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际经济合作》讲义教案(90页WORD版).doc

90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16254753
  • 上传时间:2023-03-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5KB
  • / 9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际经济合作》讲义教案完整版第一章 国际经济合作概述第一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一、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 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对象:国际间各种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的规律以及各国间的经济协调机制(一)生产要素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物质条件:土地,资本,原材料,劳动力非物质条件:技术,信息,管理,精神(二)重新组合配置国际流动、优化组合;国际经济合作协调的有效机制二、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 (一)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的企业与个人(二)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平等互利 (国家、企业规模;殖民地,附属国)(三)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生产领域 (科技、生产力 社会化大生产 全球 配置)(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配置(五)国际经济合作是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第二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一、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一)按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分类广义国际经济合作——除国际贸易以外的国际经济协作活动;狭义国际经济合作——仅指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对外经济援助(二)按参与经济合作的主体分类宏观国际经济合作——不同国家政府之间以及不同国家政府与国际经济组织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开展的经济合作活动。

      微观国际经济合作——不同国籍的自然人和法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开展的经济活动,其中主要指不同国家的企业或公司间的经济合作活动三)按参与经济合作的主体个数分类多边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两个以上国家政府之间,以及一国政府与国际经济组织之间所进行的经济合作活动双边国际经济合作——两国政府之间进行的经济合作活动四)按参与经济合作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垂直型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所开展的经济合作活动水平型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发展水平较接近的国家之间所开展的经济合作活动二、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一)国际直接投资 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二)国际间接投资 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出口信贷、混合贷款、吸收外国存款、发行国际债券和股票、国际租赁信贷(三)国际科技合作 有偿转让:国际技术贸易无偿转让:技术转让、许可贸易,科技交流和技术援助的方式(四)国际劳务合作 国际工程承包、劳动力的直接输出与输入、国际旅游、国际咨询、三来一补业务(五)国际土地投资土地出售、土地出租、土地有偿定期转让、土地入股、土地合作开发土地的三种权益:所有权、使用权、主权(六)国际经济信息与经济管理合作 经济信息的交流与交换管理合作的方式:对外签订管理合同、聘请国外管理集团和管理专家、开展国际管理咨询、联合管理合营企业、交流管理资料与经验、举办国际性管理讲习班(七)国际经济援助 内容:资金援助、物资援助、人力(智力)援助、技术援助 主体:联合国的援助、世界银行的援助、各国政府的援助、国际各类机构或慈善机构的援助(八)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 联合国系统的国际经济组织的政策协调(IMF)、区域性经济组织之间的政策协调(欧盟)、专业性国际组织之间的政策协调(OPEC)、各国政府之间经济政策的协调(八国首脑会议)、各类国际经济组织之间的政策协调(WTO)。

      第三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经济合作是一个历史性的经济范畴 国际经济合作是在传统的国际经济联系形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国际经济关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方式,所以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合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国际经济合作在二战后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科学技术 重要生产要素 国家间在生产领域合作成为可能 必要条件和实际内容(二)国际分工的新特征——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国际分工的基础发生了变化: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2、国际分工的地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几乎所有国家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国际分工3、国际分工的深度进一步发展科技发展促使生产过程国际化,各类生产要素不断在国家间转移与重新组合配置,促进了各国在生产领域中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各种方式4、混合型国际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类型5、国际分工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基本平等的分工三)跨国公司大发展——跨国公司是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和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重要主体(四)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生活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经济调节国际化国家间的相互依赖——经济技术领域(生产、流通、信息传递),国际经济协调领域(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际政治新格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 三股政治经济力量(六)各类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特点 (一)竞争日趋激烈 资本市场——买方竞争;劳动力市场——卖方竞争(二)集团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集团,,发达国家,合作加强(二)经济政策协调频繁 国家之间、区域组织之间、国际组织之间 (三)合作的领域日益宽泛 (四)合作的方式日益多样化 非股权形式的国际投资、BOT投资、联合研发、带资移民(五)受限制合作领域的限制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三、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一)国际化 加深各国的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国际化(二)生产要素 促进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和要素收益,直接实现各国之间在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方面的互补,促进生产要素的高级化(三)生产要素价格 促使生产要素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均等化的趋势(H—O—S定理)(四)生产 增加了国际生产的总量 输入稀缺要素,生产要素国际间集合,规模经济生产(五)贸易 扩大国际贸易的数量和范围,影响和改变国际贸易的流向(六)产业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会导致某些出口产业的国际转移和某些替代进口产业的加速建立,改变一些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态势(七)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八)生活 加快了世界各国享受世界上代表最先进科技水平的新产品的速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九)产品 降低了国际生产成本和产品的国际价格 要素价格国际均等化趋势(十)差距 缩小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第四节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一、生产要素的理论分析 (一)生产要素的含义西方中国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二要素论七要素论九要素论概念用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过程的社会资源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具备的条件生产力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细胞形态,是生产力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劳动者、生产工具、能源设施、基础设施、材料、科学技术、生产信息、现代教育、生产管理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经济信息、现代教育人员、资金、土地、固定资产、物资、技术、信息、管理、经营权分析角度使用价值的创造和具体生产过程使用价值的创造和具体生产过程人类社会生产所需的最基本、最一般的条件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生产力构成实际经济活动过程生产要素是指使具体的生产过程得以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

