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G901-4板PPT培训课件.ppt
98页六、板式楼梯 一)普通板式楼梯 二)下端滑动支座板式楼梯 *1 一)普通板式楼梯 1.第一跑与基础的钢筋排布与构造 1)与条形基础相连 (1)根据支座的设计支承假定确定上部钢筋的 弯折锚固水平段长度; (2)下部纵向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 (3)第一根分布钢筋距支座的距离; *2 (4)有抗震设防要求时,上、下纵向钢筋在支座内的 锚固长度要求; (5)人防楼梯的纵向钢筋锚固,拉结钢筋的设置 *3 2)第一跑支座为楼板 1)满足直线锚固长度时可不弯折; 2)抗震设计时应满足抗震锚固长度的要求;弯折 锚固时水平段排布在下2; 3)与筏形基础相连时,可参照其做法 *4 2.AT型楼梯(无水平段) 1)根据支座的设计支承假定确定上部钢筋的弯折锚 固水平段长度; 2)上部钢筋在上支座可伸入平台板内直线锚固,或 伸至楼梯梁对边弯折锚固; *5 3.DT型楼梯(上、下端有水平段) 1)纵向钢筋在支座的锚固做法同AT型楼梯; 2)梯段弯折处,阳角纵向钢筋应连续布置,阴角 钢筋需截断,延伸长度为la; 3)弯折交接处应设置一根分布钢筋; *6 4.DT型楼梯(中段有水平段) 1)弯折处纵向钢筋在阳角连续配置,在阴角处钢 筋需截断,延伸长度为la; 2)弯折交接处应设置一根分布钢筋; *7 楼梯踏步板受压弯中间断裂 *8 板式楼梯断成三节、下部钢筋压屈 *9 梁式楼梯中间平台段折断破坏 *10 板式楼梯中部折断破坏 *11 楼梯梁破坏、与平台板拉脱 *12 二)下端滑动支座板式楼梯 1.ATa型楼梯 1)楼梯段均由踏步段组成,下端为滑动支座为楼 梯梁; 2)上、下层纵向钢筋通长设置;上端应满足抗震 锚固长度laE; 3)端部根据不同抗震等级设置附加钢筋。
*13 2.ATb型楼梯 1)下端为滑动支座为楼梯梁挑板上,厚度应不小 于150mm(预埋件锚筋长度为120mm); 2)上、下层纵向钢筋通长设置;上端应满足抗震 锚固长度laE; 3)端部根据不同抗震等级设置附加钢筋 *14 3.滑动支座的构造 4.预埋钢板 *15 5.ATc型楼梯(不设滑动支座) 1)踏步板两侧设置边缘构件(暗梁),宽度为板厚 的1.5倍; 2)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数量,抗震等级为一、二 级时为6根,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为4根,钢筋直 径不小于12,且不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3)边缘构件的箍筋为6200,拉结钢筋为6600 且两端135 弯钩,直线段10d; 4)纵向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应符合抗震受拉钢筋的 锚固要求,下支座不能满足直线锚固长度时,可采 用弯折锚固方式 *16 *17 学校楼梯间地震倒塌破坏 *18 汉旺镇宿舍楼梯间地震破坏 *19 七、基础钢筋排布 一)柱、墙纵向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 二)扩展基础 三)筏形基础(梁式筏形、板式筏形 ) 四)桩基础、桩承台 五)防水板 *20 一)柱、墙纵向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 1.柱纵向钢筋在锚固区内保护层大于5d 1)纵向钢筋在基础内满足直线锚固长度,水平段不 小于6d且不小于150mm; *21 2)采用弯折锚固时,弯折前的竖直段投影长度不 应小于0.6labE(0.6lab),弯折后的直线段不小于 12d; 3)在基础内固定纵向钢筋的箍筋不少于两道,且 间距不大于500mm; 4)第一道固定纵向钢筋的箍筋距基础顶面100mm *22 5)独立基础柱为轴心、小偏心受压的扩展基础高度不 小于1200mm,或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不小于 1400mm,四角及间距为1000mm的纵向钢筋伸至板底 网片上水平弯折,其他钢筋需满足直线锚固长度; *23 6)柱基础为筏形上反基础梁时 (1)柱纵向钢筋锚固长度从基础梁顶面算起;且 也需要伸至筏板内; (2)在基础梁内保护层厚度(有水平加腋)大于 5d,仅设置固定箍筋; *24 7)柱基础为筏形下反基础梁时 (1)柱纵向钢筋伸至基础梁底部,并满足直线锚 固及弯折锚固要求; (2)在基础梁内满足保护层厚度大于5d,在基础 梁范围内设置柱非加密区箍筋(非复合箍筋); *25 2.