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名人养生与保健.ppt
41页古代名人养生与保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名人之早逝与养生之必要,1.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心跳猝停 2.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心肌梗塞 3.著名电影演员傅彪-肝癌 4.著名特型演员古月-心肌梗塞 5.香港影视明星梅艳芳-子宫癌,保健养生,我命在我,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类的健康与否,寿命长短,取决于五种因素,其中生活习惯因素占60%,遗传因素占15%,医疗因素占8%,气候因素占7%,环境因素占10%,可见健康状况与寿命长短,60%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要健康长寿,就应自觉提高养生意识,懂得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做自身健康的主宰者!,中医养生学包括那些内容?,一、顺应自然: 二、调摄精神:“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 三、保养正气: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三、顺应自然养生法,“顺四时,益寿年”,内经素问:“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灵枢本神篇:“智者之养生也,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应自然养生,还包括适应环境和 适应偶发事件变化这两个方面,四、调神养生有哪些内容?,1、安心养神: “难得糊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安心处世,光明磊落,乐观开朗,随遇而安,乃是安心养神的灵丹妙方。
2、四时调神: 遵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特点,采用不同方式,使精神情志随之而活泼向上(春)、畅达愉快(夏)、恬静收敛(秋)、藏而不泄(冬)有利于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平和 3、以心治神: 要随时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独自苦思冥想,忧愁伤悲或愤愤不平 4、情感节制: 善于节制情感,是精神修养高雅的体现适当控制自己情绪,是保证健康的措施之一 5、精神寄托: 人到垂暮之年,总会有一种失落感,只要人老心不老,对工作和事业充满信心,就不会觉得老态已至老年人只要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有所追求的话,仍然会老当益壮地发挥自己的余热,安度晚年五、中国著名养生家,庄子:战国时代哲学家,享年84岁,养生观点有三点:,1、主张无欲、童心2、强调虚无恬淡、清净无为 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 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3、主张顺应自然养生法总之,庄子认为养生分养形和养 神,指出去物欲以养形,致虚静 以养神,形神不亏,便可长生养生三戒,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享年73岁著有春秋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时血 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意思是说,青年时不贪色, 中年时不好斗,老年时不贪婪。
同时主 张“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就是说居住 不要追求舒适,饮食不得过饱 这些养生论点,仍对我们有所启迪日常生活不要过极,葛洪:晋代医学家著有抱朴子、肘后方 在抱朴子养生论提出:“无久坐、无久行、无久视、无久听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等饮食起居养生法并进一步指出养生应避六大障碍,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等,从思想行为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方面提出了较客观的劝解节欲养精,孙思邈:唐代医学家,著名养生家,寿高102岁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认为注重养生首先要调摄好自己的精神,主张“身无妄动,心无妄念”由于情绪的剧烈波动能使人致病,故指出“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其次,提倡“运动调息法”,认为身体常处在适量的运动之中,能使气血肢体条达和畅、精神内生 在日常生活中,告诫人们要“节欲养精”乐观养神,苏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著有苏沈良方、问养生、养生说等 苏氏一生身处逆境,当他被贬赴海南岛后,仍乐观地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快游奇绝冠平生” 苏氏这种胸怀坦荡、心襟开阔,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另外在他的著述中主张多食蔬菜,倡导郊游,并习练气功以强健身体。
