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民歌.ppt
95页中国传统民歌欣赏主讲人:刘巍巍音乐鉴赏音乐鉴赏 绪 论 |民间音乐的分类|民歌的定义|民歌的历史与发展|民歌的几种分类方法2民间音乐的分类|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曲艺)|戏曲音乐|民间器乐3民歌的定义|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经过集体的加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歌谣是不会做诗的人将自己一瞬间的情感,用极简短、极自然的音节表现出来,并无意要将它流传因为这种天籁与人类好美性最相契合,所以好的歌谣,能人人传唱,另千年不费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序论》)|“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马克思)4民歌的历史发展 |产生|发展5民歌的几种分类方法 |以歌词内容分类|以语言为分类依据|以产生年代|以民族、地区|以民歌音乐的体裁分类|以民歌音乐的地方风格6第一章 号子 |定义|四大分类及作品|表现价值|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 7定义 |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之中,为大众体力劳动调节情绪、统一用力和呼吸所用的民歌,其节奏鲜明、音调豪迈、律动感强与劳动有着紧密的联系集体性的号子一般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的形式构成号子,在北方又叫吆号子,在南方称喊号子、打号子、叫号子,有的地区(四川)称“哨子”。
8分类及作品|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作坊号子9搬运号子|搬运号子: 伴随人力直接负荷重物的运输过程而产生的号子,如装卸、挑抬、推车…… 10欣 赏《哈腰挂》(东北抬木号子)《走绛州》(山西)《拔跟芦柴花》(江苏秧田号子)《大河涨水》(平水号子)11工程号子|工程号子: 伴随建筑、开采、打夯……活动所演唱的劳动号子12欣 赏《打硪歌》(湖南常德)《石工号子》(庐山)13农事号子|农事号子 伴随打麦、舂米等农事活动所 演唱的号子这类号子往往强度不大,旋律较美14欣 赏《舂米歌》(安徽)15船渔号子|船渔号子 伴随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所演唱的号子16欣 赏《川江船夫号子》(四川)《黄河船夫曲》(陕北)《打着山歌过横排》(江西兴国)17表现价值 双重价值| 实用性价值|艺术价值关系:相互制约,相互排斥18艺术特征|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定的音乐性格|节奏的律动性|音乐材料的重复性|领、和相结合的演唱方式|结构的简朴性19第二章 山歌|简介|陕北民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走西口类民歌|陕南山歌|江浙山歌|客家、西南山歌|山歌的艺术特征20简 介|定义|形成途径|称谓21定 义|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和生活中。
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情感的特点22形成途径|由于抒发、表达感情或某些特定功用而产生的抒咏性、实用性曲调从小调转化而来23称 谓|陕北:信天游、顺天游|陕南:姐儿歌、通山歌、茅山歌|山西:山曲|四川:晨歌|甘肃、宁夏、青海:花儿|江浙:秧田歌|安徽:挣颈红|湖北:赶五句|……24陕北民歌 信天游|流传区域|旋律特征|歌词特征|欣赏25流传区域|流行于陕北及与之接壤的宁夏东部,晋西和内蒙西南部地区26旋律特征|一般为上下两句,结构平衡清晰上句往往比较开放,音区高,跨度大,情绪激昂,常用“比”和“兴”的手法;下句较收拢,旋律曲折下行,常以叙述性和感叹性音调做较具体的抒情27歌词特征|迭词|夸张|……28欣 赏《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赶牲灵》♫《脚夫调》《兰花花》《信天游》……29花 儿|流传区域|花儿的曲调|名称由来|歌词特征|欣赏|旋律特征|花儿的思想性和创造性30流传区域|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除汉族之外,在当地的回、土、撒拉族、保安族、东乡族、藏族、裕固族等民族也十分流行产生于山间野地之中31花儿的曲调“令”|以衬字命名:白牡丹令|以民族命名:保安令|以地名命名:河州令|以身份命名:脚夫令长令(长调子):音域高,拖腔长, 曲调高亢嘹亮。
短令(短调子):音域窄,拖腔短, 曲调流畅活泼32名称由来 在青海,随时随处都有“花儿”的歌声花儿不是指一种花花儿”是青海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体裁,广泛流传青海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风格,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我国民间歌谣的百花园中,别具一格,占有独特的地位,花儿是由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的,是群众在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花儿起源于男女青年的情歌,属于民歌中最纯真、最优美的部分,表达率直自由演唱“花儿”最有民俗特点的是著名的“花儿会”每年农历五、六月间,民间自发地组织“花儿会”与会者少则几千人,多则十几万人每年高原的夏天是最美的季节,这时草儿青青,麦苗肥壮,花儿开了,树叶儿绿了各族男女老少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满怀欢乐、幸福、喜悦的心情前来参加“花儿会 33歌词特征|花儿的歌词往往含蓄而富有诗意,它的唱词结构也很有特色,有两种格式,皆造成词组节奏相交错的效果它们分别是: 头尾齐式 折断腰式34头尾齐式|头尾齐式(齐头齐尾): 由两对上下句构成,每句字数大体一致,但上下句的词组节奏不同,单双交错。