柱纵向钢筋在锚固区内保护层不大于5d (5d ) 1)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同前; 2)在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钢筋,构造 钢筋直径不应小于d/4(d为较粗纵向钢筋直径); 3)附加构造钢筋在锚固区内的间距不应大于5d (d为较细纵向钢筋直径),且不应大于100mm; 4)当附加横向构造钢筋为箍筋时,可作成封闭箍 筋(非复合箍筋),弯钩后的直线段5d; 5)在柱纵向钢筋锚固区内,固定箍筋与横向构造 箍筋可合并设置,但应满足附加横向构造箍筋的 要求; *26 6)柱基础为筏板的边、角部时 (1)附加横向钢筋可做成开口箍筋,固定箍筋单 独设置且应满足附加横向钢筋的直径及间距要求; (2)附加横向钢筋也可做成封闭箍筋与固定箍筋 合并设置; *27 (3)利用筏板封边纵向钢筋、基础梁腰筋作为附加 横向钢筋(不足部分另补);从柱边延伸长度应不 小于la; *28 7)柱基础为上反基础梁时 (1)在梁范围内设置附加横向箍筋,筏板内设置 固定箍筋; (2)当设置基础梁端水平加腋时,不满足保护层 厚度大于5d,可使加腋的水平构造钢筋满足附加横 向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要求,柱内只设置固定箍筋; *29 8)柱基础为下反基础梁时 (1)在筏板范围内设置固定箍筋; (2)在梁范围内设置柱加密区封闭箍筋,间距不 大于100mm,可不设置复合箍筋; (3)任何情况下柱纵向钢筋不得与筏板、基础梁 等纵向受力钢筋点焊固定; *30 2.混凝土墙纵向钢筋在基础内锚固 1)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按受拉钢筋要求在基础内 锚固; 2)满足直线锚固长度且能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可 在端部不做水平弯折; 3)弯折锚固竖直段长度应不小于0.6labE(0.6lab) 且弯折后的直线段为12d; *31 4)基础厚度较大,考虑竖向分布钢筋的固定时,可 根据实际情况“隔一布一”或每隔1米有一根钢筋 伸至基础底板; 5)在锚固区设置2道水平分布钢筋且间距不大于 500mm的水平固定钢筋,并每层均设置水平拉结钢 筋,不容许点焊固定; 6)竖向分布钢筋在锚固长度范围内保护层厚度 5d,应配置横向构造钢筋,构造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d/4(d为较粗纵向钢筋直径); 7)附加构造钢筋在锚固区内的间距不应大于5d (d为较细纵向钢筋直径),且不应大于100mm;若 能满足固定要求,水平拉结钢筋间距可根据具体 情况布置; *32 竖向分布钢筋保护层厚度 大于5d *33 8)墙纵向分布钢筋基础为上反梁 (1)墙纵向钢筋锚固长度从基础梁顶面算起;且 也需要伸至筏板内; (2)直线锚固、弯折锚固长度的要求同前; (3)基础梁范围保护层厚度 5d时,可结合基础 梁的腰筋设置横向构造钢筋; *34 9)墙纵向分布钢筋基础为下反梁 (1)直线锚固、弯折锚固长度的要求同前; (2)基础梁范围保护层厚度 5d时,可结合基础 梁的腰筋设置横向构造钢筋; *35 3.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在基础中锚固 1)竖直段满足应不小于0.6labE(0.6lab)且弯折后 的直线段为12d; 2)在锚固区内至少设置两道且间距不大于500mm水 平固定钢筋,且水平拉结钢筋每层均设置; 3)当外侧竖向钢筋保护层厚度5d时,应设置附 加水平构造钢筋; *36 4.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与筏形基础钢筋搭接 1)外侧竖向受力钢筋与筏板底部受力钢筋搭接,并 应满足最小搭接长度;此种做法需设计方在图纸中注 明或设计方同意; 2)内侧竖向钢筋竖直段应不小于0.6labE(0.6lab), 且伸至筏板底部,弯折后的直线段为12d; 3)水平固定钢筋作法要求同前; *37 二)扩展基础钢筋排布及构造 1.