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业药师考试之民族医药基础知识.doc
3页执业药师考试之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一、藏医药基础知识 1.藏医基础知识 (1)五元学说: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五元学说认为,五元各自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五元之间有相克相生关系土元“沉,稳,坚,黏”;水元“重、寒、湿、润”;火元“热,轻,锐,腻”;风元“轻,动,糙,燥”;空元“空,虚” (2)三因学说: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三因源于五元但藏医的三因学说具有生理和病理两方面的概念 (3)阴阳(寒热)学说:与中医阴阳学说内容基本相同2.藏药基础知识 (1)藏药理论:藏药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包括:藏药与五元,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1.藏药与五元:土元为药物生长之本源,水元为药物生长的湿能,火元为药物生长的热源,风元为药物生长的动力,空元为药物生长提供空间,五元缺一不可按照所含五元成分的多寡,药物分成土性药、水性药、火性药、风性药、空性药五大类 2.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1)六味:甘、酸、咸、苦、辛、涩药物气味由药物中的五元所决定土和水元生甘味;火和土元生酸味;火和水元生咸味;水和风元生苦味;火和风元生辛味;土和风元生涩味。
各药味有其自己的功能 (2)八性:重、腻、凉、钝、轻、糙、热、锐药物的八性源于五元,其中土元偏盛药物性能则重、腻;水元偏盛药物性能则凉、钝;火元偏盛药物性能则热、锐;风元偏盛药物性能则轻、糙 (3)十七效:柔、重、温、腻、温、寒、钝、凉、软、稀、燥、干、热、轻、锐、糙、浮十七效源于五元其中重、稳、温、钝、柔、腻六效源自五元 中的土元;热、锐、干、轻、燥五效源自火元;凉、稀、软三效源自水元;寒、糙、浮三效源自风元药效与疾病性质两两相对或相反,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2)配伍①配伍方法:分按味配方,按性、效配方,按化味配方 ②配伍原则:分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找温和配伍原则,加减原则和寒、热药性分别配伍原则 (3)治疗方法:有平息法、补益法等十八法 (4)剂型:主要有汤、散、丸、糊、酥油丸、灰丹剂、膏剂、药酒、胶囊等 (5)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饮食禁忌和妊娠禁忌 (6)部分重要常用方剂及功效 七十味珍珠丸:开窍醒神,镇惊熄风,活血通络 二十五松石丸:舒肝解郁,利胆退黄,消炎解毒 二十五珊瑚丸:醒脑开窍,疏筋通络,化瘀止痛 六味安消散:和胃健脾,导滞消积,润肠通便,理气,降脂。
仁青芒觉:解毒消炎,降水通淋,祛腐生肌,利尿消肿,滋补强身 仁青常觉:消炎解毒,健脾和胃,活血消肿,止痛 佐珠达西:疏肝健胃,消肿散结,解毒止痛 七味红花殊胜丸:清热消炎,保肝利胆,退黄止痛 五味岩精丸:清肝泻热,利胆退黄 二十五味鬼臼丸:祛风镇痛,调经止血,补气养血 洁白丸:健脾和胃,止痛止吐 大月晶丸:消炎解毒,和胃止酸,消食化痞 十三味鹏鸟丸:消炎止痛,疏通经络,开窍醒神 三十五味沉香丸:清瘟泻热,宽胸益肺,祛风通痹 十三味冥丸:清热解毒,理气通淋 ’ 降脂丸:清血除脂 二十九味能消散:祛寒化痞,消食,调肝益肾 十一味金色丸:清热解毒,化瘀 十味黑冰片:温胃消食,破积利胆 . 八味沉香散:宁心安神 志嘎汗散:清热解毒,消炎 二、蒙医药基础知识’ 1_蒙药的概念 在蒙古族医学理论指导下配制和应用的药物称为蒙药它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2.蒙药的标准 蒙药记载在《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藏药分册》和《维药分册》总计收载法定蒙药制剂167种,药材294种。