六、古代名人的养生法,1、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写诗近万首,而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竟活了85岁高龄,他的养生之法很值得人们借鉴 食粥养生:食粥,能培养胃气,滋生津液,又容易消化,实为养生之佳品 洗脚养生:陆游的第二种养生方法就是睡前用热水洗脚 前人经验认为:“春天洗脚,升阳固托;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脚与人体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日本人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临睡前用热水洗脚,能起到刺激穴位、舒经活络、使之气血通畅的作用 扫地养生:陆游有一首扫地诗:“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堂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异帝王之养生,2、清代高宗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是中国历代封建皇帝的长寿冠军 (自秦至清共259个皇帝,平均寿命39.2岁) 他长寿的秘诀有: 十六字诀: 吐纳肺腑:黎明即起,做深呼吸运动 活动筋骨:多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强身健骨 适时进补:老年人根据需要适当吃滋补品 十常四勿: 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 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脚常伸、肛常提 四勿即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帝师之养生,3、毛泽东很推崇他的老师除特立的养生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概括为: 基本吃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 4、马寅初先生在他百岁大寿仍红光满面,他的长寿秘诀就是热冷水浴和爬山两项尤其是热冷水浴,四季不断,数十年如一日 这种先热水,后冷水的洗澡法,有人称之为“马寅初的长寿洗澡法”七、养生高人的养生法,1、司马承祯的“渐门”养生法: 史载“司马承祯住天台山百余年,容貌一直像三十岁人”武则天数次召他进京,他拒绝应召唐玄宗也先后召他进宫讲道,并欲留他在宫中,他却执意回天台山炼养 他所著天隐子一书,提出了独树一帜的“渐门”养生法 司马承祯说:“渐门有五,一曰斋戒,二曰安处,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 斋戒:斋乃清洁之谓,戒乃节约之称即讲卫生,节饮食,而不是佛道二教的清规戒律 安处:不要求住宅豪华,要求住房明暗适中,空气流通,门向南开,睡时避风 存想:要求闭目养神,收心入静,存想某一不适之处即将舒适,而不存其他恶念 坐忘:静坐,排除杂念,忘掉一切 神解:做到上述四步,就可洞察一切如诸葛亮所说的“宁静以致远” 斋戒、安处是养命,存想、坐忘是养心性,如此一步一步性命双修,最后便可达到体健寿高的境界。
名医之养生,2、叶天士的抗老秘诀: 叶天士,清代医学家,出身医门世家为造福子孙后代,他把自己呕心沥血积累了几十年的“抗老秘诀”传于世人其“秘诀”为: (1)守病机,重脾肾认为老年病主要是因为脾胃虚弱和下元肾虚因此,他主张老年病重在健脾、补肾 (2)顾胃气,忌燥腻认为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老年人脾胃虚弱,切忌“油腻碍脾,刚燥损胃” (3)护正气,慎攻下根据老年人正气虚弱的特点,认为“圣人以真气不可泄,老年当遵守”,“高年不敢过清过消,保真为要”要护正气,保真元,以扶正固本,此为治疗老年病之大法,不可轻易攻伐 (4)参气象,审体质老年人适应能力弱,身体状况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防病治病须考虑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书法家之养生,3、“上海第一老人”苏局仙 苏老以百岁高龄辞世,生前有“上海第一老人”之誉他用通俗易懂的口诀、歌谣形式,阐述养生之道,帮助人们延年益寿 饮食四诀:“一日三餐,少荤多素;清洁新鲜,烹调合度;精粗结合,浓淡适宜;浪费宜戒,吝啬也非 三戒三乐三戒是:“青年戒斗,中年戒色,老年戒得三乐是:“助人为乐,知足常乐,与众同乐” 去忧解愁三法:一是丢开不管,搁置一边;二是寻找童心;三是照照镜子,与其哭丧着脸,不如大哭一场,哭中寻乐。
