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第四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2021-2022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第四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传记文章,回答文章后的问题25分)钱学森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高才生经过日日夜夜的海上颠簸,钱学森乘坐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终于来到了大洋彼岸 钱学森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在航空系攻读硕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师资雄厚,可以说是名师荟萃,有教学人员近两千人这里集中了许许多多驰名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院士正常的、繁忙的学生生活开始了开头,钱学森选修了航空系的六门课程他发现,每一门课程的教授都是风度不凡,讲课非常精彩因此,都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同时,这里的教学方式又跟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习环境相当宽松,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这很适合钱学森的学习特点,他认真听讲,一丝不苟不久,人们发现这位个子不高,闪烁着一双乌黑大眼睛的潇洒英俊、才华横溢的中国学生,学业成绩异乎寻常钱学森的学习精神和学业成绩在班级里总是最突出的,这给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普遍感到,中国学生钱学森才智过人,思想敏捷,接受事物快,回答教师的提问既准确无误,又干净利落。
特别是钱学森的数学才能,令包括数学老师在内的许多人都感到吃惊他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力,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都是非凡的投师冯·卡门教授钱学森永远铭记父亲的教诲: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最有力量的,这便是知识为此,钱学森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师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立志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钱学森矢志不渝的信念冯·卡门曾对钱学森说:“人类要发展,就一定要征服空间,揭开宇宙的秘密这就离不开航空和火箭技术,离不开空气动力学而目前还很贫穷的国家和民族,要想赶上强国和富国,更需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武装年轻人,你为祖国服务的思想很好这对你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冯·卡门向钱学森提出了几个有关力学方面的问题出乎冯·卡门教授意料的是,钱学森对这些问题竟然对答如流,他感到,这位中国学生具有超越一般学者的智慧和极其敏锐的思维判断能力,于是,当即表示,愿意破格录取钱学森为他的博士研究生冯·卡门把数学看作是打开自然界秘密的得力工具和基础技能所以,他非常注重数学功底而钱学森恰恰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具有潜在的数学优势和天赋,这正好是冯·卡门所乐意见到的他对钱学森的数学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做了这样的评述:钱学森在许多数学课题上和我一起工作。
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能成功地把它与准确洞察自然现象中物理图像的非凡才能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青年学生,他帮助我提炼了我自己的某些思想,使一些很深的命题变得豁然开朗这种天资是我所不常遇到的,因而,他和我成了亲密的同事节选自魏根发、祁淑英《钱学森》)(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钱学森选修了航空系的六门课程,每一门课程的教授都是风度不凡,讲课非常精彩,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B.钱学森的学业成绩在班级里总是最突出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教师普遍感到中国学生才智过人,思想敏捷 C.钱学森对冯·卡门教授提出的所有数学问题都对答如流,这让冯·卡门教授很是意外D.本文通过钱学森在美国求学的经历,让我们感知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E.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习环境相当宽松,教学方式跟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这恰好适应了钱学森的学习特点2)根据全文请概括说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怎样的特点?(6分) (3)钱学森的学习优势体现在哪几方面?请分条陈述6分) (4)请你就对“信念”、“天赋“两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本中钱学森留学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参考答案:(1)(5分)BC(B项“中国学生”不对.C项“所有数学问题”不对答对一项得2 分,全对得5 分)(2)(6分)①名师荟萃,广纳全球科学名流 ②每位教授都风度不凡,讲课精彩 ③教学方式独特,学习环境宽松 ④没有民族偏见,激励学生报效祖国 ⑤师生关系平等融洽,相互尊重 ⑥关注学生的扎实基础、潜质、想象力等一点1分,共6分) (3)(6分)①信念坚定,心系祖国,治学认真,一丝不苟;②才思敏捷,接受事物快;③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具有潜在的数学优势和天赋;④具有敏锐的思维判断能力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4)(8分)参考要点: 信念方面:坚定的信念是人生奋斗的动力(信念是成才的炅魂)①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祖国作出贡献②选准具体的奋斗目标,为之矢志不渝,创造佳绩 天赋方面:天赋是成才的关键(天赋是成才的前提)①要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潜质优势 ②客观环境要适合天赋的发展要求 (观点明确,论述合理,理由充分,酌情给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状元资本家张謇张謇,字季直,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咸丰三年出生于一个富农兼小商人家庭16岁考取秀才,但因家道中落辍学,长期以游幕为生。
