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学探究———摩擦力”说课教案.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31227461
  • 上传时间:2023-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章 物理教师第四节 物理说课【案 例】“科学探究———摩擦力”说课教案一、教材的特点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二、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旧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三、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四、教学设计思路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五、教 具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器材: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木板,一块玻璃板,一条毛巾,两个钩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器材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贴近学生,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摩擦吗?”待学生回答后,我又继续问:“既然大家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那你们能不能举一些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例子呢?”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2. 进行新课(1)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也提到了滚动摩擦,所以我在学生举例后,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并将他们所举的例子进行了简单归类,列举了几个他们熟悉的例子,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主要强调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对于“相对运动”没作过多的解释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略);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略);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略)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网下载了有关磁悬浮列车的资料和图片,并简单介绍了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3. 课堂小结(略)七、教学反思接下来,我想谈一谈我上了这节课的几点体会:第一点,学生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猜想时,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进行其他猜想第二点,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学探究,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而这个教学环节对能否真正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学生探究时的组织教学第三点,由于这是一堂科学探究课,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四点,由于这一节教材的容量较大,本节内容对学习相对较好的班级可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平行班,最好是分为两节课来完成第一节课完成科学探究,总结实验的方法叫“变量控制法”;第二节课再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