上去 高山 望平川 平川里 有一朵 牡丹 看上 容易 摘去 难 摘不到 手里 是 枉然35头尾齐式 前川 后川 川套川 下川里 驮来了 果子 唱的 舌焦 口又干 尕妹妹 润了个 嗓子36折端腰|折断腰(两担水): 即在头尾齐式的上下句之间,加上一个三至五字的半截句,念起来富于节奏变化,朗朗上口 哥是 阳沟 妹是水 不要断呀 你叫它 慢慢的 淌着37折断腰 青石头根里的一眼泉, 清亮亮的水, 叮咚叮咚的淌里; 猛看见阿哥当路站, 热腾腾的心, 扑通扑通地响哩38欣 赏《白牡丹令》:也叫《上去高山望平川》、《河州大令》此歌大气磅礴,苍茫开阔,咏诵了典型的西北高原之境表面不写人,却处处有人的感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和音符的流动之中,以隐喻的手法,含蓄而曲折的表露出了相思之苦,在景与情之间,达到极度的融合。
这支曲调中,休止符、重复词以及旋律的跌宕起伏,都深沉的表现出单相思的苦恼和感叹尽管歌词很含蓄,但是曲调却将歌词所遮掩的隐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民歌的美是天地之“大美”(庄子:田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理想境界 3940欣赏《下四川令 》《六六三令》《黄花姐令》《尕马令》41旋律、结构特征|花儿的旋律起伏大,音域宽,常有连续的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节奏宽广、自由、唱法大部分为真、假声结合结构多为上下两句体或其扩展形式42思想性和创造性|反映苦难生活|倾吐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揭露反动统治和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43山曲 爬山调走西口类民歌|流传区域|旋律特征|称谓|“走西口”44流传区域|山曲流行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榆林地区)和内蒙西部一带,在内蒙的西部地区,叫爬山调45旋律特征|结构多为上下两句,前半句往往曲调相同,有时两句只是句尾落音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起伏比信天游更大,旋律音调有时受到蒙古音调的影响山曲:是蒙古族与汉族民间音调的 杂糅爬山调:更类似蒙古族民歌46山西民歌题材山西民歌题材贴近生活,有以下五个方面:1,反应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歌2,反应爱情的歌3,反应一般社会生活的歌4,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5,反应人民斗争的歌47欣 赏|《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 《阳婆里抱柴了哥哥》48走 西 口|属于“山曲”中最常见的、特定的爱情内容的山歌。
走西口”: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晋西北人独有的一种逃荒形式内容:离情、思念等凄楚之情49爬山调 “爬山调”是广泛流行于内蒙古西部汉族聚居地区的一种山歌这里自西向东横亘着千余里长的阴山山脉,山麓之下,蒙古族、汉族人民按照各自的方式从事农、牧业劳动,并形成了各自的音乐传统 “爬山调”的传唱主要是汉族群众,由于流传区域和歌唱风格的差异,又分成“前山调”和“后山调”前山调”的流传范围以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为主,其音调受蒙古族长调的影响,旋律舒展悠长后山调”的传播范围以乌兰察布盟的武川为中心,也叫“武川调”,一般是上下句结构,音调中跳进音型较为普遍,风格高亢奔放,山野气息很浓 50分类陕北陕南 关中信天游紫阳民歌镇巴民歌51 陕南民歌是陕西南部陕南民歌是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秦巴山区的一大传统民俗,以汉中民的一大传统民俗,以汉中民歌和歌和安康安康民歌为代表这里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民歌为代表这里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山歌、小调、、小调、号子号子、仪式、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
川楚之风 陕南陕南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汉文化汉文化、、蜀文化蜀文化和和三国文化三国文化的影响,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的影响,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给人以畅等特点,给人以山清水秀山清水秀的感觉52 关中关中民歌是流行于民歌是流行于秦岭秦岭以北,北山以南的关以北,北山以南的关中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中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 关中民间音乐形成较早,历史久、品种多 关中民间音乐形成较早,历史久、品种多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夫子歌,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夫子歌,影响最大的是小调关中小调有广为流行的影响最大的是小调关中小调有广为流行的“一般一般小调小调”,有用丝弦伴奏的,有用丝弦伴奏的“丝弦小调丝弦小调”,有秧歌调、,有秧歌调、旱船、竹马、打连厢、对于秧歌等旱船、竹马、打连厢、对于秧歌等“社火小调社火小调”,,有祈雨调、劝善调、乞巧歌、猜拳调、念词等有祈雨调、劝善调、乞巧歌、猜拳调、念词等“风风俗小调俗小调”,有童谣、催眠谣等,有童谣、催眠谣等“儿歌儿歌”。
