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科学探究试题命题的总思考讲解.ppt
18页黄恕伯 05.4.2,一、关于科学探究试题命题的总思考,1.对科学探究的考察,着眼点是考过程,不是考结果,2.考过程,要求学生在考场中有探究行为,3.学生的探究行为应以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力量的根本要求”为依据,力量要求,4.科学探究试题的学问内容有以下几种状况,科学探究题,的学问内容,标准中探究工程13项,非探究工程,标准中学问内容,非标准中的学问,不同状况下的命题思路命题要求不一样,学生可以依据记忆来答复猜测、设计试验、进展试验、探究结论等问题,学生可以依据所学过的学问答复探究结论等问题,给命题带来了很大的空间,过程目标,二、标准规定的探究工程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1.共13项其中有的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2)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3)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4)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定律5)探究激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6)探究并了解光折射规律7)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8)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探究白光的组成10)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1)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2)探究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13)探究并了解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二、标准规定的探究工程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2.命题思路和留意事项:,避开让学生复述教科书上的探究过程,以标准的“科学探究力量的根本要求”为命题的立意,避开贴标签试题,对同一个灯泡来说,用两节电池供电就比用一节电池供电更亮对此,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1.共13项其中有的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二、标准规定的探究工程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对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的工程,不要把传统教材中的相关结论作为解题的依据2.命题思路和留意事项避开让学生复述教科书上的探究过程,以标准的“科学探究力量的根本要求”为命题的立意,避开贴标签1.共13项其中有的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二、标准规定的探究工程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对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的工程,不要把传统教材中的相关结论作为解题的依据2.命题思路和留意事项避开让学生复述教科书上的探究过程,以标准的“科学探究力量的根本要求”为命题的立意,避开贴标签1.共13项其中有的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3.试题设计案例关于浮力的试验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科学探究试题设计,固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浸入液体中,的固体体积,1.探究浮力的教学过程,液体的密度,浸入的深度,固体的外形,“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科学探究试题设计,固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浸入液体中,的固体体积,1.探究浮力的教学过程,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排开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质量、重力,讲故事,猜测,溢杯,试验,学生依据可以回忆答题,“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科学探究试题设计,固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浸入液体中,的固体体积,1.探究浮力的教学过程,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排开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质量、重力,讲故事,猜测,溢杯,试验,2.命题举例,试题,固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在进展该问题的试验探究时,小李依据自己的阅历感受,提出:“在同种液体中,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请你用以下器材设计一个试验,验证小李的猜测器材有:测力计、多个一样的钩码、高度足够的烧杯、水1)简明陈述试验步骤陈述时,请用英文字母说明所测量的物理量2)假设小李的猜测得到验证,所测得的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此题对哪些考生有利、对哪些考生不利?,对猜测的必要性猜测与设计试验的关系有生疏,能依据猜测自主思考试验目的的人,对以下学生有利,对以下学生不利,试验目的比较盲目,机械记忆试验步骤的人,能依据具体试验目的选择试验器材、独立设计试验方案的人,能依据具体试验过程描述试验数据的人,能依据试验的具体状况表述试验过程和结果的人,习惯依据教材、教师设计的试验步骤进展操作的人,只会在现成的试验数据表格中填写数字的人,只会把书上的粗体字作为试验结论进展填空的人,力量要求,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展了假设干次操作,并把试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凸透镜的焦距/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正倒,14,14,14,14,20,30,40,60,47,26,22,18,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凸透镜的焦距/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正倒,16,16,16,16,20,30,40,60,80,34,27,22,倒立,倒立,倒立,倒立,请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结论一是例如,结论一:在成实像的状况下,凸透镜的焦距一样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
结论二:_分析数据,试题,凸透镜的焦距/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正倒,14,14,14,14,20,30,40,60,47,26,22,18,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凸透镜的焦距/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正倒,16,16,16,16,20,30,40,60,80,34,27,22,倒立,倒立,倒立,倒立,结论一:在成实像的状况下,凸透镜的焦距一样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结论二:_学问要求:凸透镜的实像是倒立的探究力量:1.能对收集的信息进展简洁比较,2.尝试对探究结果进展描述和解释,3.经受从物理现象和试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4.具有掌握变量的初步意识,力量要求,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考察,以下说法的不同含义,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试题的内容具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保持对自然界的奇怪,领会自然现象的奇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宠爱的感情有求知欲,乐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有将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意识。
有抑制困难的信念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敬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推断群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意识具有合作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有可持续进展的意识有使命感和责任感M,0,1,2,3,4,5,N,A,B,MN为平面镜,A为发光点眼睛放在B处时,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A的像现要在平面镜上贴一张狭窄的纸条,拦住A经平面镜反射到B的光线,使在B处的眼睛无法从平面镜中看到A,这个纸条应贴在平面镜的哪个位置?,(1)请通过准确作图找到这个位置2)假设平面镜上标有如下图的细刻度认为细刻度对光的反射没有阻碍,那么纸条所贴的位置应位于刻度为_的地方(图中单位为cm)评分标准:答案在 2.35cm0.10cm 范围内给总分值,其余不给分,物理试卷如何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物理试卷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跟物理教学中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其表现有所不同把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7个方面某些局部表达在试题的素材上感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