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策略.ppt
61页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特点与对策,体裁的特点与对策,根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四级阅读文章的体裁,可以是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但说明文与议论文占大多数特点:对社会、自然等现象或理论进行解释或论证,信息多,较抽象,逻辑性强对策:针对不同体裁,通读时应关注不同的考点:对于说明文,注意重要的数据和事实;对于议论文,注意作者的观点和结论,以及作者对其它观点的态度题材 (特点),四级阅读文章的题材大致涉及两大类:人文社会方面:文化、经济、历史、婚姻家庭、教育、交通、住房、环境、人物等科技方面:动植物、地质、空间技术、海洋、遗传科学、医学、健康、语言等题材 (对策),扩大阅读量阅读理解是一个综合的心理过程:考生同时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背景知识而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背景知识的积累,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必须通过泛读文章和四级阅读理解文章来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增加自己的背景知识历年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反复证明:在具有同等语言能力的条件下,对所读题材愈熟悉,做题时就愈能驾轻就熟题材(对策),具体而言,平时可以多读一些社会和科普方面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对于较为生疏的题材,更要多加涉猎这样,对于这类文章的内容、语言、逻辑结构就熟悉了,以后再碰到类似的文章就能应付自如了。
语言(特点),四级考试大纲规定:“文章的语言难度中等,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如超出教学大纲词汇表四级的范围,用汉语注明词义语言(特点),出题者往往在句子难度方面做文章,通过增加句子长度和使用复杂句来达到增加文章难度的目的多重并列句、多重复合句、被动句、插入成分、分隔句、省略句、倒装句、双重否定句被广泛使用,给阅读增加了难度语言(对策),由于上述繁难句在四级阅读理解文章中比较普遍,因此考前熟悉它们非常必要具体而言,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按规定时间做完一篇阅读真题文章、对完答案后,从中挑出一些又长又复杂的句子加以分析,学会抓主干,这样,阅读速度和准确率就会提高 (参见Passage 1-40 划线句子,共88句)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略读;寻读;细读等,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略读:略读是为了了解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而进行的快速阅读略读是解决主旨大意类考题的首选方法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略读的基本要领: 1)克服停顿,提高速度:尽量连贯地浏览段落及文章的主题句容易出现的地方,常在首段,末段及各段的开头结尾等处,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在某些细节问题上2) 抓关键词语,按意群阅读:在四级阅读中,关键词主要是指文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承上启下的关联词等。
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寻读:寻读是找出所需要的具体 信息,适用于解决细节类试题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寻读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明确所需信息,牢记线索词语;从上到下搜寻,达到目的即停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细读:是为了深入理解文章而进行的仔细阅读通过细读,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推测文章的言外之意、了解段落之间以及句子之间的语言和逻辑关系、理解文中词语等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细读时应注意:1)略读浏览全文和问题,把握文章结构,确定考点;2)细读不是直接找原文答案,需要多推敲,推理,但并非慢读;3)注意领悟言外之意;4)如遇生词,要通过生词所在的上下文领会生词的含义提高做题效率,高效阅读的合理步骤:第一步:快速通读全文,从总体上大致把握文章内容;第二步:迅速浏览题目,确定考点,同时根据第一步阅读获取的信息解决部分题目;第三步:重读原文,根据第二步确定的考点及第一遍所作的标记在原文中定位考点,阅读有关内容,将题目一一解决阅读题所考察的能力,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 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思,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常见题型,1. 主旨题2. 细节题3. 推理题4. 词义题,(一) 主旨题,此类问题主要测试考生把握主题和中心思想的能力。
另外,标题、写作目的、作者的态度与主题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可以看作主旨题的延伸主旨题常见形式,1. What is the main topic (theme / subject / idea) of the passage? 2. What is the passage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3.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 4. Which statement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paragraph?(以上为归纳文章大意)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归纳文章标题) 6. The author’s primary purpose is ___.(归纳写作目的) 7.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is ___. (归纳作者态度) 8. The tone of this passage can be described as ___. (归纳作者态度),主旨题对策,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 a. 观点→论述:首段提出主题观点,其它段落分述或展开。
