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运用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doc
3页如何运用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详案必须写有“学情分析”,应付教案的检查,虽然每次都完事,但对“学情分析”从来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都是照抄一通顾志跃专家的讲座,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知道了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应该说,无论是传统课程所强调的因材施教,还是目前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都对学情分析给予了高度关注然而,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对如何进行学情分析感到比较迷茫,呈现出两种态势:一是学情分析简单化,将学情分析看成学生的考试成绩,以班级均分在年级排名定等级,以学生个体分数在班级的排名将学生分层次;二是分析经验化,进行学情分析仅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界定教学重难点。
那么,学情分析究竟该如何进行呢? 1、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学情分析就是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认知方式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实质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学情分析的目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搭建学生通往教材的桥梁,使教师的教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学,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学的动机和愿望,因学定教,因学施教,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 其实每个老师都进行过学情分析,如谈话、提问、测试、问卷调查、查阅学生档案、向前任教师了解情况以及家访等,只不过以前可能没有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在各种学情分析的方式中,我用的较好的是课堂交流和日记交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而始终看着学生,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以及交流问答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疑问和困惑,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领学生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对问题有更深的或新的认识,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课堂交流问答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回答是否有依据,语言是否规范等我常常激励学生记日记,日记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日记之所以能够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在于它的隐秘性学生往往有一些隐秘的想法和微妙的情感,不愿意公开说或当面不便于表达,也有的是表达不清,而在日记中却能够流露出来,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些思想情感,及时和学生沟通,这样日记便成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通过日记交流,老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基于学生问题开展学情分析,这是进行学情分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既可以更清晰地探明学生的学习起点,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使教学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基于学生问题开展学情分析,关键在于如何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布置课前预习来开展学情分析利用预习提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教师在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编制预习提纲并在新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围绕提纲进行预习,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提炼,这些源自学生的问题正是教师备课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确定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依据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学情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学情分析,更要在行为上为提高学情分析的质量而付出应有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