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张丽.doc
5页《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高仓中心小学 张丽【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2页至83页教材分析】《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数学与购物》中一节综合实践课在设计上贯穿两条线,明线是让学生利用表面积的有关知识,探究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暗线在于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从简单的一盒、两盒牛奶包装入手,以学生猜想、动手实践、小组交流、计算验证的自主探究方式,逐步深入到三盒、四盒的包装,从中发现“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约包装纸”这一规律,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策略多样化,发展数学优化思想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商品的包装并不陌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孩子们却很少从数学的角度予以关注,更谈不上从节约的角度去探究包装的学问因此,可以说本课的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节带有浓郁生活色彩的数学课教学目标】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发展优化思想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猜想、动手操作、同伴交流、验证等学习活动中,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案,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三个相同的牛奶盒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大家在商店里可以看到许多商品的包装很精美(课件出示精美的包装) 其实,商品的包装也有它的学问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包装的学问板书课题并课件出示课题)二、探索新知1、温故而知新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课件出示:包装如图的糖果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接口处不计)师: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生做,师抽查,学生间互相检查师:同学们都已经做好了 算需要多少包装纸,其实就是算这个糖果盒的表面积,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计算过程)师:做对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师:非常不错,说明大家已经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2、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包装一盒糖果需要多少包装纸,如果包装两盒糖果呢?请看大屏幕(1) 课件出示:将两盒如下图的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接口处不计) (2) 小组讨论师:下面请你们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并与同学交流大屏幕上的问题课件出示:①可以怎样包?有几种不同的包法? ②猜想:哪一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为什么?3、学生自主探究。
4、全班汇报交流 师:很多小组都讨论出来了,哪位同学愿意上来与大家交流大屏幕上的问题(请两组同学上台交流) 生汇报(师注意强调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师:通过讨论,我们发现有(3)种包法,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三种包装方法的动画演示 出示一张有3种包法的课件师:对于这三种包法,你们猜想哪一种包法最节约包装纸? 生:第一种师: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生:计算师:计算它们的什么?生: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师:①请同学们看课本82页,第二个蓝色方框里给我们呈现了这三种包装方法,下面我们分别算一算它们的表面积 ②提示大家:在计算之前,先在图中标出长、宽、高 ③1、2组的同学做第一种包装法,3、4组的同学做第二种包装法,5、6组的同学做第三种包装法请3位同学到黑板上做5、验证猜想,弄清原理 师:通过计算,我们看到第一种包装方法的表面积最小,也就是最节约包装纸,与大家的猜想是一致的 师:老师很好奇,为什么还没有计算,你们就能知道哪种包装法最节约包装纸? 生:把最大的两个面重叠在一起,隐藏起来的面积最大,露在外面的面积最小,也就是表面积最小,所以最节省包装纸。
师:我们简单的说就是 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约包装纸 师板书三、反馈练习师:如果将三盒这样的糖果包成一包,还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吗?师:请同学们看课本82页试一试,全班读题 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①小组合作完成 ②利用学具摆一摆,有几种包装方法? ③确定最节约包装纸的方法,并把该包装方法的草图画在课本上 ④ 标出长、宽、高,计算出表面积 生小组合作 师:出答案的小组请举手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和大家分享你是怎么做的? 生上台展示师强调答:把最大的三个面重合,才节约包装纸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很开心 那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师:小小的包装里面,蕴藏着深奥的学问其实,包装的学问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五、实践活动 课件出示:到超市中调查,看看哪种商品的包装不够节约包装纸,为它设计一个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并思考:厂家为什么要这么包装?【板书设计】包装的学问 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约包装纸【教学反思】《包装的学问》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与购物》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几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及最小的最优策略。
反思整个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层层递进,提升探究深度本课从包装一盒糖果入手,先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接着提出问题:包装两盒糖果,学生通过猜想,用实物摆一摆,计算验证,得到结论: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约包装纸紧接着进行反馈练习:即包装三盒糖果再次验证了结论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习不止停留在浅层次,而是不断迎接着新的挑战他们被数学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二、 自主参与,开放探究空间 “自由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具备了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有基本保障为了保证探究的实效,而不是走过场;为了不把学生当“操作工”,而是真真正正的“探究者”我充分开放课堂,让学生去猜想,并自己想办法验证猜想,主动去获取、发现、巩固、深化知识老师在此时只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或指导,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巩固认知,发展思维,体验成功,培养了乐趣三、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让学生欣赏商店里精美的包装,引出课题:包装的学问。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当然,本节课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三盒糖果包成一包,到底是作为反馈练习还是作为学生接着来验证结论的题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