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雪莲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及备考对策.doc
27页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2016届高三历史备课组2016年广东高考将采用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试卷全国卷分三类:全国新课标Ⅰ卷、全国新课标Ⅱ卷、全国大纲卷今年广东省使用全国Ⅰ卷本文有三个内容:一、简要对比广东卷和全国卷的差异,2、解读2016年历史高考考纲及分析2011年-2015年全国历史卷的考点分布;3、谈谈我对全国卷复习备考的认识一、广东卷与全国卷之比较(略讲)(一)考核目标和要求广东卷与全国新课标卷的考纲相同,在考核目标和要求上一致二)考察内容对比分析相同:新课标高考考察内容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历史必修1、2、3,以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察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对比全国卷与广东卷的考试大纲,必修部分一致不同:广东卷对选修的考察主要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两个模块中的部分篇目;全国卷对选修的考察范围包括选修一、选修二、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个选修模块三)试卷结构和非选择题题型对比相同:满分100分,选择题为12道,每题4分,共48分,非选择题为52分。
不同:1、广东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国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必考)、非选择题(选考)三部分2、在文综卷中的题号分布不同广东卷历史选择题题号12-23题,在地理和政治选择题之间;非选择题题号38、39题,在政治和地理非选择题中间全国卷历史选择题题号为24-35,放在地理、政治选择题之后;非选择题题号40、41为必做题;45、46、47、48为历史选做题3、非选择题分值差异,广东卷的38、39题分值均为26分;全国卷40题25分,41题12分,选做题15分其中41题是一道开放式论述题,难度大,对学生能力要求高四)试题难度比较表1 近三年历史全国新课标Ⅰ卷与广东卷试题难度的比较年份全国卷Ⅰ卷广东卷选择题/难度值非选择题/难度值总难度选择题/难度值非选择题/难度值总难度2012年24.6/0.5122.37/0.4480.4531/0.64525.07/0.480.562013年20.32/0.4222.37/0.430.4326.2/0.54525.8/0.4960.522014年20.49/0.4322.17/0.4260.4333/0.68323.22/0.440.56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近几年来全国卷和广东卷都保持较好的难度延续性。
但是,全国卷的总体难度明显大于广东卷而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比较来看,全国卷的选择题和主观题难度接近,都在0.5以内而广东卷的非选择题难度与全国卷难度接近,选择题则比全国卷容易很多五)模块结构与分值构成比较 表2 全国卷与广东卷非选择题模块布局比较年份全国卷Ⅰ卷广东卷2011年40中国史41中国史+世界史38:中国史+世界史39:中国史+世界史2012年40世界史41中国史38:中国史+世界史39:中国史+世界史2013年40中国史41中国史38:中国史+世界史39:中国史+世界史2014年40中国史+世界史41中国史38:中国史+世界史39:中国史+世界史2015年40中国史41世界史38:中国史+世界史39:中国史+世界史 从试题考察模块分布来看,全国卷与广东卷都体现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但全国卷考察中国史的比重明显更大表3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分值结构比较板块选择题/分(满分48分)非选择题/分(仅两道必答题)满分37分2011201220132014201520112012201320142015 中国古代史122481616150221021中国近现代史2016121616101215124世界史168281616122501512表4 近五年全国卷必做题中国史与世界史分值比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中国史:世界史21.5721.742表5 近五年广东高考卷分值构成比较板块选择题/分(满分48分)非选择题/分(满分52分)2011201220132014201520112012201320142015中国古代史121212161276646中国近现代史16121212121424252320世界史20242420243122212526表6 近五年广东卷必做题中国史与世界史分值比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中国史:世界史0.961.171.221.221通过表3、表4、表5和表6,我们发现广东卷侧重于世界史的考察,而全国卷更侧重于中国史的考察。
