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Ⅰ(文科)(大纲版)及解析.doc
15页2010 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Ⅰ(文科)(大纲版)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60 分)1、 cos300°=( )A、 B、﹣﹣ 32 12C、 D、12 32考点:运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将 300°角的三角函数化成锐角三角函数求值.解答:解:∵ .𝑐𝑜𝑠300°=𝑐𝑜𝑠( 360°﹣60°) =𝑐𝑜𝑠60°=12故选 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特殊三角函数值等三角函数知识.2、设全集 U={1,2,3,4, 5},集合 M={1,4},N={1 ,3,5},则 N∩(C UM)=( )A、{1,3} B、{1 ,5}C、{3,5} D、{4,5}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分析:根据补集意义先求 CUM,再根据交集的意义求 N∩(C UM) .解答:解:(C UM)={2,3 ,5},N={1 ,3 ,5} ,则 N∩( CUM)={1,3 ,5}∩{1,3,5}={3,5}.故选 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运算等集合有关知识,属容易题.3、若变量 x, 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z=x﹣2y 的最大值为( ){𝑦≤1𝑥+𝑦≥0𝑥﹣𝑦﹣2≤0 A、4 B、3C、2 D、1考点: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x﹣ 2y 表示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最小值即可.解答:解:画出可行域(如下图) ,z=x﹣ 2y⇒ x﹣ z,1212由图可知,当直线 l 经过点 A(1,﹣1 )时,z 最大,且最大值为 zmax=1﹣2×(﹣ 1)=3.故选 B.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知识、作图、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以及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属于基础题.4、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 1a2a3=5,a 7a8a9=10,则 a4a5a6=( )A、 B、752C、6 D、 42考点:等比数列分析:由数列{a n}是等比数列,则有 a1a2a3=5⇒a23=5;a 7a8a9=10⇒a83=10.解答:解:a 1a2a3=5⇒a23=5;a 7a8a9=10⇒a83=10,,⇒𝑎65=𝑎32𝑎38=50⇒𝑎4𝑎5𝑎6=𝑎35=52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根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等知识,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5、 的展开式 x2 的系数是( )( 1﹣𝑥)4( 1﹣𝑥) 3A、﹣ 6 B、﹣ 3C、0 D、3考点:二项式定理。
分析:利用二项式定理将(1﹣ x) 4 与 展开,通过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得到展开( 1﹣𝑥)3式 x2 的系数.解答:解:( 1﹣𝑥) 4( 1﹣𝑥) 3=( 1﹣4𝑥+6𝑥2﹣4𝑥3﹣𝑥4)( 1﹣3𝑥12+3𝑥﹣𝑥32)x2 的系数是﹣12+6=﹣ 6故选 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能否区分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与其二项式系数,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一些基本运算能力.6、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若 ∠BAC=90°,AB=AC=AA 1,则异面直线 BA1 与 AC1 所成的角等于( )A、30° B、45°C、60° D、90°考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专题:常规题型分析:延长 CA 到 D,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可知∠DA 1B 就是异面直线 BA1 与 AC1 所成的角,而三角形 A1DB 为等边三角形,可求得此角.解答:解:延长 CA 到 D,使得 AD=AC,则 ADA1C1 为平行四边形,∠DA1B 就是异面直线 BA1 与 AC1 所成的角,又三角形 A1DB 为等边三角形,∴∠ DA1B=60°故选 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三棱柱 ABC﹣A1B1C1 的性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考查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7、已知函数 f(x)=|lgx|.若 a≠b 且,f(a)=f(b) ,则 a+b 的取值范围是( )A、 (1,+∞) B、[1 ,+∞ )C、 (2 ,+∞) D、[2,+∞)考点: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图象与图象变化;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已知条件 a≠b,不妨令 a<b,又 y=lgx 是一个增函数,且 f(a)=f(b ) ,故可得,0< a<1<b,则 lga=﹣lgb,再化简整理即可求解;或采用线性规划问题处理也可以.解答:解:(方法一)因为 f(a)=f(b) ,所以|lga|=|lgb|,不妨设 0<a < b,则 0<a<1<b,∴lga=﹣lgb ,lga+lgb=0∴lg(ab)=0∴ab=1,又 a>0,b >0,且 a≠b∴( a+b) 2>4ab=4∴a+b>2故选 C.(方法二)由对数的定义域,设 0<a<b,且 f(a)=f(b) ,得: ,{0< 𝑎< 11< 𝑏𝑎𝑏=1 整理得线性规划表达式为: ,{0< 𝑥< 11< 𝑦𝑥𝑦=1 因此问题转化为求 z=x+y 的取值范围问题,则 z=x+y⇒y=﹣x+z,即求函数的截距最值.根据导数定义, 函数图象过点( 1,1)时 z 有最小为 2(因𝑦=1𝑥⇒𝑦'=﹣1𝑥2< ﹣1⇒为是开区域,所以取不到 2) ,∴a+b 的取值范围是(2,+∞ ) .故选 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考生在做本小题时极易忽视 a 的取值范围,根据条件 a>0,b>0 ,且 a≠b 可以利用重要不等式(a 2+b2≥2ab,当且仅当 a=b 时取等号)列出关系式(a+b) 2>4ab=4,进而解决问题.8、已知 F1、F 2 为双曲线 C:x 2﹣y2=1 的左、右焦点,点 P 在 C 上,∠F 1PF2=60°,则|PF1|•|PF2|=( )A、2 B、4C、6 D、8考点:双曲线的定义;余弦定理。