      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经济信息和经济管理等六种资本是指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形式最终投入产品生产过程的资本货物(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和原材料等)和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和借款等)劳动力是指可用于生产过程的一切人力资源,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技术是指制造某项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技术要素的表现形态可以是文字、表格、数据、配方等有形形态,也可以是实际生产经验、个人的专门技能等无形形态土地不仅包括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下的矿藏和地上的自然资源经济信息是经济运动过程中各种发展变化和特征的真实反映,它具有可传递性、可再生性、可处理性、可贮存性和可共享性等特征经济管理要素又称生产组织要素或企业家才能要素,它是指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自觉的控制,即通过计划、组织、指挥、监督等手段,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要素在时间、空间、种类和数量上组成更为合理的结构,实现最佳效益生产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决策和协调二)传统的生产要素理论1、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理论中的要素分析(1)绝对成本英国 亚当·斯密 18世纪中后期 1776年《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2×2模型:即2个国家,2种商品。

      两个国家分别在一种商品的生产效率上占有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效率上处于劣势;各国分别生产各自据有优势的商品,通过交换取得“绝对利益”生产要素的绝对低成本2)比较成本英国 大卫·李嘉图 19世纪中期 1817年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2×2模型:即2个国家,2种商品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均具备优势,另一国在两种产品上均处于劣势;两国分别生产各自相对占有优势的商品,通过交换取得“比较利益”生产要素的相对低成本,特别强调自然资源要素成本的差异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1)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瑞典 赫克歇尔,俄林 20世纪中期 《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生产要素的禀赋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生产要素的供给决定了生产要素成本的不同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法2)里昂惕夫之谜美国 里昂惕夫 20世纪中后期 《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再考察》(1953)、《生产要素比例与美国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与检验分析》(1956)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与赫俄理论相反提出多种相关因素: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要素密集度逆转(三)生产要素理论的新发展1、生产要素分析在深度方面的新发展(1)生产要素的非同一性(异质性)生产要素质量的差异:教育,健康,技能(2)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动性生产要素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变动的,技术进步、人口增加、资本积累所产生的要素禀赋的变动性,必然导致贸易的种类、数量和流向发生变化。

      3)生产要素配置比例密集性特征的变换各国生产技术的差异,生产中各类要素配置的比例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的价格不同,导致生产要素密集性发生变化4)技术进步与生产要素密集特征的转移(技术进步导致生产成本的变动)横向变化:同一时期,技术进步导致不同国家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转换;纵向变化:不同时期,技术进步导致同一国家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转换2、生产要素分析在广度方面的新发展新要素观点的提出:(1)人力资本——也称技能劳动,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素质表示的资本主要由教育和培训投资决定2)研究与开发——知识和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品及其生产高新产品,生产要素的价值高3)规模经济——扩大生产规模可降低生产要素成本,规模可获得经济利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