广东卷古代史部分考察比重低,特别是非选择中考察比重更低,而全国卷古代史部分比广东卷比重提高表7 近五年全国Ⅰ卷与广东卷必修部分分值构成(全国卷必修部分满分85分,广东卷为100分)类别年份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国Ⅰ卷2011年4120242012年2043222013年324582014年324582015年203431广东卷2011年2841312012年4034262013年2839332014年3751122015年403030通过表7的对比,我们发现,无论是广东卷还是全国卷,都越来越重视必修二经济史的考察,全国卷对经济史的考察比重更大六)广东卷与全国卷命题角度、思路对比1、广东卷程式化命题特点鲜明,而全国卷没有特别明显的程式化特征广东卷的考点考察明确、分布均匀,题目的时序排列很清晰根据这一模式,某些选择题可以直接猜出答案,因此选择题难度降低全国卷的选择题考点分布比较隐晦、分布不明确,选项的干扰度大,更重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因此难度加大2、广东卷注重知识点的广度覆盖,而全国卷更加注重知识点和材料的深度挖掘广东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在知识点的覆盖上都很广泛,因此一定程度影响题的深度;而全国卷往往是从一个小角度切入问题,然后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度挖掘。
3、广东卷非选择题更有规律可循,全国卷更灵活,缺乏规律性广东卷两道非选择题的答案相对封闭,基本上都是古今中外贯通,知识覆盖广泛,极少考开放式论述题而全国卷的第41题非常灵活,甚至是一道开放式论述题,这类题对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要求非常高,难度加大如2015年的第41题,要求学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进行探讨该题按照SOLO分层评价法给分,没有固定答案4、广东文综卷各科糅合度低,全国卷则体现了明显的综合性如全国卷更侧重考查历史地理和时政热点5、全国卷对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表述能力要求更高 二、研读考纲、分析教学目标2016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与2015年相比,未作出调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获取和解读信息,主要指全面、准确地理解试题所呈现的图(表)文内容、格式和考查意图,最大限度地提取、归纳、总结和解读历史信息在此过程中,需要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并提取有效信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等能力有要求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获取材料信息之后,迅速激活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与获取的信息、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并调动有关知识、原理、规律,对原有的历史知识进行重组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描述和阐释事物是最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能力目标。
所谓描述,是指对历史事物所包含的历史诸要素,如事件产生的时代背景、构成的知识要素、事物的内部关系,事件的沿革发展等方面进行表述所谓阐释就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具有史学意义的解读,在一定的历史观或者史学视角的指导下,对历史现象及问题做出解释的思维活动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历史学科创新层次的能力要求需要学生在前三种能力的基础上运用判断、归纳、比较、演绎、概括、批判、借鉴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多历史学习能力和素养通读考纲,我们发现,考纲内容明显按通史体例编排,模块思路贯穿其中;考纲的内容简明扼要,以列举重要史实为主,这符合历史学科的思维特点对比近几年的考题,我们可以分析出高频考点,对加强高考备考的针对性、减少低效的复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三、2011-2015年全国卷考点分布统计和高频考点归类(一)2011-2015年全国卷考点分布统计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布统计(必修Ⅰ 政治发展历程)模块内容2015年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2011年(全国卷)2012年(全国卷)2013年(全国卷Ⅰ、Ⅱ)2014年(全国卷Ⅰ、Ⅱ)2015年(全国卷Ⅰ、Ⅱ)考点分析与备考建议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4.西周政治对秦汉统一的影响(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卷Ⅱ)24.分封制、礼乐制(周代“雅言”)1、主要概念:商周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加强、君臣关系、选官制度、古代历史地理2、三个时间段客观题命题量大体相当,主观题出自战国或明清和古代综合;先秦政治制度命2题、中央与地方关系命2题,君臣关系命7题,选官制度命1题、历史地理命3题。
3、建议老师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可适当引入近代政治概念,如立法、司法、行政,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等4、建议老师关注非常规知识与本单元知识的结合,如历史地理5、与初中教材联系的题目:周代“雅言”、汉代外戚干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