独立单柱基础底板钢筋排布及构造 1)边长小于2500mm时应通长配置; 2)长向钢筋在最下排,短向在上排; 3)第一根钢筋距基础边为1/2设计间距且不大于 75mm; *38 4)边长2500mm时,除第一根钢筋不减短外,其他 钢筋可减少10%交错排布;长向在下层; 5)柱形心与底板形心不重合时,短向不大于1250mm 不减短,长向大于1250mm时减短10%交错排布(注 意减短的计算长度); *39 2.独立双柱基础底板钢筋排布及构造 1)两个方向均不应减短配置 2)下部钢筋柱边至基础边短向在最下排(或设计文 件注明层、排位置); 3)上部钢筋为网片时,长向在上排(锚固长度); *40 4)双柱基础设置暗梁时,底板短向钢筋在下排; 5)暗梁的箍筋与底板短向钢筋在同层; 6)暗梁纵向钢筋在端部弯折90 直线段12d; *41 3.独立短柱深基础钢筋排布及构造 1)单独短柱独立深基础 (1)短柱四角及每隔1000mm竖向钢筋伸至底板 水平弯折;其他竖向钢筋锚固长度为la; (2)拉结钢筋直径同箍筋,且“隔一拉一”; *42 2)双柱短柱独立深基础 (1)底板长向钢筋在下层;钢筋减短配置要求同 独立基础; (2)其他同单独短柱深基础; *43 4.基础联系梁钢筋排布及构造 1)整体式基础联系梁 (1)基础联系梁设置的目的; (2)上、下纵向钢筋在支座锚固起算位置; (3)第一道箍筋的排布位置; (4)纵向钢筋不应采用绑扎搭接连接; *44 2)单独设置的基础连梁 (1)设置的目的及工作状态; (2)上、下纵向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且不应采 用绑扎搭接连接; (3)第一道箍筋的排布位置要求; *45 5.条形基础底板钢筋排布及构造 1)条形基础分两种:包括墙下条形基础和梁板式条 形基础,配筋方式及排布均相同; 2)基础宽度2500mm时,可减短10%交错配置; 3)底板宽度方向的钢筋排布在下排,长度方向为分 布钢筋排布在上排,分布钢筋搭接长度150mm; 4)分布钢筋距基础边缘75mm; *46 5)十字交叉及丁字交叉处,钢筋长度不得减短,沿 一个方向通长贯通布置; 6)另一方向底板受力钢筋排布至基础宽度1/4处, 并与分布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为150mm; *47 8)条形基础转角、一字形端部,两个方向底板受力 钢筋贯通排布; 9)一字形端部长度方向钢筋排布尺寸不小于宽度方 向的尺寸,若未注明钢筋的直径及间距,可同宽 度方向; *48 10)梁板式条形基础的箍筋与短向受力钢筋同层, 分布钢筋从梁边75mm处开始排布; 11)端角部底部有延伸时的做法。
*49 6.条形基础底部不平钢筋排布及处理措施 1)底部不平应采取放坡处理,坡度宜为1:2; 2)柱底部应采用分布钢筋转换为受力钢筋; 3)台阶式放坡分布钢筋延伸长度为la *50 三)筏形基础 1.基础梁纵向钢筋的连接位置 1)上部在支座边1/4l范围内也可以在支座内锚固; 2)下部在跨中1/3l范围内; 3)采用机械连接可在任意位置,但同一连接区段接 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51 2.基础梁两种箍筋配置的排布及构造 1)梁端部采用“原位标注”跨中采用“集中标注 ”(非端部为箍筋加密区); 2)两种箍筋交接位置需排布定位分界箍筋,且应按 配置较高的箍筋排布; 3)支座范围内应按梁端箍筋要求配置; 4)基础次梁箍筋的排布及构造做法可按基础主梁 *52 3.基础梁有竖向加腋钢筋排布及构造 1)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加腋内的箍筋与基础梁箍 筋配置相同,仅高度尺寸变化; 2)柱范围内的箍筋配置与基础梁箍筋相同; 3)基础次梁有竖向加腋时可参考基础主梁做法 *53 4.基础梁端部钢筋排布及构造 1)端部无外伸 (1)上部钢筋伸入支座内满足直锚可不弯折;不 满足直锚应伸至端部向下弯折15d; (2)下部钢筋伸至尽端向上弯折15d,水平段应不 小于0.6lab; *54 2)梁端部等截面及变高度外伸 (1)上部第一排钢筋应伸至端部向下弯折12d,第 二排钢筋伸入支座内满足直锚长度la; (2)下部第一排钢筋伸至端部向上弯折12d,第二 排钢筋伸至端部不需要弯折; (3)腰筋应伸至外伸梁的端部; (4)外伸段变高度时作法同上。
*55 3)基础梁箍筋、腰筋、拉结钢筋排布及构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