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的小学创意物化指导策略.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597167902
  • 上传时间:2025-01-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2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的小学创意物化指导策略    Summary: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脑力思维目前很多小学正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借助此课程能够达到新的教学目标《小学综合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小学阶段,应当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创意物化和解决问题等几大类对学生积极有针对性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创造力,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创新,美化和设计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创意物化的开展是相当重要的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创意物化的能力遵循的几点要求出发,提出相关的策略Keys:小学综合实践;创意物化;策略引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于2017年颁布实施其中对课程目标的设定有明确的指出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时,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和策略,围绕课程开展方向进行,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具有担当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价值体认知力、具有责任担当意识、提升面对突发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培养创意物化能力1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意物化能力遵循的几点要求1.1尊重学生的成长和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智力,体力,劳力等各方面待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步的发展,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小学生天性好奇,充满求知欲,有冒险的心里,他们对新事物有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创意物化教师,首先应当尊重学生的特征和能力,结合社会生活及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接触,在具体的活动中达到创意物化目标的实现,学生对环境和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1.2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想法创意物化是一个具有创新性质的活动,而求同的思想和抄袭的物化,会使创意物化的质量和效率比较低下,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中,应当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全程主动的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各个环节中发挥独特的思维和想象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创意物化指导策略2.1贴近学生生活,做到物尽其用创意来源于生活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他们的知识不仅是在课堂学习中不断获取,而且也来自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创意物化活动课的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创意物化教学内容时,教师需凭借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并把创意融入实际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动手、动脑的乐趣例如,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动画片”教学时,教师可事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根据学生对各类动画片的喜好,开展针对性的备课动画片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一定的陪伴作用,如《小猪佩奇》《海绵宝宝》《大耳朵图图》等动画片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鼓励学生选择动画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有的学生还能在动画片故事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并创编新故事教师可积极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结合其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学习兴趣。

      教师可在课前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动画片制作过程的视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了解动画片制作的方法后,他们便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创编故事并借助等工具进行拍摄,以掌握基本的拍摄技能,还可借助简易的动画制作软件完成动画制作如此一来,助力小学生将创意转化为作品,并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向同学展示成果,循序渐进地形成创意物化的意识2.2联系现实生活,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化的教育方法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情,他们也更容易接受,能不断提升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把脑海中的创意转化为实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有效掌握创意物化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知识积累和物化技巧,有效提升自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教师可结合不同学科内容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在材料准备充足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参考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动手设计并制作日常生活用品,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既能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创意物化探究的活动中,培养其创意物化的意识,又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开展奇思妙想,助力创意物化活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2.3彰显转化方式之“化”,丰富造物体验创意物化之“物”是成果的具体体现,创意物化之“化”则是把创新想法融入实际操作,是过程的呈现在“物”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转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采取不同的转化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完成造物目标,进而体验造物的成功与乐趣通常,教师可通过布置创意物化任务、明确实践活动要求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技巧,帮助他们将创意想法转化为实物,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沉浮的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回忆落叶因为表面张力可浮于水面的现象,再鼓励学生按照任务清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发与设计出不沉于水底的水上漂浮创意新装置在从“造”到“物”的转化过程中,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了造物的愉悦,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也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2.4引导学生开展有效互动,促使其热情投入创意物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区别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和表现,积极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创意物化的学习内容与技巧,调动他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十分必要。

      对于学生在创意物化学习中的素材准备、作品设计与制作,需要教师予以精心指导与此同时,通过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可能性”教学时,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一系列可能或不可能的事例,并简单说明理由教师为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探究小组,鼓励学生围绕自身的经历和切身感悟,开展生生互动随后,师生之间也进行动态的、持续的教学互动,充分发挥沟通交流的作用通过开展有效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动脑,能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讲述多个事实,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结束语体验和享受学习过程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关键,学生享受物化成果则可产生参与后续活动的动力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体验过程、分享物化成果,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创意物化活动的热情,进而提高其综合素养Reference[1]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10/30/content_5235316.htm[2]钱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创意物化[J].小学教学研究,2019(31)[3]姚玉燕.“创意物化”视角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析[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5)[4]王启迪.综合实践活动课创意物化的实践探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7)[5]邓芹.创意物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融合应用探研[J].成才之路,2021(2)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