专题:计算题分析:解法 1,利用余弦定理及双曲线的定义,解方程求|PF 1|•|PF2|的值.解法 2,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另一种方法求得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解出|PF 1|•|PF2|的值.解答:解:法 1.由余弦定理得cos∠F1PF2=∣𝑃𝐹1∣2+∣𝑃𝐹2∣2﹣∣𝐹1𝐹2∣22∣𝑃𝐹1∣∣𝑃𝐹2∣ ⇒𝑐𝑜𝑠600=( ∣𝑃𝐹1∣﹣∣𝑃𝐹2∣) 2+2∣𝑃𝐹1∣∣𝑃𝐹2∣﹣∣𝐹1𝐹2∣22∣𝑃𝐹1∣∣𝑃𝐹2∣ ⇒12=22+2∣𝑃𝐹1∣∣𝑃𝐹2∣﹣( 22) 22∣𝑃𝐹1∣∣𝑃𝐹2∣∴|PF1|•|PF2|=4法 2; 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𝑆△𝐹1𝑃𝐹2=𝑏2𝑐𝑜𝑡𝜃2=12𝑐𝑜𝑡6002=3=12∣𝑃𝐹1∣∣𝑃𝐹2∣𝑠𝑖𝑛600=12∣𝑃𝐹1∣∣𝑃𝐹2∣32∴|PF1|•|PF2|=4;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定义、几何性质、余弦定理,考查转化的数学思想,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算能力.9、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BB 1 与平面 ACD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23 33C、 D、23 63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
专题:计算题分析:正方体上下底面中心的的连线平行于 BB1,上下底面中心的的连线平面 ACD1 所成角即为线面角,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此角的余弦值.解答:解:如图,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 O1,O;O1O 与平面 ACD1 所成角就是 BB1 与平面 ACD1 所成角,;𝑐𝑜𝑠∠𝑂1𝑂𝐷1=∣𝑂1𝑂∣∣𝑂𝐷1∣=1/32=63故选 D.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利用等体积转化求出 D 到平面 ACD1 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10、设 a=log32,b=In2,c= ,则( )5﹣12A、a<b<c B、b<c<aC、c <a<b D、c<b <a考点:对数值大小的比较;换底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分析:根据 a 的真数与 b 的真数相等可取倒数,使底化相同,找中间量 1 与之比较大小,便值 a、b 、c 的大小关系.解答:解:a=log 32= ,b=In2= ,1𝑙𝑜𝑔23 1𝑙𝑜𝑔2𝑒而 log23>log 2e>1,所以 a< b,c= = ,而 ,5﹣1215 5> 2=𝑙𝑜𝑔24> 𝑙𝑜𝑔23所以 c< a,综上 c<a<b,故选 C.点评:本小题以指数、对数为载体,主要考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实数大小的比较、换底公式、不等式中的倒数法则的应用.11、已知圆 O 的半径为 1,PA、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 为俩切点,那么 的→𝑃𝐴•→𝑃𝐵最小值为( )A、 B、﹣4+2 ﹣3+2C、 D、﹣4+22 ﹣3+22考点:圆方程的综合应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专题:计算题分析:要求 的最小值,我们可以根据已知中,圆 O 的半径为 1,PA、PB 为该圆→𝑃𝐴•→𝑃𝐵的两条切线,A、B 为俩切点,结合切线长定理,设出 PA,PB 的长度,和夹角,并将表示成一个关于 X 的函数,然后根据求函数最值的办法,进行解答.→𝑃𝐴•→𝑃𝐵解答:解:如图所示:设 PA=PB=x(x>0 ) ,∠APO=α,则∠APB=2α,PO= ,1+𝑥2,𝑠𝑖𝑛𝛼= 11+𝑥2=→𝑃𝐴•→𝑃𝐵→∣𝑃𝐴∣•∣→𝑃𝐵∣𝑐𝑜𝑠2𝛼=x2(1 ﹣2sin2α)=𝑥2( 𝑥2﹣1)𝑥2+1= ,𝑥4﹣𝑥2𝑥2+1令 =y,则 ,→𝑃𝐴•→𝑃𝐵 𝑦=𝑥4﹣𝑥2𝑥2+1即 x4﹣(1+y )x 2﹣y=0,由 x2 是实数,所以△=[﹣ (1+y )] 2﹣4×1×(﹣ y)≥0 ,y 2+6y+1≥0,解得 或 .𝑦≤﹣3﹣22𝑦≥﹣3+22故( )min=﹣3+2 .此时 .→𝑃𝐴•→𝑃𝐵 2 𝑥= 2﹣1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圆的切线长定理,着重考查最值的求法﹣﹣判别式法,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12、已知在半径为 2 的球面上有 A、B、C、D 四点,若 AB=CD=2,则四面体 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 B、233 433C、 D、23833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球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综合题分析:四面体 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AB 与 CD 是对棱,必须垂直,确定球心的位置,即可求出体积的最大值.解答:解:过 CD 作平面 PCD,使 AB⊥平面 PCD,交 AB 与 P,设点 P 到 CD 的距离为 h,则有 ,𝑉四面体 𝐴𝐵𝐶𝐷=13×2×12×2×ℎ=23ℎ当直径通过 AB 与 CD 的中点时, ,故 .ℎ𝑚𝑎𝑥=222﹣12=23 𝑉𝑚𝑎𝑥=433故选 B.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球的性质、异面直线的距离,通过球这个载体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运算能力.二、填空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13、不等式 的解集是 {x|﹣2 <x<﹣1,或 x>2} 𝑥﹣2𝑥2+3𝑥+2> 0考点:其他不等式的解法分析:本题是解分式不等式,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再利用穿根法求解.解答:解::,𝑥﹣2𝑥2+3𝑥+2> 0⇔𝑥﹣2( 𝑥+2)( 𝑥+1) > 0⇔( 𝑥﹣2)( 𝑥+2)( 𝑥+1)> 0数轴标根得:{x|﹣ 2<x<﹣ 1,或 x>2}故答案为:{x|﹣ 2<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