3.蒙医基础理论 蒙医学以阴阳五行、五元学说理论为指导,贯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内容包括三根理论、七素三秽的物质基础、辨证施治的基本方法等 (1) 三根:“赫依”、“希日”、“巴达干”为三根,是人体的本基蒙医用三根的动态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其中,“赫依”属五元之气, 中性,是生命活动(包括语言思维)的动力和支配者:“希日”属五元之火,是机体阳或热能的基物:“巴达干”属五元之土和水,是机体阴或寒性的基物它们单 一偏盛、偏衰或紊乱即导致疾病2)七素:又称七精分别为精华、血、肉、脂、骨、髓及红或白精,是机体的构成物质3)三秽:稠、稀、汗等三种排泄物,是七素生化过程中的产物,对诊治疾病有重要参照意义三根指“赫依”、“希日”、“巴达干”4)蒙医辨证施治:主要内容包括治则、立法、处方、疗术等通过寒或热药平息,峻或缓攻泻,刚或柔外治,宜或忌食谱,重或轻起居等十种措施,根据病情采用熟、清、解、温、补、和、汗、吐、下、燥、杀等具体疗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4.蒙药基本理论 蒙药是蒙古族医学防病、治病的重要工具其基本理论与其医学理论相对应蒙药的采集、加工和配制、应用,均有独特的理论指导。
其药学理论包括:药味(甘、酸、咸、苦、辛、涩)、药力(寒性和热性)、药能及药物功能等 5.蒙药配方原则 蒙医用药基本方式是用数味药配制而成的成方,称为方剂方剂的配制有其固有的理论依据,其主要内容有组方依据、配方准则及传统剂型等,通称为配方原则 (1)组方依据:包括依据药味配组;依据药物功能配组;依据药物化味配组 (2)组方准则:包括方剂组成;各组成数量和药量比例等 a.方剂组成:蒙医方剂多为相对固定的成方其组成与中医方剂近似,由君、臣、佐、使四个成员组成,而且多数原方中这些组成齐全,数量恒定方中 君药针对主病或病所,是一首方中必有的成员;臣药辅助君药治主病或治疗兼证;佐药专治伴随症或起预防作用;使药起引导或方内调和作用多数方药中佐、使较 难区分,故有时统称为辅药 b.方中各组成数量:蒙医药方各组成的数量主要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大致规定为:治轻病、病情轻的方中,君、臣各1味,佐2味,使3味组成;治中 病、病情中等的方中,君、臣各1味,佐3味,使5味组成;治重病、病情重的方中,君、臣各2味,佐5味,使9味组成所以蒙药方中味数7、10、18者居 多 c.方中药量比例:蒙医方剂中药量比例一般是恒定的,而且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动。
但尚未确定或需要调整时,应遵循下列原则之一: (1)按君药5份,臣药4份,佐药3份,使药各1份的比例确定 (2)来源于藏医经典的药方,则君药比其他组成略多或2倍,其他诸组成各1份3)传统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灰剂,油剂,搅合剂,酒剂 6.蒙医用药知识 蒙医用药知识包括用药方法、用药剂量和用药禁忌 1.用药方法:蒙医有口服、外敷、外涂、洗、泡、漱、熏、吸、喷、灌肠、腔内滴等用药方法其中口服最为多用,是蒙医传统用药的主要途径 2.用药剂量 (1)常用剂量:蒙医用药剂量较明确而恒定按成人计,汤剂:每次3~5g,一日3~4次;散剂:每次1.5~3g,一日2~3次;丸剂(除毒麻药另有规定外)11~15粒,一日1~2次 (2)儿童用药剂量:不满l周岁的婴儿,按成人剂量的1/8以下,1~5岁儿童按成人剂量的1/4,6~15岁儿童,按成人剂量的1/2分别计算用药 3.用药禁忌 (1)妊娠用药禁忌:一般毒剧、刺激性药、峻烈泻剂和具有稀血(活血)、破痞功能的药孕妇禁用;缓泻剂和具有利尿、活血化瘀功能的药孕妇慎用 (2)病证用药禁忌:一定要辨别病证的寒热性质,对热证忌热、温性药,对寒证忌寒、凉性药。
(3)老年、儿童用药禁忌:对老年、儿童一般禁用峻泻剂和入有草乌且味数少的制剂 (4)饮食禁忌:用药期间尽可能忌过寒或过热性、酸、辣等刺激性食品和生水、生食物,以及具有与病证不和的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