的满足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1)文化型旅游者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求知欲2)大多数文化型旅游者具有专长或特殊兴趣。
3)选择旅游线路时,主要看重其文化内涵4)文化型旅游者为了了解一个旅游地的全貌,可能会多次重游第二节39 四、医疗保健型旅游者 医疗保健型旅游者是指通过参加一些有益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旅游活动,达到消除疲劳、增进身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