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节《典论·论文》文论.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948424
  • 上传时间:2017-10-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5.9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长江大学文学院(荆楚文化研究中心) 1第二节 《典论·论文》文论【教学目的】 通读《典论·论文》,理解其产生的背景,熟悉其主要内容,探析其在文论史上的地位教学内容】1、作家论 2、批 评论;3、文气说 4、文体 论;5、文学价值论学时安排:2 学时教学内容一,曹丕及《典论·论文》简介1、曹丕(187-226) ,字 子 桓 , 三 国 时 期 著 名 的 文 学 家 、 诗 人 建 安 文 学 代 表 者 之 一 是 三 国 时 代 第 一 位 皇 帝 , 结 束 了 汉 朝 四 百 多 年 统 治 少 有 逸 才 , 广 泛 阅 读 古 今 经传 、 诸 子 百 家 之 书 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后人辑有《魏文帝集》 2、 《典论·论文》(1) “典者,常也,法也 ”按作者原意, 《典论》是讨论各种文体的法则2)主要内容所论涉及到作家论、批评论、文气说、文体论、文学价值论等,在继承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又多有创新处3) 《典论·论文》的理论意义1)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关系看, 《典论·论文》的产生既是文学创作的总结,又是文学创作经历建安的繁荣之后,要求理论指导的必然。

      它继承和发展了文学具有社会功能的理论,并发现了文学与经学的矛盾肯定了文学的独立地位2)从思想上说,它突破了儒家传统的文学观念,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强调文学的抒情特征二,创作动机(批评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1、作文缘由(1)文人相轻:“各以所长,相轻所短”(2)怀念“建安七子”: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2、目的长江大学文学院(荆楚文化研究中心) 5有感于古今文人相轻的风气,希望树立正确的批评态度,促进文学发展三、批评论1、错误态度(1)贵远贱近,向声背实(2)暗于自见,谓己为贤2、正确态度:审己以度人四,作家论“王粲长於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於他文,未能称是琳、 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 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以才性论作家,不论身份、功名、这些评论以简括的语言概括出作家的创作特点,指出其长处和短处,亦放在一起比较这与汉末的人物品评有关,由于征辟制选材,要品鉴人物,内容包括德行、才性、气质、风度等,而“文辞美恶,足以观才” ,文章的重要性日益为人重视,人伦品鉴的内容包括了文才高下,其风影响到作家评论可见,人的才性对文是有很大影响的这就引申出了“文气”说五,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1、以“气”论文的思想背景(1)万物同源于“气”中国古代哲学以气解释万物,各种自然物象和社会现象都由“气”而来《管子·心术下》:“气者,身之充也 ”《庄子·知北游》:认为生命是气,气聚为生,气散则亡,人的精神也是“气”的作用而呈现的2)用气说明言辞《论语·泰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辞:言语;声:声气;鄙:凡陋也;倍:背离也。

      )是说明言辞给人的一种总的印象,这是由所说的内容和说话人的语气态度等合起来造成的3)用气解释乐《乐记》说先王制乐, “合生气之和” ,乐是包含了天地阴阳之气的4)才性论2、以气论“文”正是由于人们已用气评述人物及与文有关的乐和言辞,尤其是当时的人物品评和才性说,才进而提出以气论文——“文以气为主” ,并以“气”论作家此处之气,近似今日之“风格” 当提及某作家具有某种“气”时,自然是就其作品而言的,但长江大学文学院(荆楚文化研究中心) 3也兼指作家本人的气质这涉及到“文学(文章)之气”与“文人(作家)之气”两个方面1)文人(作家)之气作家之“才” ,指辞章之才、文章之才、创作之才,不是泛指的用兵之才;作家之“性” ,指作家本人的先天禀赋、个人性情及体气作家之气,就是心理学上具有先天性、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的气质个性2)文学(文章)之气:“气之清浊有体”阴 清:阳气上升为清——阳刚之美(壮美)阳 浊:阴气下沉为浊——阴柔之美(优美)a 文学(文章)之气,是指文章所呈现的一种整体风貌,或者说是风格,用“清” “浊”来区别b 开创了对文章风格的“对立型”表述,对陆机《文赋》的影响很大,如含蓄与显露、婉曲与直率、平淡与崎岖、遒劲与纤柔等。

      3)一致性:曹丕认为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是一致的3、片面性相对忽视社会现实对作家风格形成的影响六,文体论“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1、文体的自觉、成熟(1) “四科八体”文体,即文之规范也,主要是根据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来划分的为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就须用一定的言辞在做载体,此载体逐渐形成一定的规范,就成为该文体的特征了此“四科八体” ,分别指出了八种文体的特征从《乐论》 、 《乐记》中诗、乐、舞分化开始,经两汉渐至成熟,文体进一步分化并独立,是文的自觉、独立的表现2)理论归纳:本同末异“本同” ,泛指文章共同的本质和法则——文章性质相同“末异” ,泛指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 ——风格特点不同2、各体特征(1)奏、议:内容雅正、文辞典雅2)书、论:内容以说理为主、文辞严密通畅(3)铭、诔:内容真实,文辞朴实4)诗、赋:内容注重审美性、文辞华丽3、文笔之辨(文的自觉)有韵之文:铭、诔、诗、赋——文:抒情的、美感的(纯文学)无韵之笔:奏、议、书、论——笔:理智的、应用的(杂文学)——提出了“诗赋欲丽”的主张,体现了对文学特点的认识的提高,也是魏晋文学观念的时代特点的反映。

      四,文学价值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长江大学文学院(荆楚文化研究中心) 3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於饥寒,富贵则流於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於上,体貌衰於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1、继承性曹丕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关于文学价值和作用的理论,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正是建安时代文学创作新气象的反映,也是文学自觉、文学观念逐渐明确的表现2、文章的价值(1)文章的应用价值:“经国之大业”即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2)文章的审美价值:“不朽之盛事”《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人的生命是有止境的,但对超越生命的渴望是人的本源性渴求文是人可以超越有限生命的媒介思考题:1、简述《典论·论文》的产生背景2、 《典论·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文学理论?3、曹丕是如何论述文学的价值和作用的?4、简述曹丕文体论的主要内容5、简述曹丕文学批评论的主要内容。

      6、曹丕是如何论述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的(即“文气说”的主要内容)?教学后记:长江大学文学院(荆楚文化研究中心) 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