关中民歌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但以反映各 关中民歌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但以反映各种社会矛盾,爱情生活以及传说故事的为多关种社会矛盾,爱情生活以及传说故事的为多关中民歌的歌词以五言、七言为主,小调歌词的分中民歌的歌词以五言、七言为主,小调歌词的分节形式则多以节形式则多以“数数”为序而联缀为序而联缀 53欣 赏|加垛句、旁白 《郎在对门唱山歌》 《洗衣裳》5455紫阳民歌|紫阳民歌是产生流传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民间歌曲的总称是陕南地区民歌中最代表的曲种,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有鲜明艺术特色和地方风格紫阳山歌在民歌中占大多数,歌词都是劳动中即兴而作,如采茶歌,栽秧歌分为‘山歌号子’‘山歌调子’‘通山歌’‘锣鼓草’四种56江浙山歌|南北方山歌的差异|欣赏57江浙山歌|江浙山歌是对流行于江浙一代的山歌的统称与北方不同的是,江浙山歌没有集中的曲种 |江浙山歌的基本形态多为四句体,旋法以级进为主,音域比北方山歌窄些,音乐委婉秀丽58南北方山歌的差异|南方:分布广且分散,基本曲调数量较少,常常一个地方只有一个或几个基本曲调。
北方:山歌集中于信天游、花儿、山曲、等几个歌种中,信天游和花儿的基本曲调各有100多种59客家山歌|“客家”|旋律特点|欣赏60客 家| 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流行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6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兴国等革命根据地群众,用客家山歌编唱新词,歌颂革命,如《鸡心岭上金灿灿》等传唱各地,人们称为“兴国山歌”20世纪40年代来,广东兴梅地区的文工团,创作了《花轿临门》,配以客家山歌的曲调,有唱有说,从而发展成为客家地区的方言剧种“山歌剧”。
|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源流山歌之所以风行于客家地区,大约有如下几种原因: | 第一,客家多分布于华东南各省山区地带,日常生活与山发生关系,而且客家风俗是妇女与男子同样担任着山间的各种操作,,男女互相倾诉衷曲,比一般语言更能表达情意 | 第二,客家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工作较为辛劳,一旦走到山上或原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而欲唱几首歌来发泄自己的感情 | 第三,旧时客家因没有其他民众娱乐,平时抑制的感情不能获得适当的宣泄,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一般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 第四,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很严除了夫妇关系,男女间的社交活动是非常稀少的62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 客家山歌要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常常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双关起兴、重叠、直叙、对比、排比、对偶、顶真、夸张、拆字等十一种 1、感情浓烈、想象丰富 | | 2、形象鲜明、意境清新 | | 3、抒情叙事、浑然一体 | | 4、感物即事、自然流畅 63客家山歌特点 语言丰富,讲究修饰,文学艺术性强| 调式调性多样,音乐个性鲜明| 歌曲内涵丰富,善于表达情感64西南山歌|四川山歌|云南山歌|贵州山歌65四川山歌|四川处于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多山地,丘陵和高原,交通不便,由于文化形态和民族分布及风俗传统等因素差异,有着自己独特风格。
无论歌词或曲调,都体现了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传统分类;晨歌,放羊歌,放牛歌,薅秧歌,薅草歌等|音乐特点:又有高腔山歌,又有平腔山歌前者音乐节奏自由,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拖腔长后者节奏规整,音域不太宽,拖腔短,风格较委婉|欣赏《槐花几时开》66云南山歌|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广泛交往,使得云南的汉族山歌比其他地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又带有泥土气息和边远地区的清新曲调起伏更大,开朗豪爽又不失细腻欣赏|《小河淌水》6768湖南山歌|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平腔,低腔三种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啊呜啊呜等衬字,多为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较小,多为女子在室内歌唱69山歌的艺术特征|坦露直率的表现手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节奏节拍的自由性音区高,旋律起伏较大结构多为二、四句70第三章 