八要四忌八要是:“心胸要开阔,思想要乐观,感情要温和,嗜好要适度,身体要运动,冷热要当心,睡眠要充足,营养要恰当四忌:“忌烟、忌愁、忌懒、忌肥(胖) 十六字延寿法苏局仙说:“我的长寿法只有十六个字,但读之易而做之难,我长惧不能做到这就是:“心平气和,起居有常,纯任自然,忘怀一切他还在诗中写道:“起居体格不相同,医药养生各有从,长寿来源就一处,无忧无虑坐春风武术家之养生,4、“长江大侠”吕紫剑 吕紫剑1893年生于湖北宜昌的一个武术世家有一身好武功,人称“长江大侠”不但壮举不亚于津门大侠霍元甲和关东大侠杜心五,而且至今健在 吕紫剑老人3岁习武,20年学艺,勤学苦练,继承武当历代宗师内功心法,自创“八卦混元养生功法”,使自己受益而且高寿 吕老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懂医,通医”,从文武两路走上长寿之道,文即医,武即功 节制饮食是吕老长寿的又一经验他说:“早要吃得饱,午要吃得好,晚要吃得少 在吕老的长寿秘诀中,充足的睡眠也占有重要地位八、养生二十宜,1、发宜常梳: 每日早晨梳发数十次,可以疏风散火,明目清脑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常梳发则可促进肾功能,使全身得益2、面宜多擦: 每晨洗脸后,用双手搓擦面部七八次,可焕发精神。
早晚再用中、食指揉太阳穴、枕骨下风府穴、后颈部两侧风池穴各十余次,对预防感冒有特效3、目宜常运: 经常旋转活动眼球大有益可先从左而上再至右而下,反复七八次;再从右而上至左下,如法运转眼球,然后闭目少息再睁开,则视觉明朗4、耳宜常弹: 用两掌分别紧压左右耳门,以中指和食指相扣,弹击后脑勺作咚咚声,弹击七八次后两掌离开耳门一次,如此行三四遍后则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5、舌宜舔腭: 舌尖平时宜有意无意地常添上腭,可促使津液的分泌 中医认为口津是舌上之水,人身之宝,又是一种消化酶,故要求津宜数咽,不得随意吐掉6 、齿宜数叩: 叩齿就是上下牙叩咬作声,每晨行三四十次,可健牙龈,齿坚无疾 7、便宜禁口: 指大小便时应该闭嘴咬牙 练武术及气功之人很重视此法,它既属内养功之一种,亦有固齿护龈的作用8、浊宜常呵: “不洁之气,甚于利刃” 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中,进行吐故纳新的深呼吸,对健康有利9、体宜常动: “生命在于运动” 不动则肌肉、组织、关节会发生“废用性萎缩”现象故人到中年应腰宜常伸、胸宜常挺、腹宜常收、肢宜常摇10、肛宜常提: 常提肛对防治痔疮有效 方法是有意识的收缩、放松肛门括约肌,早晚各性三四十次。
11、身宜常浴: 常进行日光浴、水浴、空气浴,可增强人体神经和心血管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亦可提高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12、足宜常浴: 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泡洗脚是健身要诀之一,有益于睡眠 洗后若用手掌摩擦足心涌泉穴三四十次,则对老年人冬季保健更有意义13、精宜常固: 古谚云:“毋劳汝形,毋摇汝精,乃可长生 性生活过度会导致肾虚,还会影响机体生理功能而促使早衰故对性生活能节制者,多能长寿14、气宜常养: 气为人生四大患(酒、色、财、气)之一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 气之中以怒气为最凶 故必须强加克制,不可放纵 否则大怒伤肝,既能败事,也会伤体15、心宜常宽: 指心胸开阔,精神舒畅,乐观条达,随遇而安 16、神宜常凝: 指注意力要常凝聚不散工作、学习要专心致志,八小时以外,应寄情于琴棋书画、虫鸟花草,这是凝神养生的妙法17、营养宜备: 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等营养素都须供应无缺,与机体消耗取得平衡,否则将不能维持人体健康18、饮食宜慎: 饮食必须注意卫生要定时定量,不暴食,不偏食烟宜谢绝,酒要少饮 19、起居宜时: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恋床,不少寐。
挑灯夜战不提倡,白日“高枕”不足取20、劳逸宜均: 指“忙中有闲,闲中要忙”人体各部位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要保持兴奋与抑制、紧张与松弛的相对平衡,才能不影响健康九、养生铭,怒甚偏伤气,思多大损神, 神疫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勿使悲欢极,常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寐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神自全神, 若要无诸病,须当节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