Passage 4、8、9、11、32、34、36、 2009年6月Passage Two、2009年12月Passage One、2011年6月Passage One、2011年12月Passage One、 2010年12月Passage Two ) b. 论述→观点:前几段论证或分述,尾段得出主题观点 c. 观点→论述→呼应主题:首段或开头提出主题观点,然后分述或展开,尾段对主题加以呼应或深化Passage 2、14、22、38、2012年6月Passage Two),主旨题对策,d. 各部分观点相加为全文的主题:此类文章的主题分布于文章的几个并列部分Passage 5、21、33、35) e. 谬误/他人的观点→驳斥/ 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Passage 25、26、2010年6月 Passage Two、2012年6月Passage One、2012年12月Passage One) f. 问题→原因→解决方法→(结果)(Passage 1、10、13、15、23、31、39、2011年12月Passage Two) g. 现象→看法/建议(Passage 6、18、27、29、30、37、2009年6月Passage One),主旨题对策,h. 现象→原因/结果(Passage 7、12、16、24、2009年12月Passage Two、2010年12月Passage One) i. 提出问题→论证分析→回答问题(Passage 19、27、28、2012年12月Passage Two) j. 比较与对比:比较或对比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之间的异同,或某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异同(Passage 3、17、19、20、40) k. 争议类:现象/问题→某些人的看法→另一些人的不同看法→(作者的观点)(2011年6月Passage Two),主旨题对策,2. 抓主题句表达文章大意的句子叫主题句,而其它句子只是起着解释、支撑、论证或扩展的作用。
主题句通常以判断句的形式出现,通常为文章首句、首段末句和/或全文末句主旨题对策,主题句为文章首句许多文章开门见山,主题句就是文章的首句接下去的句子和段落都说明或论述它Passage 3、8、14、17、32、37、 2009年6月Passage Two、2011年6月Passage One、 2011年12月Passage One ),主旨题对策,b. 主题句为首段末句首段末句也是主题句常出现的地方这个主题句既是第一段的总结,也是全文的中心句在随后几个段落对此中心句加以分述或论述这种文章的结构是:1)具体事例或论述(第一段)→总结(第一段末的主题句)→下文的具体事例或论述Passage 9、19、34、2010年12月Passage One)2)谬误/他人的观点→驳斥/ 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Passage 25、2012年6月Passage One、2012年12月Passage One),主旨题对策,c. 主题句在文章尾段 1)文章开头提出一个问题,中间部分分析或论证,尾段给出对问题的回答,即主题句 (Passage 27、28、2012年12月passage Two) 2) 文章前面部分描述一种现象,尾段提出对这个现象的看法,即主题句。
(Passage 30、39),主旨题对策,d. 文章首尾两段都有主题句有时,首段的首句或末句为主题句,中间加以论述,尾段重复(呼应或深化)主题句Passage 25、38、2012年6月Passage Two),主旨题对策,d. 主题句在文章中间主题句出现在文章中间的情况也有,文章的逻辑结构通常属于下面两种中的一种: 1)现象或问题→主题 →说明或论证;(Passage 6、22、23、2009年12月Passage Two、2011年12月Passage Two) 2)一个(作者所要驳斥的)观点→主题(作者观点)→阐述或论证属于这种逻辑结构的,往往伴有转折副词 but,however 等 (Passage 26、2010年6月Passage Two),主旨题对策,e. 各段主题句相加为全文主题作者从几个方面论述同一个问题,各个论述通常自成一段,且以段落主题句阐述该段大意于是,综合各段主题句的意思就得到全文主题Passage 5、21、31、33),主旨题对策 (归纳标题的题目),针对归纳文章标题的题目,必须明确:标题必须反映文章的中心大意,而且只能反映文章的中心大意这就要求选项的归纳范围要恰如其分,既不能只提及文中的一个细节,也不能将文章以外的内容概括其中。
还应注意,过于笼统的选项缺乏准确性,太具体的选项往往太片面主旨题对策 (归纳写作目的的题目),归纳文章的写作目的,常用以下动词,须记熟 :advise, analyze, argue for, argue against,convince, demonstrate, describe, stress, emphasize, encourage, explain, highlight, illustrate, inform, introduce, outline, present, propose, report, show, indicate, warn.,主旨题对策 (归纳作者态度的题目),归纳作者的观点或态度,常用以下动词或名词,须记熟: think, claim, hold, maintain, confirm, suggest (suggestion), argue (argument), conclude (conclusion), believe (belief), find (finding), be for, be against, oppose, object to…,主旨题对策 (归纳作者态度的题目),归纳作者态度,常用以下形容词,须记熟 :approving, compromising, concerned, critical, defensive, detached, doubtful, emotional, humorous, indifferent, informative, instructional, ironic, neutral, objective, optimistic, pessimistic, positive, questioning, satirical, serious, subjective,。