小调|定义|分类|艺术特征71定 义|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所以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农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小手工业者、商人、市民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72分 类|吟唱调|谣曲|时调73吟唱调|旋律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以朗诵性为主,拖腔衬词少,结构较简单,实用性较强分类: 儿歌 摇儿歌 叫卖调 74儿 歌|儿童在生活和游戏时唱的民间小调,多以游戏、逗趣为主欣赏 《花蛤蟆》 《一只鸟仔》 《丢丢铜》75摇儿歌|即摇篮曲,大人哄小孩睡觉时唱的民间小调欣赏 《摇篮曲》 76叫卖调|为招揽顾客,吸引过往行人注意而演唱(吆喝)的曲调欣赏 《卖菜》77谣 曲|功能实用性小于吟唱调,但与日常生活结合十分紧密传唱者大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文化程度不高,流传区域不广,音乐的地域性特色较浓分类 诉苦歌 情歌 生活歌 嬉游歌78|流传至今的民歌许多已有上百年,在这些民歌中,表达对旧中国黑暗制度的控诉,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怨愤和不满情绪的民歌占有相当的数量,由于这些民歌感情身材,真切,因此比较感人。
从诉苦者的身份来看,常见的有长工诉苦歌,妇女诉苦歌,孤儿诉苦歌等79长工诉苦歌|曲调简朴深沉,蕴涵男性的坚毅和力量即便是感叹愁苦,也不带有柔弱和纤细的成分欣赏 《揽工调》 《五头赶车》80妇女受苦歌|在旧中国长期封建礼教束缚下,广大中国人民深受压迫,而妇女又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没有恋爱婚姻自由,所以曲调较为凄楚,情绪抑郁,形象柔弱,哀婉动人欣赏 《半升绿豆》81孤儿诉苦歌|河北民歌《小白菜》|描述了一个失去亲娘,孤苦伶仃的幼女,遭受继母虐待的悲伤和痛苦,歌词语言纯朴,民歌结构短小,却塑造了一个旧社会农村幼女失去母爱令人怜悯的生动形象82情 歌|比重较大,数量很多词情并茂,表达出劳动人民真挚、热烈、健康而甜美的爱情欣赏 《三十里铺》83生活歌曲|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和风土人情,没有深刻的社会矛盾,但是展现了人们美好的感情曲调清新、乐观、生动而充满活力欣赏 《看秧歌》 《小看戏》 《小白菜》 《青羊传》84嬉 游 曲|嬉游歌属于游戏类小调,歌词嬉戏逗趣,问答启智。
曲调情绪欢快,娱乐性很强欣赏 《小放牛》 《对花》 《月儿弯弯照九州》85时 调|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的发展最为规范成熟,不仅由一般群众在休息娱乐时传唱,还在街头巷尾,游览胜地唱|时调的演唱一般都有乐器伴奏,除了演唱生活感受外,还涉及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戏曲和说唱的题材|分类 绣荷包调 孟姜女调 剪靛花调 鲜花调、对花调、银纽丝调、 无锡景调 妈妈娘糊涂调 叠断桥调86绣荷包调|流传于西北、华北地区的一首基本曲调所唱内容大多哀愁,缠绵,山西的《绣荷包》是该曲目的典型传统曲目欣赏《绣荷包》87孟姜女调|也叫“春调”、“梳妆台”,(十杯酒,思凡)等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民间小曲的基本曲调其中诉说离别悲怨或者爱恋情绪的题材占有相当的比重,如《月儿弯弯照九州》《送情郎》|故事影片《马路天使》中著名插曲《四季歌》也是孟姜女调为基础写成的88剪靛花调|也叫“剪剪花”、“靛花开”等是明末清初就已广泛流传与我国北方的俗曲。
情绪欢快、喜悦欣赏母体民歌子体民歌89鲜花调|又名“茉莉花”是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小曲,流传区域广泛,遍及南北欣赏母体民歌子体民歌90|是汉族民歌中常见的题材,谣曲、时调、舞歌、山歌甚至号子中都有,是流传在西北,华北地区的一首基本曲调对花调91银纽丝调|也叫“银绞丝”大约兴盛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流传范围十分广泛,尤其以华北及江浙为多演唱内容多为“亲家相骂”一类所以又叫“探亲家”、“骂亲家”、“亲家顶嘴”等音乐流畅而风趣,具有口语化特点欣赏母体民歌子体民歌92无锡景调|于清末开始流行,目前在华北、江南、苏皖一带比较流行内容是歌唱无锡的风景和民情,旧时多为歌女在茶楼酒馆演唱,为游人导游助兴欣赏母体民歌93小调的艺术特征|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式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节拍较规整,有明显的律动性;节奏类型较多样,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旋律变化多样,级进多于跳进,环绕进行多于直线进行,旋律呈曲折形态94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