光绪十年(1884)重新致力于科举考试,次年参加乡试,以第二名中举,时称“南元”其间四次参加部会试不第二十年(1894)春,42岁的他,奉父命进京参加会试,高中一甲一名,循例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后,爱国救亡和维新变法的浪潮勃兴,要求独立发展民族近代工业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张謇愤于清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将会导致“尽撤藩篱”“喧宾夺主”的恶果,因此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他在光绪二十一年夏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比较明确地主张:尽速讲求商务、工艺,采取保护政策,各省设立商务局、工政局,提倡招商设局、建立公司,以谋抵制洋货倾销次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和在籍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分别在通州、苏州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状元不做官却改行办厂,这个现象诚然怪异,但并非偶然19世纪末,民族工业非常幼弱而又渴望发展根据历来痛苦的经验,民族工商业者把与官府打交道视若畏途,迫切希望有一种中间力量可以充当他们与官府之间的桥梁于是,像张謇这样的开明绅士应运而生了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以求解决集资难题。
拖到二十四年(1898),大生纱厂才正式在通州城西唐家闸破土动工,次年建成投产但开工以后需用棉花日多,资金周转更加困难张謇再次向官府求援,结果碰壁而归;请求另派殷富绅商接办,又未能得到许可张謇等走投无路,纱厂刚刚开工就准备出让、停产、闭厂,可见幼弱的民族近代工业前景是多么暗淡幸好这几年华洋机纱已经在通海地区畅销,纱价一直看涨大生纱厂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而且又可以节省大量长途运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总算初步站稳了脚跟大生纱厂的利润逐年增长,到宣统三年(1911)为止,共获净利370余万两,这就是张謇进一步创办各种企业的本钱从光绪二十七年到三十三年(1901-1907),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在辛亥革命前夜出现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而他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光绪二十八年着手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是清未第一所师范学校,同时还创办了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为了给各项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张謇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师范学校的测绘、蚕桑等科发展成为十几所职业学校但是好景不长,欧战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
大生资本集团很快由盛而衰,张謇被迫把全部企业交给债权人江浙财团接办,将近30年苦心经营的企业体系濒于土崩瓦解张謇晚年周旋于各派军阀之间,希望结束军阀混战,让民族资本主义有一个得以顺利发展的和平环境然而,时代的变化不以他的想法为转移,他的这些梦想必然走向幻灭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故这年春天,他曾赋长诗以寄孤愤结尾几句是:“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这不仅是他暮年处境的自我写照,也是整个民族近代工业的真实写照张謇常常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这严重拖累了大生出殡之日,南通万人空巷,近乎全城民众都赶来为他送行摘编自《中国通史》有删节)相关链接:①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摘编自百度百科)②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摘编自百度百科)(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两项是(5分)A.张謇的实业逐年发展壮大是因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节省大量长途运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成就大生纱厂,进而形成原始积累B.有着和上层密切关系的张謇是代表民族工商业者与官府打交道的中间力量,充当了他们与官府之间的桥梁,“状元办厂”出现绝非偶然C.欧战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加之军阀混战,苦心经营的企业体系土崩瓦解,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都无法顺利发展D.张謇常常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鞠躬尽瘁,努力为国为民,深受国人爱戴,出殡之日,南通万人空巷,近乎全城民众都赶来为他送行E.从状元到资本家,从官员到教育家,张謇以实业报国,以教育救国,壮丽辉煌的一生弘扬了爱国志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张謇成为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原因有哪些?(6分)(3)摘自百度的相关链接有什么作用?(6分)(4)你如何理解“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为什么说是他暮年的写照呢?(8分)参考答案:(1)EB(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2) 一、成功来自外因:甲午战后,爱国救亡和维新变法的浪潮勃兴,要求独立发展民族近代工业的呼声日益强烈;清廷的“昏聩”,外资于内地设厂,将会导致“尽撤藩篱”“喧宾夺主”的恶果,让其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二成功的内因 善于抓住机遇:张之洞奏派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利用这次机会开启状元办厂之旅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状元不做官却改行办厂;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以家乡为基地,进行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抛弃高官,兴办工业,走实业救国之路,倡导富国发展实业的思想每答出1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6分意思对即可但必须写出内外因)(3)内容上:丰富传主人格魅力,让读者了解传主得做出巨大的贡献,和获得的成就结构上:对主体内容进行补充,呼应上文内容艺术效果:真实全面展示传主,丰满传主的形象,引起读者仰慕之情4)这首诗意思是:内忧外患的环境,让张謇心力憔悴,举步维艰,实业救国梦碎暮年时,欧战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大生资本集团很快由盛而衰个人心血东流;军阀混战让民族资本主义无法有一个得以顺利发展的和平环境,没有强大国家做后盾创办实业必然走向幻灭。
1)试题分析:A.原因缺少D.深受国人爱戴,夸大事实C.原文企业体系濒于土崩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